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陆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陆佳

陆佳

(江苏省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江苏南通226005)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引起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近年来在我院行动静脉内瘘手术、并门诊长期透析随访的MH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内瘘栓塞分为栓塞组(n=40)和正常组(n=40),观察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动静脉内瘘的各相关指标,并采用直线回归分析引起内瘘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栓塞组患者在年龄因素、合并糖尿病、高凝状态、低蛋白血症、透析后低血压等方面及发生率比较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透析中内瘘血流量低于正常组(P<0.05),透析后压迫时间、血肿压迫发生率比较高于正常组(P<0.05);年龄、高凝状态、血肿形成、透析后压迫时间等因素与MHD患者内瘘栓塞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透析中血流量、透析后低血压与其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高凝状态、透析中低血流量、透析后内瘘压迫过久、血肿压迫等危险因素是导致MHD患者内瘘栓塞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栓塞;危险因素

MHD患者由于糖尿病、低血压、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导致动静脉内瘘的血栓形成,严重影响其透析充分性和远期生活质量[1-2]。鉴于此,MHD患者如能及时发现易导致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势必有助于提高其透析质量。近年来我们观察了在我院行动静脉内瘘手术,同时又长期门诊透析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动静脉内瘘相关指标,分析导致内瘘栓塞的危险因素,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动静脉内瘘手术、长期门诊透析随访的MHD患者80例,透析龄3-120月。其中男性40例,女40例,年龄22-78岁,平均(49.3±l4.6)岁。根据是否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分为栓塞组(n=40)和正常组(n=40)。透析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50例、糖尿病肾病20例、高血压肾损害5例、其他病因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透析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血液透析方法入组患者使用瑞典金宝AK-96血液透析机进行透析,透析器:空心纤维透析器NIPROFB-150U(有效膜面积1.5m2),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血流量200-300ml/min,透析2-3次/周,4h/次。

1.2.2动静脉内瘘手术方法

所有入组患者都进行上肢血管桡动脉-头静脉血管侧侧吻合法。

吻合口长度有:(1)<3mm;(2)3-5mm;(3)5-10mm。

1.2.3动静脉内瘘栓塞的诊断标准:采用便携彩色超声机(美国Sonosite公司)对动静脉内瘘血管进行检查。内瘘吻合口和内瘘静脉流出端可探及动静脉混合血流和血管杂音,表明内瘘正常;内瘘吻合口和/或内瘘静脉流出端探及血栓、内瘘血管杂音减弱/消失,表明内瘘栓塞。

1.2.4观察指标两组患者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归类评估,分为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年龄、原发病种类、血浆白蛋白等因素)和动静脉内瘘的相关指标(如吻合口大小、透析中血流量等因素),从而分析各类因素对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影响程度大小。

1.2.5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所有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指标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回归,以P<O.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MHD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

栓塞组患者在年龄因素、合并糖尿病、高凝状态、低蛋白血症、透析后低血压等方面及发生率比较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而两组患者的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详见表1。

2.2两组MHD患者内瘘血管相关指标的比较

栓塞组患者透析中内瘘血流量低于正常组;透析后压迫时间、血肿压迫发生率比较高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而两组患者在手术吻合口的大小、穿刺点选择、内瘘感染、内瘘使用寿命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详见表1。

2.2MHD患者内瘘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年龄、高凝状态、血肿形成、透析后压迫时间等因素与MHD患者内瘘栓塞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透析中血流量、透析后低血压与MHD患者内瘘栓塞呈显著负相关(P<0.01)。详见表2。

3讨论

正常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维持正常血液透析的重要前提,随着MH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不断提高,对内瘘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临床实践中,MHD患者内瘘常易出现血栓形成、内膜增厚、管腔狭窄、血肿、血流量降低等并发症,最终导致透析中断而出现不良后果[3-4],这既与透析患者本身的血管条件有关,又与医护人员的不当操作相关[5]。因此需关注MHD患者的内瘘的保护,提高穿刺方法和技术,从而减少内瘘穿刺并发症。

本研究发现MHD患者高龄、糖尿病、透析后低血压、高凝状态、低蛋白血症、血流量异常、透析后压迫过长、血肿压迫与内瘘血栓成密切相关,均是导致其内瘘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老年患者尤其合并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血管内膜的增生、血管弹力的下降,加之含钙磷结合剂的长期使用,内膜钙化明显增加,长期内瘘穿刺后即会导致血管内膜的损伤而致血栓形成[6-7]。笔者在诸多内瘘术中也发现,该类患者的动脉血管内腔径较小,动脉粥样硬化比较明显。因而内瘘血管的使用寿命必然会缩短,建议该类患者可常规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MHD患者透析后低血压也是导致其内瘘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8],该类患者由于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加之透析前体重增长较多,透析后期经常会造成血压的一过性降低而导致内瘘血管血流量下降,最终导致内瘘血栓形成而失功能[9-10]。对于该类患者建议其控制饮水,减少透析超滤量,透析前应该尽量避免降压药物的服用。患者高凝状态可在常规透析肝素使用前检测凝血功能而诊断,研究发现[11]某些透析患者由于低蛋白血症、激素的长期服用、血红蛋白水平过高、高脂饮食等因素而导致。透析中经常会出现管路和透析器的凝血从而导致高静脉压报警,透析血流量的降低,导致内瘘血栓形成。此外,笔者在内瘘术中常发现,对于严重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造瘘患者,术后必须要进行抗凝治疗检查内瘘的血栓形成。

内瘘穿刺规范操作、透析后正确按压也是减少其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内瘘穿刺方法错误、穿刺点透析后的压迫位置不恰当、穿刺点处血管外渗等原因都会导致内瘘穿刺部位的血肿形成,从而压迫内瘘血管导致内瘘失功能。此外研究发现[12]动静脉内瘘血管初期的血栓形成主要与糖尿病病因、年龄因素,高凝状态有关。而动静脉内瘘血管后期的血栓形成主要与血管内膜增厚,内膜损伤,透析后低血压、内瘘处血肿形成有关。

总之,MHD患者对内瘘的保护是一个综合全面的过程,主要体现在血压血糖的控制、防止动脉硬化、增加营养、抗凝以及穿刺操作等诸多方面,需引起透析患者及血液净化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沈伟玲,林志瑜,吴丽婷,等.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内瘘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9):66-69.

[2]陈圳炜,袁丽萍,何东玲,等.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程度与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关系[J].中国血液净化,2015,1(11):649-653.

[3]黄丽,赖静.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27(2):309-311.

[4]周桂霞,刘建军,张丽萍,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效果分析[J].广东医学,2015,27(9):829-831.

[5]艾文佳,张智辉,萧剑彬,等.28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腔内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0(4):263-265.

[6]包丽媛,王荣,仲娜,等.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28例[J].实用护理杂志,2013,19(5):11-12.

[7]张会敏,卢方平,刘永泉,等.尿毒症患者开始血液透析时血管通路调查[J].中国血液净化,2016,5(7):370-372.

[8]邓卫琼,陆金婷.浅论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J].当代医药论丛,2015,12(5):70-72.

[9]石梅,陈林,曹晓翼,等.2种不同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3):410-412.

[10]载琳峰,唐莹,邬碧波,等.两种血管穿刺法对透析血管通路狭窄发生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09,26(4):30-33.

[11]李莉,代伟.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及血栓形成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5,10(3):l44-145.

[12]梅长林,付文成.血管通路的评价、选择及并发症防治[J].临床内科杂志,2004,21(11):724-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