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哌甲酯治疗ADHD的疗效与P300的关系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盐酸哌甲酯治疗ADHD的疗效与P300的关系探讨

谢加奖

谢加奖(福建厦门市仙岳医院361012)

【摘要】目的: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波在药物治疗前后的变化,评估服用哌甲酯制剂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改善情况,探讨哌甲酯治疗的疗效与P300之间的关系。方法:47例确诊为ADHD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次日清晨服用哌甲酯2h后、治疗后8周次日清晨服用哌甲酯2h后对患者进行P300检测。结果:根据患儿家长的反馈及康纳量表的结果,将患儿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有效组P300结果示2周后P2、N2及P3的潜伏期缩短(P<0.05),波幅无明显改变。8周后P2及P3的潜伏期缩短(P<0.05),N1的波幅升高(P<0.05)。无效组P300结果示2周及8周服药后各波群的潜伏期与波幅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P300的潜伏期的变化与患儿服药后临床疗效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诊断ADHD的客观指标之一,也可作为评价ADHD疗效的客观指标。

【关键词】哌甲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事件相关电位【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02-0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ADHD症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发育,对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多方面造成影响。盐酸哌甲酯是治疗ADHD最常用的中枢兴奋剂,本研究通过分析P300在药物治疗前后的变化,评估服用哌甲酯制剂后ADHD患儿的改善情况,探讨哌甲酯的疗效与P300之间的关系。

一研究对象为2007年6月至2012年10月在厦门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儿,纳入标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韦氏智商测查>80,排除精神系统器质性疾病、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精神病性障碍或其他原发的精神障碍导致的多动或注意缺陷疾病。病例均须检查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正常者且须与患儿法定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方可入组。

本研究共有50例患儿入组,脱落3例,47例完成了为期8周的研究。其中男性45例,女性2例,年龄6-13岁,平均年龄8.39±3.15岁,平均体重38.8±5.7公斤。

二研究工具和方法

2.1日本MEB-5504K脑诱发电位仪测定P300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次日清晨服用哌甲酯2h后、治疗后8周次日清晨服用哌甲酯2h后对患者进行P300检测。应用日本MEB-5504K脑诱发电位仪测定P300成分,记录波幅和潜伏期。测试时受试者进入隔音室,取坐位,保持头脑清醒,并嘱受试者尽可能放松。采用统一规范的指导用语,确定受试者明白后进行P300检测。分析指标包括波幅和潜伏期。

2.2康纳儿童行为父母问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8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48个条目,以4级评分,有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6个因子。得分越高表明父母认为子女存在的问题越严重。

2.3服药方法患者从2.5mg/次,2次/d(早上、中午各1次)开始给药,根据患儿的体重,1周逐渐增量至10~15mgd-1(早上、中午各1次),不合并其他任何药物。1周后复诊,根据疗效确定剂量,最后剂量10~15mg?d-1。2周及8周后次日服药后1.5~2h分别测定各波的潜伏期及波幅。

2.4临床疗效评定患儿与家长均需到心理门诊随诊,定期向医生反馈疗效。通过询问就诊后的课堂纪律、多动行为、近期测验成绩以及平时作业中马虎错误等情况,结合康纳儿童行为问卷评定疗效。

2.5统计学分析所有数值变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运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比较服药前后的P300的潜伏期与波幅与临床疗效的关系。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3.1分组根据患儿家长对症状改善情况的反馈及Conners父母问卷的结果,将患儿分为MPH治疗有效组和MPH治疗无效组。有效组31例,平均年龄9.32±2.13岁;无效组16例,平均年龄8.12±3.05岁。

3.2治疗前康纳儿童行为父母问卷及P300的结果有效组和无效组在哌甲酯治疗前康纳量表各个评分因子及P300各波群的潜伏期与波幅比较显示无差异,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

3.3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康纳儿童行为父母问卷评分结果有效组31例患儿,2周后除心身问题外均得到改善,特别是冲动多动的控制尤为明显。8周后,家长认可患儿在学校课堂中的表现,但是对患儿的学习成绩和品行问题的改善不甚满意。无效组16例患儿,服药后2周及8周均未得到明显改善。

3.4有效组治疗前后P300结果比较有效组P300结果示2周后P2、N2及P3的潜伏期缩短(P<0.05),波幅无明显改变。8周后P2及P3的潜伏期缩短(P<0.05),N1的波幅升高(P<0.05),具体见表1。

表1有效组治疗前后P300结果比较

3.5无效组治疗前后P300结果比较无效组P300结果示2周及8周服药后各波群的潜伏期与波幅均未见明显改变,具体见表2。

四讨论

ERP是人脑对某一刺激信息进行认知加工时在头皮记录到的电位变化,包括多个成分,如N1、P2、N2、P3(P300),其中N1、P2为ERP的外源(生理性)成分,N2、P3为ERP的内源性(心理性)成分,与被试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有关。其中,内源性成分P300是事件发生300ms(300~800ms)后的第3个正向成分,又称P3,反映受试者对刺激的接受、处理以及反应等认知过程,是注意、感知、记忆、判断和思维的总和,亦称认知电位。

P300是现在较为成熟的认知性电位,其潜伏期表示大脑对外部刺激进行分类、编码、识别的速度,表示从接受刺激到做出反应的过程。波幅反应大脑在对信息加工时有效资源的动员程度。ADHD患儿由于注意缺陷障碍,对信息传入活动的神经过程速度较慢,因此常常表现为潜伏期延长[1]。大部分研究显示,患儿在服用盐酸哌甲酯后P300潜伏期缩短,及哌甲酯是患儿对信息传入的速度加快;而服用哌甲酯后波幅变化无显著差异,提示哌甲酯不能改变患儿对信息加工时有效资源的动员程度[2-4]。

本研究中盐酸哌甲酯的有效率为6%,与相关研究[5]得出的70%的有效率相似。而P300的结果也显示出患儿服药后的临床疗效与P300的潜伏期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根据服用哌甲酯前后的N2和P3潜伏期的变化预测哌甲酯对ADHD患儿的疗效,如:服用哌甲酯后N2和P3潜伏期缩短提示该患儿对哌甲酯治疗有效,如N2和P3潜伏期无明显变化,则提示哌甲酯疗效不佳。ADHD的诊断主要以临床表现为主,缺乏客观依据,易出现主观偏差。P300电位为脑功能检查,无创、敏感、重复性好,可作为临床诊断ADHD的客观指标之一,也能从较为客观的角度来评价ADHD的疗效,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五致谢因临床病例样本少及入组难,加上脱落率较高,本课题的顺利完成经历了较长时间,感谢王文强院长在百忙之中为课题的指导及病例收集付出的辛劳,也感谢课题组成员的努力。

参考文献[1]OzdagMF,YorbikO,UlasUH,etal.Effectofmethylphenidateonauditoryeventrelatedpotentialinboyswith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J].IntJPediatrOtorhinolaryngol,2004,68(10):1267-1272.[2]LazzaroI,GordonE,WhitmontS,etal.Themodulationoflatecomponenteventrelatedpotentialsbypre2stimulusEEGthetaactivityinADHD[J].IntJNeurosci,2001,107(324):2472264.[3]宫晖,昝书亮.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服用利他林前后事件相关电位变化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5):381-383.[4]盛未,杨玉霞,董选.P300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哌甲酯治疗的疗效预评价[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11):1128-1129.[5]SangalRB,SangalJM.Attention2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useofcognitiveevokedpotential(P300)topredicttreatmentresponse[J].ClinNeurophysiol,2006,117(9):1996-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