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鼻窦手术对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鼻内镜鼻窦手术对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探究

林永亮黄超洋谢壮志

林永亮黄超洋谢壮志(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福建莆田351100)

【中图分类号】R76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9-0024-02

【摘要】目的观察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5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9例患者中治愈50例(84.7%),好转6例(10.2%),无效3例(5.1%)。3型之间的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不仅安全性高,且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鼻内镜鼻窦手术慢性鼻窦炎疗效

慢性鼻窦炎是鼻窦粘膜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伴有鼻息肉,是鼻科的常见病。临床多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头昏、头痛、嗅觉减退,常波及多个鼻窦,其中以上颌窦炎为主者最多见。本病大多是急性鼻窦炎时治疗不当或机体抵抗力减弱未彻底痊愈所致,并且具有病情复杂、病程迁延、难以治愈的特点。现对我科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应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59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疗效情况报导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计59例,均为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其中男38例,女21例。年龄13~69岁,平均36±1.8岁。所有患者均有持续性鼻塞、脓涕等症状,部分患者有头胀或头痛,嗅觉功能减退或丧失,涕中带血症状。所有患者均行鼻窦冠状位的CT扫描,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中的诊断标准。Ⅰ型共25例,其中1期8例,2期13例,3期4例;Ⅱ型共24例,其中1期5例,2期14例,3期5例;Ⅲ型10例。术后病理切片均为慢性炎症、息肉、潴留囊肿。

1.2手术方法全部患者均局部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1)对鼻内形状较大的息肉进行清除,再收敛鼻腔粘膜,使用肾上腺素棉片,这样是为了给鼻腔内有足够的空间观察。(2)把钩突前缘粘膜切开,将钩突骨质清除。(3)将鼻道窦口复合体的肥厚、息肉样变组织切除掉,切开前组筛窦,咬除基板,切开后组筛窦,吸尽筛窦内脓性分泌物,取出息肉组织,显露筛窦顶壁。(4)适当切除中鼻甲部分,如果患者的中鼻甲游离缘粘膜肥厚、息肉样,则要用鼻甲剪进行切除,使用锋状刀切开中鼻甲游离缘,息肉钳将中鼻甲外侧骨壁与粘膜除去。对于存在蝶窦炎的患者,切除中鼻甲后端的1/4。对于存在额窦炎的患者,则应把中鼻甲前端的1/4切除,这有利于对蝶窦、额窦的通气引流。保留之中鼻甲内侧部分悬挂在鼻中隔与鼻腔外侧壁之间。鼻内用凡士林纱条或膨胀海绵填塞止血。

患者术前、术后需要持续3周使用抗生素、激素治疗。手术结束后的第二天应该把鼻腔填塞物取出来,每天按时换药,把鼻内凝血块、伪膜组织、分泌物除去。患者在出院后也需要定期到医院复诊,避免出现复发情况,复诊周期为出院后的1、2、4周,取出鼻内痂皮,清除筛窦内水肿、息肉样之粘膜组织,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有粘连者,则分离粘连,用明胶海绵分隔之。借助于吸引头观察蝶窦、上领窦口的开放引流情况是否良好。

1.3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鼻内镜检查术腔黏膜上皮化,窦口开放良好,无脓性分泌物;好转:症状明显改善,鼻内镜检查见窦腔黏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肉芽肿组织形成,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明显改善,鼻内镜检查见窦腔粘连,息肉形成,窦口开放不良或闭锁,有脓性分泌物。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行x2检验。

2结果

59例患者中治愈50例(84.7%),好转6例(10.2%),无效3例(5.1%)。3型之间的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出现2例眶周瘀斑,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见表1。

表1慢性鼻窦炎疗效情况n/%

3讨论

慢性鼻窦炎在医学上是比较难治愈的一种病症,特别是伴有息肉的鼻窦炎则更加难治,在临床医学上要想完全治愈都是很有难度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多数是由于鼻道窦口复合体部位的病理改变所造成的。具体说来,长期慢性炎症会引起鼻腔粘膜与骨质出现肥厚,加上慢性鼻窦炎患者常伴随鼻腔结构异常,例如:中鼻甲空泡、前组筛窦及钩突过度气化等,这些将改变鼻道气流和压力,破坏了鼻腔粘膜与鼻窦的生理功能,对鼻窦炎症不能有效控制。慢性鼻窦炎以鼻塞、流脓、流鼻涕、嗅觉不灵、头昏、头痛、嗅觉减退为主要表现,与变态反应体质、鼻窦引流受阻、人体抵抗力弱或病菌毒力强都有密切关系,故致病因素复杂,药物保守治疗以及传统手术疗效也常常不佳,疾病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健康,因此其治疗方式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随着近代医学对鼻窦炎的发病原因、病理生理、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广泛开展,通过改善鼻腔、鼻窦的通气和引流,恢复鼻窦黏膜的自身保护功能等,鼻窦炎的治愈率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

笔者在临床中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59例,结果治愈50例,治愈率达到84.7%;而且术后除出现眶周瘀斑2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提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效果较好,而且也比较安全,可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推测原因可能是鼻内镜手术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其目标是为黏膜炎症的良性转归创造符合生理需求的局部环境,以结构重建、消除病变、改善通气、通畅引流、黏膜保留为基本原则,故能有效缓解鼻阻、头痛、鼻脓涕、嗅觉障碍等这些慢性鼻窦炎症状;而且笔者强调规范化综合治疗和术后局部常换药,同时也建立了完善的手术后随访制度。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局部换药可及时清除术后的鼻腔、鼻窦的渗出,可减少患者鼻腔粘连,而术后随访制度对提高患者治愈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在临床中还发现Ⅰ~Ⅲ型的疗效呈下降趋势,提示慢性鼻窦炎病变广泛和复发性病变的手术疗效差于单发性、病变局限和初次手术者。推测原因可能是与后者病程较长、致病因素复杂、病变范围大、病灶黏膜不可逆改变较多、瘢痕组织增生、手术解剖标志缺失以及变态反应因素等有关。因此,鼻窦炎手术应采取积极的、规范的早期干预,方能达到最佳疗效,应避免由于病程时间长、致病因素增加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

该手术的优点也是比较多的:(1)由于中鼻甲具备较好的生理功能和解剖功能,保留中鼻甲是很有必要的。(2)手术中保留了中鼻甲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可以用来作为解剖标志,防止手术中出现相关的并发症状,特别是对于那些因鼻窦炎复发而再次手术的患者,更加具有手术标志的作用。(3)在进行手术时,医生应该将中鼻甲内侧壁保留下来,在弄清是否并发蝶窦炎或额窦炎之后,对中鼻甲内侧壁的后端或前端需要适当切除,这样能够清楚蝶窦前壁或额隐窝病灶,对于术后长期保持蝶窦、额窦能良好的引流也有帮助。(4)鉴于嗅觉功能与中鼻甲内侧壁密切相关,因而在术后如果鼻内炎症消退,中鼻甲粘膜也会恢复正常,因为嗅区粘膜的保留是嗅觉恢复的保证,使得患者的嗅觉功能逐渐好转甚至恢复。

为了避免粘连的发生可以采取很多措施,一般情况是采用抗生素、激素。但是在手术过程中彻底消除病灶,术后将鼻内血痂、鼻腔伪膜除掉,将明胶海绵放在鼻腔外侧壁与中鼻甲之间等措施也能够很好的防止粘连的发生。患者在出院调养后还应该定期到医院接受复诊检查,及时清除鼻窦内水肿粘膜,将吸引头探入上领窦或蝶窦后,把窦内残留的分泌物吸尽,以及肉芽组织与水肿粘膜都需要除去,这样是为了确保鼻窦开放引流良好,对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很有帮助。

总而言之,采用ESS治疗慢性鼻窦炎不仅安全性高,而且治疗效果明显。另外,笔者认为针对手术疗效与临床分型有着不可分开的联系这一特点,临床医生能够参照患者的具体分型来决定是否采用此种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134-135.

[2]王晶,张雅巍.鼻内镜手术改善慢性鼻窦炎嗅觉障碍19例[J].现代中西医综合杂志,2008,(1):69-70.

[3]史剑波,杨钦泰,文卫平,许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围手术期处理对术中出血影响的观察[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2003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