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发热原因分析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发热原因分析及护理

梁萍

梁萍(江西省抚州市妇幼保健院江西抚州344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6-0311-01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观察小儿腹股沟疝手术的发热情况、分析原因、制定护理措施并实施,得出结论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后发热原因与患儿代谢高、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阿托品与氯胺酮的协同作用及术期环境温度高有关。高热时及时有效的物理降温等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发热分析护理

小儿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先天缺陷(解剖异常)及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陷[1],外加咳嗽、啼哭等腹内压增高因素使发病率增加。难复性疝、嵌顿性疝、甚至绞窄性疝的发生使病情复杂,增加治疗难度和风险,适时的择期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热也是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过程中常见的现象。观察自2011年1月-2011年12月350例小儿疝择期手术发热情况、分析原因、制定护理措施并实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总手术例数350例,男321例,女29例,年龄8个月至12岁,其中1岁以下126例,1岁至3岁159例,3岁至12岁65例;体重8-55Kg;单侧313例,双侧37例。均为择期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无发热、高热抽搐史等麻醉手术禁忌症。其中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麻醉305例(肌肉组237例、静脉组68例),神经阻滞麻醉45例。

2.方法所有患儿麻醉前30分钟常规肌注阿托品0.02mg/体重(<0.5mg),根据患儿年龄、体重及手术需要选择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分别于麻醉前(T1)、手术前(T2)和手术后(T3)进行体温测量(腋温)并与阿托品使用前(T0)进行比较、分析原因、判别发热性质,并对发生中度热及高热患儿采取有效的物理降温等护理措施。作好家属健康知识宣教,讲解发热的原因和医护人员采取护理治疗措施的作用,减轻家属的紧张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对于38℃以下的患儿,房间给予通风对流,嘱衣被不要裹的太多,1小时观察体温一次;38℃以上采用物理降温,用冷毛巾行前额外敷;39℃以上除物理降温外必要时药物降温并给予吸氧、合理补液。降温处理后30分钟必须再次测量体温,观察降温效果。退热过程中有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更换衣被。同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麻醉苏醒情况,防止其它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

T137.1℃-38.0℃82例(23.4%),T237.1℃-38.0℃151例(43.1%),T337.1℃-38.0℃201例(57.4%)、38.1℃-39.0℃22例(6.28%)、39.0℃以上3例(0.86%);T3总发热226例(64.57%)。与T0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神经阻滞组无发热者;3例高热者为1周岁内暑期手术;中度及高热者经处理后体温降至正常。

讨论

小儿疝手术后大部分(64.57%)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三阶段发热的比例及性质也有不同。T1(23.4%)、T2(43.1%)时段为低热,无中度热和高热者;T3阶段也是以低热为主(57.4%),中热(6.28%)、高热(0.86%)。结果显示,随着治疗的进展,发热比例逐渐增加,体温逐渐上升,分析原因大体如下:

1.小儿(婴幼儿)因代谢高、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阿托品的使用可使患儿心率加快,代谢进一步提高,产热增加。另一方面,阿托品的使用目的是抑制呼吸道腺体的分泌功能,减少唾液分泌,保持口腔内的干燥以防止发生误吸[2],同时却又抑制了汗腺的分泌,使散热减少。产热的增加、散热的减少,加上体温中枢的发育不完善,结果导致体温升高,不同的是发热程度。

2.氯胺酮是目前临床使用的静脉全麻药中唯一可以产生较强镇痛作用的药物[3],起效快、维持时间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小儿手术的麻醉,尤其短小手术,本组大部分使用氯胺酮麻醉手术,效果满意。氯胺酮还有兴奋交感神经的作用,使心率增快,血压及肺动脉压升高[4]。在阿托品增加心率的基础上,氯胺酮兴奋交感神经,使心率进一步增快,代谢增高。合用氯胺酮麻醉时还增加脑组织的代谢率和耗氧量[3],所以T2的发热比例比T1进一步提高。

3.结果显示:T3阶段的发热比例比T2、T1高,发热性质也有改变,似乎可考虑为手术创伤所致。但从T1到T3时间很短,全程不到1小时,阿托品的作用尚未消退,氯胺酮仍在作用中,直到手术结束后一段时间,加上前段时间的产热、散热不平衡仍在,使体温继续上升,另外神经阻滞麻醉组无一例发热可佐,外科手术热的时间也与之不符,故认为手术后的发热仍是阿托品与氯胺酮的协同作用结果,应注意观察处理。

4.3例高热患儿均为1周岁内的暑期手术。虽手术室、病房均有空调装置,但手术期间多层无菌手术单的覆盖仍可明显影响散热过程。由于婴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体温极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5]而发热,甚至高热。如对高热处理不及时,可引起抽搐甚至惊厥,故应积极进行物理降温,特别是头部降温以防发生脑水肿,必要时药物治疗。另外建议家属尽可能避免在高温季节手术。

5.小儿疝手术应全程动态观察体温变化,对体温持续超过38℃以上者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体温继续升高及不良并发症的发生。25例中度及高热患儿经物理及药物降温后体温降至正常。

小儿疝手术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原因与患儿代谢高、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阿托品与氯胺酮的协同作用以及术期环境温度高有关。高热的及时有效的物理降温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90.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7.

[3]徐启明.临床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8-89.

[4]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