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浅谈教学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李春燕

四川省蓬安中学校李春燕

摘要:在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育之本。于是“核心素养”便应运而生,如何在高中生物实际教学中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关键词:生物教学;核心素养

随着2016年我国的教育纲领性文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正式颁布,核心素养一度成为当下教育的热门话题。学科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提出核心素养的大背景

我们习惯了钻研教材,攻克各种习题,被每个极小知识点里层出不穷的考试信息绑架,但并不知道它从何而来又有何用,学生们应考能力出奇地高,700分以上的大神越来越多。而技能、知识以及社会文化的创造就是“力量”的时代早已过去。

“知识的传递”,已经远远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今天学校的功能应该是“知识的建构”。一个是传递,一个是建构,这就意味着学校教育的转型。于是,我国便掀起了一股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的热潮。

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出21世纪公民必备的核心素养: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以及学会改变。

[2]《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与实际生活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只有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把核心素养贯穿于课堂、实验以及生活,从简单的传道受业解惑到把学生培育成一个全面发展的,有真实能力的人。

三.实际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1.高中生物教材与核心素养

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分为必修与选修。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学会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是基于“人类对基因的本质、功能及其现代应用的研究历程”的主线来构建和发展这一知识体系,主要讲了遗传、变异与进化。强调人类对于生命现象的本质认识,以及这一认识的研究和形成过程,教材呈现人类的认识过程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的潜能促进学生学习科学方法,理解科学精神,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必修三《生物与环境》以“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四大生命系统的结构组成、功能、稳定性以及四者之间的联系”为主线,构建了稳态与环境的关系,强化人体稳态的调控和健康,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健康生活以及爱护环境的好习惯。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是一本以实验为主又贴近生活的教材,可以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以及实验能力。

体现了从局部到系统,从宏观到微观,从简单到复杂的编排。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这几本书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网络框架,清楚生物学教材编排的逻辑性,了解知识框架的同时,形成从宏观到微观,从简单到复杂,并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

2.教学与核心素养

彻底摒弃之前对课程内容简单识记的关注转向如何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需要掌握适应现代社会所需的各种技能。每一节内容师生都要清楚通过这节内容要达到什么目标?怎样实现目标?怎样才算实现了目标?

根据新课标制定相应的核心素养目标,教学目标应从每一本教材,每一个章节再到每一个具体的内容。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仔细研读相关文件,如欧盟核心素养参考框架、期刊,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文本等,明了核心素养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本意、内涵,把握好体现学科本质的知识、能力和品格。另外,[3]教师需要具备整体的课程观,了解某一阶段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脉络,能够准确定位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析取出主要的教学目标,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的重心。

从建构主义六要素(情境、协同、支架、任务、展示、反思)出发,设计相应的学案。一堂课不可能完成所有目标,教师应根据整体而有所侧重,一节课最好就制定2个目标左右,太多也不容易完成,学生印象也不深刻。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由这样的情境导入:如果你生活在百年前的塞罕坝,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要艰苦奋斗植树造林?你的社会责任是什么?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国际形势、党的指导方针,适当的给学生补充一些重大新闻、实事,培养作为一个公民应有的责任担当。

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的课堂不应该再是黑板、教材练习册,教师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不断深化融合,运用互联网采集与处理课堂教学数据、评价与反馈学习过程、课堂教学互动和课后的个性化辅导以及加强家校联盟。教师本人每一节课都应激情饱满,认真负责,积极向上,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和感染学生。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实验能力,因此建议能够开展的实验尽量让学生亲手去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除了传统的练习,还可以有其他形式的作业,比如学完免疫后学生可绘制相应的漫画和手抄报,宣传一些传染病的预防以及倡导大家关爱传染病患者,学完生态后可调查本地江流近几十年来的变化等。

真正的科学学习过程是复杂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多个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不必急于一朝一夕。

参考文献

[1]UNESCOInstituteforEducation.NurturingtheTreasure:VisionandStrategy2002-2007[R].Germany:Hamburg,2003.

[2]《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2017版

[3]裴昌根,宋乃庆.基于核心素养的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