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的思考与研究—以广州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的思考与研究—以广州为例

林浚恺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510000

摘要

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是进一步发挥交通、物流对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支撑作用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广州交通物流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短板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城市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方面的经验优势,提出了几点思路对策,为推动广州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交通物流融合枢纽

1前言

近年来,我国保持着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经济不断增长也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然而,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仍显不足,交通基础设施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有关部门统筹谋划,自2016年起已相继印发《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近期重点工作及分工方案》等多份文件,指导地方政府加快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工作。

广州是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综合交通体系优势明显,现代物流发展基础厚实。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保持广州在交通与物流领域的传统优势,打造“站城融合”枢纽经济的发展新动力已是刻不容缓。

2发展现状

2.1市场主体规模大,龙头少

广州物流企业众多,物流产业集群已形成一定规模,但体量大实力强的物流企业龙头数量明显不足。2018年,全市A级以上物流企业102家(远低于上海207家,武汉170家,宁波162家,深圳130家),5A级物流企业14家,4A级物流企业55家,3A级物流企业32家。全国50强物流企业中,德邦物流在广州起家发展后将总部迁至上海,现仅有广铁集团在广州设立总部,少于北京8家、上海7家、深圳2家。世界50强物流企业在广州设立大区总部或中国总部的数量为0(上海有20家,北京有8家,深圳有2家),仅DHL、UPS、中外运等3家企业在广州设立华南总部公司或广东总部公司。

2.2物流总费用高,增加值低

广州社会物流总费用高但物流增加值低,增值能力弱,物流投入产出效率低。2017年,广州社会物流总费用为3058.47亿元,占GDP比例为14.40%,高于、武汉(14.11%)、深圳(12.65%),但物流增加值(1836.52亿元)占物流总费用(3058.37亿元)比值仅有0.6,低于深圳(0.8)、武汉(0.65)。一方面反映广州中转物流产品附加值较低,另一方面也说明广州物流产业处于产业链下游,对GDP拉动效应不及深圳等城市。

2.3综合运输成本低,保管和管理费用高

广州综合运输价格相对较低,航空、航运货运价格总体上不高于深圳、香港,铁路、公路货运更是具有一定价格优势。调查发现,广州物流费用组成中,运输、保管、管理费用组成比例为0.5:0.38:0.12,对标美国(0.62:0.34:0.04)、日本(0.70:0.27:0.03),保管和管理费用偏高,物流企业管理服务有待提高。以甲级仓库为例,广州甲级仓库总量为204万平方米,深圳为282万平方米,高质量仓库的不足和仓库运作效率的低下制约了物流保管和管理费用进一步降低。

3问题与短板

3.1交通枢纽、物流园区与重点产业功能区布局衔接不紧密

广州大量物流园区与批发市场是市场自发形成建设,缺乏统筹,存在与交通枢纽和产业功能区割裂的现象。大部分公路物流园为社会自发形成货运站场,集中分布在白云区,而主要的高新制造产业基地布局在黄埔区等区域。铁路货运枢纽与物流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不同步。以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大田)为例,周边产业及物流园区、配套集疏运设施未统筹谋划,导致受限于总规、土规,未能及时推进枢纽周边项目建设。

3.2国际航线拓展与通关效率等综合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航空物流方面,据统计,广州单日全货机国际通航点18个,作业时间仅为0:00-8:00,航班数为23班,仅为香港的1/3(香港单日全货机国际通航点40个,24小时作业,航班110班)。航运物流方面,广州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数为103条,远少于深圳245条。从通关效率上看,广州海关、黄埔海关通关时间也长于香港、深圳。特别是受香港航空货运安检制度优势的影响,锂电池等高附加值的电子产品均无法从白云机场出口。

3.3立体化运输结构与一体化物流体系尚不完善

广州铁路专用线进港、进园不足,多式联运短板突出,海铁联运比例不足1%,远低于青岛港(4.2%),空铁联运模式尚未形成。铁路货运占比逐年下降,2006年到2017年期间,铁路货运分担率从15.9%逐年下降至4.3%,低于全国7.8%的平均水平,与国家提出的运输结构调整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不同行业、部门、企业间的物流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形成,网络接口标准不统一,“一单制”便捷运输制度不够完善,尚未实现“多式联运提单一票到底”、“集装箱一箱到底”。

4他山之石

4.1依托交通枢纽布局物流园区与重点产业功能区

郑州围绕机场布局了南、北、西三个货运区,周边分布有综保区、保税货站和航空物流园,实现交通枢纽与物流园区的融合。重庆西部物流园依托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西永商务中心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台资信息产业配套园、西永综合保税区等多个功能片区,实现物流园区与生产制造的融合。日本平和岛通过集中布局与立体集约化的商业物流中心建设,实现物流枢纽与商贸服务的融合。

4.2建立联盟化运作机制

郑州机场打造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模式,构建以郑州为亚太物流中心,以卢森堡为欧美物流中心,覆盖全球的航空货运网络。郑州-卢森堡航线货运量占郑州机场货运量的35%左右。

4.3推进一单制及单一窗口服务

成都与中国银行联合成立“一单制”项目组,试点签发中欧班列多式联运提单,实现“一次委托、一口保价、一单到底、一票结算”。郑州建设“贸易集成服务单一窗口”,打造电商+行邮监管+保税中心的新型通关模式,提供一站式服务,创造跨境电商领域的“郑州模式”。

5思路对策

5.1完善交通物流枢纽布局

通过“调存量、优增量”完善广州交通物流枢纽布局,积极推进“交通+物流+产业”基地建设,解决交通枢纽与物流园区、生产制造基地和商贸服务集聚区脱节问题。按照《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要求,规划建设交通物流枢纽。同步推进主城区专业批发市场、低效货运站场有序稳步疏解,将原有物流功能优化整合注入新建和升级的交通物流枢纽,为中心城区配建公共服务设施、注入新兴产业和创新创业腾挪空间,疏解主城区交通廊道压力。

5.2促进枢纽互联互通

提升对外物流通道综合服务能力,支持航空公司开拓国际货运航线,加大港口在内陆无水港布局与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拓展,加快高铁快运与中欧班列发展。通过高快速路、铁路联络线和驳运支线建设,改善市域交通物流枢纽的互联互通水平。提升国际航空、航运的通道运行效率,推动海关监管及通关模式创新,鼓励进出口货物提前申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5.3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加快实施运输结构调整,推动实现铁水、公水、空铁多式联运“一单制”和“一箱到底”。从政策扶持、土地保障等方面,培育壮大现代物流市场主体,结合跨境电商发展新形势,打造跨境总部企业。完善城市绿色分级配送体系,支持物流车辆合法合规投放运营。鼓励新技术装备应用和推动物流标准化建设,支持发展运输组织新模式。

6结语

本文分析了广州交通物流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短板,借鉴了国内外城市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方面的经验优势,针对问题短板提出了几点思路对策,从完善交通物流枢纽布局、促进枢纽互联互通到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推动广州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19):15-20.

2.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R].北京: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