美术设计与创造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美术设计与创造力的培养

吴丽慧

河北省邢台市第七中学吴丽慧

培养专业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是美术教育的两大目标。基本创造力的保存是一般美术教育的目标,也是个人创造性品质的培养,这一过程的实施者是美术教师。基本创造力的保存与艺术设计教育或专业之间的区别主要是:前者在于其过程对创造力保存与激发所产生的影响,后者看重作品对人所产生的影响。专业美术教育必定以基本创造力为基础,基本创造力强的孩子在专业美术教育中也同样具有创造力。长期以来,培养专业人才备受重视和关注,而安心于一般美术教育事业者寥寥无几。没有对从事一般美术教育者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就谈不上掌握保存与激发孩子们基本创造力的手段和理论知识。

美术设计教育创造力1美术设计教育对创造力的影响任何一种创造都来自于人的思维。一堂好的设计课,首先在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美术设计创造活动中,创造力具体体现在对感性形象的把握和组织上;创造力的产生是领域技能、创造技能(包括创造性思维)、创造动机以及创造性人格四种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

1.1领域技能,即个性在某领域中所具备的有助于产生各种应用的全部背景,在美术设计领域,主要是美术知识、技能,审美经验以及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技能、经验的策略。美术知识与技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艺术、文学、美学等人文学科知识;二是美术设计中材料和工具操作等技巧性知识和技能。审美经验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体验美的心理活动或审美意识。综合掌握和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策略,即学生在美术设计过程中能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善于交流合作,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1.2创造技能,包括认知风格、有效工作方式及对启发产生新观念方法的了解等。在美术创造技能中,主体认知结构是开放性的,具有学习迁移能力,即能从不同的学习情景中概括共同的原理,形成良好认知风格,在新任务、新情景出现时能迅速解决问题。

1.3创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或抑制创造活动的理由和基本态度。与领域技能和创造能力这些智力因素有所不同,在设计活动中没有情感、意志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它既是内因又是驱动力。

1.4富有设计创造力的人应该具有以下行为或人格特征:①具有较高的智商,思维具有灵活性与流畅性;②具有良好的情商,具有不迷信权威、敢于冒险的独立性;③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幽默感,自信而又有恒心的人。

然而美术设计创造力的培养是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如果教师认为发明创造是少数人的事,那么创造力的培养也要成为面向少数尖子生的专利与特权。但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第一,发明创造不可等同于创造力。发明创造是社会行为之一,而创造力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能力与素质,它应是人类所普遍具备的心理能力,并不归某类人所特有,只有水平的差别,绝无具备与否的实质差别。第二,对于学生而言,只要是他们提出并超出其相应知识范围水平的东西就是创造力的表现,不能用教师的标准来衡量。

2美术设计教育对中学生美术创造力的培养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对中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呢?

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因为美术设计的灵魂就是个性的张扬,需要的就是颠覆成见,在已有的旧元素中建立新的组合来表现差异。例如,酒瓶与游泳是两个常见的旧元素,但如果一个游泳池中漂浮的是美酒,将多么令人陶醉!把这两个旧元素组成新的元素,从而能在众多的广告设计中脱颖而出,这就是创造力。所以,转变教师自身的观念十分重要,教师要将美术设计创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以实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自由创设氛围。

其次,教师在专业知识上应与时俱进,学习、学习、再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的素质。初中美术课是学生进入艺术殿堂的起步阶段,其内容广泛,包括美术欣赏、素描及色彩绘画、设计三大类。美术设计课在初中美术课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它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力、审美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能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形式呆板、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的教学会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因此我主张积极开展适合中学生心理的、生动活泼的美术教学活动。

例如,在浙教版八年级第16册《青春风采》一课中,其内容与服装设计专业有关。服装与人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被称为人的“第二皮肤”。服装的产生,首先是为了御寒、遮体的实用需要,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服装的审美要求不断增加。中学生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青春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在的中学生对“美”的认识逐渐提高,他们不但懂得美,更懂得怎样通过服饰来表达自己的美,表达自己的个性。这节课中,我作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指导者,引导他们以探究的方式去发现关于服装的各种问题,研究解答自己提出问题的答案。在这堂课中,通过学生亲身体验设计服装的乐趣,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整堂课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审美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挖掘他们的创新潜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中学美术教育教学中,“道”不仅仅是艺道,“业”也不仅仅是艺业,“惑”也不仅仅是对艺术的困惑。学艺先修身,美术教育不仅应给予学生美的愉悦和启迪,而且应教会学生如何去创造--不仅创造艺术,而且创造生活,创造自己有价值的人生,让他们懂得创造是人生中最壮丽的画卷。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促使美术教育进行新的改革。新课程的实施,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追求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有不断创新,我们中学美术教育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