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撤除困难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1

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撤除困难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陈卫华柯玲

陈卫华柯玲(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呼吸科430064)

【摘要】目的:分析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的相关因素,并总结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呼吸科住院行机械通气治疗12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发生撤机困难患者(n=25例)和未发生撤机困难患者(n=95例)在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水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心理因素和机械通气时间等相关因素的差异性,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0例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共出现25例撤机困难,发生率为(20.8%),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30.0g/L,发生VAP,存在不良心理及机械通气时间≥7d均为撤机困难的相关因素。结论:血清白蛋白水平,VAP,不良心理及机械通气时间均为撤机困难的相关因素,针对上述因素制定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撤机困难的发生率。

【关键词】机械通气;撤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88-01

机械通气是救治各种危重病呼吸衰竭最有效的措施,随着病情好转,帮助患者撤离呼吸机建立自主呼吸循环是重要环节,但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撤机失败,延长呼吸机应用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甚至死亡[1]。因此本研究拟分析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的相关因素,并总结有效的防治对策。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本院急诊科住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5例,女55例;平均年龄为(64.2±7.8)岁;疾病类型为慢阻肺4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3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4例、重症肺炎10、颅脑疾病8例,其他6例;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8.5±3.2)d。

1.2撤机困难诊断标准根据相关文献标准对撤机困难予以诊断[2]:撤机6h内患者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2d内不需要重新行气管插管者,判断为撤机成功;出现下列情况则判断为撤机困难:(1)撤机6h内患者出现明显呼吸窘迫和循环系统指标不平稳现象,呼吸频率大于30次/min,心率或收缩压升高幅度超过20%,血气分析检测结果显示pH<7.30,SaO2<88%,需再次行机械通气;(2)上述相同原因使得拔管48h内需重新行气管插管。

1.3研究方法比较发生撤机困难患者(n=25例)和未发生撤机困难患者(n=95例)在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水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心理因素和机械通气时间等相关因素的差异性,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1.4统计学分析方法本研究数据资料均选择SPSS16.0统计软件予以分析,对各相关因素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本院急诊科120例住院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共出现25例撤机困难,发生率为(20.8%),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30.0g/L,发生VAP,存在不良心理及机械通气时间≥7d均为撤机困难的相关因素。

3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30.0g/L,发生VAP,存在不良心理及机械通气时间≥7d均为撤机困难的相关因素。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30.0g/L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较差,细胞生理功能以及器官组织生理功能均出现严重障碍。而蛋白大量丢失还可使得患者呼吸肌力明显下降,呼吸肌作功逐渐减退,最终形成呼吸机依赖现象而导致撤机困难发生[3]。VAP是影响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的独立因素,其可导致患者每日氧耗量和CO2产生量明显增加,从而需要机体提供额外的通气量予以代偿,故明显增加了呼吸负荷,此外感染反应还会相应增加呼吸阻力,不利于呼吸机的成功撤离。由于患者长期依靠呼吸机进行呼吸,可产生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依赖性,撤机过程中极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常拒绝撤除呼吸机,从而增加撤机困难的发生率。而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则可明显增加VAP的发生率,此外还可导致患者呼吸肌功能出现障碍,进而产生呼吸机依赖现象而影响最后撤机的成功率。

针对上述撤机困难的相关因素,应制定下列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撤机困难的发生率:(1)VAP防治: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胃食管返流现象的发生,加强口腔护理和病房内环境清洁;(2)营养供给:早期肠内营养可获得更好的生理代谢效应和营养治疗效果,胃肠功能良好或仅部分肠道功能良好的患者补充营养应尽量选择肠内支持;(3)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长期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应进行适当的呼吸肌功能锻炼运动;(4)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呼吸机撤离的必要性,缓解其恐惧不安、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

参考文献[1]刘鹏珍,姚翠岭,乔丽霞.呼吸机撤机失败患者原因分析及撤机方法[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511-522.[2]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机械通气指南(2007)[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7):513-516.[3]孔祥伟,黎子杰,熊志刚.机械通气撤机困难的临床分析和对策[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4):515-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