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心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中医治疗心厥

张东军

张东军(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50040)

【摘要】目的讨论中医治疗心厥。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本病多因严重心脏疾病,如厥心痛、心动悸等,病变发作过于严重,致心脏无力以应,心阳虚衰,搏血及运血无力,心脏、脑神、四肢不能得到心阳心血的温煦充养,而阳气外泄,发为心厥。临床以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血压降低,晕厥或神昏为主要辨证要点。本病为心阳衰脱、脑神失主之重危病,必须抢救及时,以防危及生命。

【关键词】中医治疗心厥

心厥是由于心脏的严重病变,以致心阳虚衰,运血无力,心脉、脑神失血充养而阳气外脱。以面白,肢厥,脉微,血压降低,晕厥或神昏为主要表现的心病及脑的厥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心源性休克及昏厥。

[诊断]

1.本病多有严重心脏病史。

2.临床表现有心悸、心痛、晕厥甚至昏迷,或有抽搐等症。

3.面色苍白或紫暗,四肢厥冷,或有大汗淋漓,脉微或结、代、促,甚或无脉。血压急骤下降,收缩压<85mmHg,尿少或无。皮肤指压苍白恢复时间>3秒。

4.可有心界扩大、病理性杂音、心律失常等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及血清酶学检查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5.当厥心痛、胸痹、心衰、心瘅等病出现肢厥脉微,血压显著降低,晕厥或昏迷时,应同时诊断心厥。

[鉴别诊断]

气[郁]厥、风厥、血[脉]厥、痰厥。

[辨证要点]

本病多因严重心脏疾病,如厥心痛、心动悸等,病变发作过于严重,致心脏无力以应,心阳虚衰,搏血及运血无力,心脏、脑神、四肢不能得到心阳心血的温煦充养,而阳气外泄,发为心厥。临床以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血压降低,晕厥或神昏为主要辨证要点。本病为心阳衰脱、脑神失主之重危病,必须抢救及时,以防危及生命。

[治疗]

(一)现代治疗

1.病人平卧,不用枕头,气急不能平卧时可采取半卧位,任意保暖和安静,尽量减少搬运。

2.氧气吸入:鼻导管或面罩给氧。

3?应尽早进行输液和给药,对症治疗包括镇静、镇痛,纠正低氧血症、维持血压,抗心律失常、补充血容量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等方药的应用。

4.积极治疗胸痹,厥心痛、心衰等原发病。

(二)辨证治疗

1.心虚阳脱证

证候:面白肢冷,冷汗淋漓,气息微弱,心悸,晕厥或昏迷,脉微,血压显著降低。

治法:回阳固脱。

方药:参附汤加味:红参10~30克,制附子(先煎)10~30克,桃仁10克,红花8克,干姜10克,枣皮10克,炙甘草5克。

加减:

冷汗不止者:加龙骨、牡蛎各30克。

2.阴竭阳脱证

证候:身热肢冷,汗出如油或大汗淋漓,躁扰不安,气喘息微,皮肤干涩,心音微弱,血压下降,脉微而数或结或促。

治法:固阴回阳。

方药:生脉散合参附汤加减,红参10~30克,麦冬30克,五味子10克,干姜10~30克,制附子10~30克(先煎)。

加减:

唇面指端紫绀:丹参、赤芍各15克。红花、川芎各10克。

3.痰蒙心窍证.

证候:心悸、神志恍惚、躁动不安,或表情淡漠、意识朦胧、昏睡,或肢体抽搐,舌淡胖,脉促或滑。

治法:化痰开窍。

方药:涤痰汤合苏合香丸。制半夏10克,制南星10克,陈皮15克,枳实10克,茯苓10克,人参5克,石菖蒲15克,郁金10克,生姜5克,苏合香丸1丸。

4.痰热动风证

证候:心悸,喘咳痰鸣,痰稠色黄,躁动不安,抽搐,神昏谵语,舌质暗红,苔黄腻,脉促或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熄风。

方药:黄连温胆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羚羊角5克。钩藤15克,桑叶10克,川贝15克,竹茹10克,生地15克,菊花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黄连4克,半夏6克,陈皮9克,炙甘草3克。

(三)其它治疗

1.中成药

(1)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每日3次,适用于痰热动风之心厥。

(2)至宝丹:每次1克,每日3次,适用于实证昏迷。

(3)紫雪丹:每次3~6克,每日3次,适用于热病昏迷,伴抽搐者尤为适宜。

(4)通关散:少许、搐鼻取嚏,适用于痰蒙神窍之昏迷。

(5)礞石滚痰丸:每次6克,每日2次,适用痰热内壅者。

(6)苏合香丸:每次6克,每日2次,适用于痰蒙心窍。

(7)清开灵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适用于热痰闭阻所致心厥。

(8)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适用于痰蒙神窍,风痰闭阻者致昏迷者。

(9)生脉注射液20-40ml加入2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40ml中静脉注射,20分钟1次,连续3次,病情好转后,以生脉注射液10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直至病情稳定,适用于亡阴、亡阳所致的昏迷。

(10)人参注射液每次1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40ml中静注,或与养阴注射液,增液注射液配合使用,适用于气阴两脱者。

(11)参附针:每次20ml静注,每30分钟1次,至血压稳定后改用本品100ml加入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

(12)参附青针:每次10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5%糖盐水500ml中静滴,每日1次,以上适用于阳脱型。

(13)升压灵针:5ml加入25%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推,每日1次。

(14)枳实针:10ml加入25%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推。

(15)丹参注射液:20ml加人输液中静滴。

(16)2%川芎注射液:40ml加入10%葡萄糖液200ml静滴。

(17)麝香注射液:40ml加入10%葡萄糖液200ml中静滴。

以上适用于休克见皮肤发绀发冷紫绀,唇青紫,腹胀,胸闷息促,舌质黯,脉涩,结代或细弱或欲绝者,用以行气活血。

2.单方验方

(1)附片10克,枣皮15克,水煎急服,用于阳脱者。

(2)人参或西洋参10克煎汤频服,或配参附汤,人参四逆汤,生脉散合用适用于气阴两脱者。

(3)人参10克,熟附片(先煎)10克,当归15克,桂枝10克,细辛3克,通草10克,水煎服,每日服,适用于阳气暴脱者。

(4)大蒜5瓣,生姜10克,二味捣烂,略加少量开水挤汁和入鲜竹沥20克,从患者口中灌服,用治一切昏迷。

(5)生姜10克,生白矾3克,捣成糊状,加水适量,向患者口中徐徐灌下,用于治疗痰厥昏迷。

(6)生雄黄3克,胆矾3克,生滑石3克,共研细末,大人每次服3克,小儿服2克,白开水调下,服后可吐顽痰,适用于昏迷证,牙关紧闭,启开之后而喉中痰涎涌阻者。

(7)乌梅10克,捣碎取汁擦干牙,用于昏迷之牙关紧闭。

3.药物外治

(1)搐鼻法:细辛2.5克,皂角10克,薄荷1克,共研细末。吹入鼻内取嚏;适用于昏迷。

(2)丁桂冰麝膏(公丁香、肉桂、冰片、麝香,比例4:4:15:0.5共研极细末),用少量温水调成面糊状,置胸前后,用膏药或橡皮膏密封固定,最好局部再加热敷,12~24小时更换或撤去,适用于心阳虚心痹者。

4.针灸疗法

(1)体针

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配穴:风池,极泉,尺泽,委中。方法: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寸,采用捻转提插泻法,施术1分钟,继刺人中,斜刺0.5寸,用重手法,至流泪或眼内充泪为度,三阴交斜刺皮肤呈45度,进针1寸,用提插补泻法,令患者肢体抽动3次为度,涌泉穴直刺进针1寸,用提插泻法。尺泽直刺0.5寸,手法同涌泉、委中仰卧抬腿取穴,进针1寸,用提插泻法,均使肢体抽动3次,适宜于昏迷病人。

人中、合谷、涌泉、十宣等穴,用泻法,强刺激,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适用于实证昏厥;虚证病人可选神阙、关元等穴,灸百壮。痰多可加刺丰隆。镇痛止呕,取内关、足三里。大汗淋漓,诹复溜。

(2)急救法:①清热醒脑,取穴十宣、大椎、陶道、人中,用三棱针刺出血,再取曲池、劳宫长强、涌泉等穴,泻法。②化痰醒脑:取穴内关、中脘、气海、关元,泻法。若脾虚寒者加灸于中脘、关元穴。③升阳益气醒脑:取穴人中、百会,用补法行针,关元、足三里用灸法。④降血醒脑,取穴委中、至阴、窍阴、大敦,以上穴用三棱针刺出血,长强穴用针刺泻法,甚者加十二井。⑤平肝息风:穴取大椎、三阴交用针刺补法或先泻后补法,阳陵泉、太冲二穴用针刺泻法。⑥还阳救逆固脱:取穴关元用灸法,气海泻法针刺,三阴交补法针刺。⑦顺气开闭:取穴膻中、中脘、气海、内关、孔最穴,诸穴用针刺泻法,刺出血。

(3)艾灸:气海、关元,隔附子饼灸或艾条灸,适用于心阳虚脱证。

(4)火罐:大椎、至阳,三棱针点刺出血后,用酒精闪火法置罐,留罐20分钟,适用于痰热证。

(5)梅花针:取穴印堂、百会、后顶、风府、印堂、太阳、头维、风池,用梅花针按上穴顺序循行弹刺出血,适用于热证。

5.推拿疗法

弹拨入虚法:入虚指人体的腋、肘、髀、胭四处,即两腋窝大筋(极泉穴),两肘窝大筋(曲泽穴),两髀下大筋(气冲、神门),两腘窝筋(委中穴)弹筋拨弦法产生触电样麻木感或强烈酸麻痛感,适用于昏迷急救。

6.预防调护

(1)早期积极诊治原发性疾病:心肌梗死患者,要积极控制,缩小梗死范围,治疗消除引起休克的诱因,控制异位心动过速,因异位心动过速可导致心功能迅速减退和梗塞范围扩大,心动过缓。过速可诱发低血压,从而引起休克的发生,所以要积极处理,一些心脏,心肌疾患要严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及早根除心律失常,可防止心律失常引起的休克,心脏病引起的心衰,应及时解除诱因,控制心衰,严防心衰引起的休克,尽可能消除其他可引起本病的一切诱因。

(2)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和起居。

(3)避免情绪波动,尤忌急躁、焦虑,发怒,戒烟并少喝酒。

(4)合理饮食:少吃高胆固醇食物、盐、糖,可多吃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等,及蔬菜、水果。肥胖的人应减少饮食总热量,适当控制并结合体力活动减轻体重。

(5)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以保持健康的神经精神活动。

(6)适当参加体力活动,对身体和病情有益。具体活动以脚步较快的散步和慢跑为最好,其他如乒乓球、太极拳、气功等亦较适宜,活动量不以时间计,而按里程计算,也可按自己的脉搏数决定活动量,心率不能增加至110次份以上。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科学的锻炼。

另外,也要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避免突然剧烈运动。

(7)在发生休克或昏迷时,需密切观察神志,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以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柳骥.冠心病心绞痛古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2]李婷.围溶栓治疗期中药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影响的回顾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