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在脑梗塞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临床路径在脑梗塞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康艳玲

康艳玲

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425000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路径在脑梗塞患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脑梗塞患者77例展开研究,时间跨度为2018年5月-2019年2月,按模式不同分为对照(常规)和观察组(临床路径);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NIHSS(10.33±1.33)分,ADL(75.45±8.45)分,干预后NIHS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ADL评分、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期间给予临床路径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路径;脑梗塞;介入治疗;护理价值

脑梗塞常被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脑部血液障碍引发的疾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脑组织缺血性软化或坏死等现象,随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会逐渐出现半身不遂、昏迷、智力障碍等表现,对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脑梗塞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最有效措施,且研究发现在患者治疗期间对其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较佳;基于此,本文回顾性选取我院77例患者实施研究,现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2月内77例脑梗塞患者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观察组(n=38):男/女(19:19),年龄63-79岁,平均(71.26±5.26)岁。

对照组(n=39):男/女(20:19),年龄61-80岁,平均(71.48±5.33)岁。对比分析77例患者基线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严格根据我院护理流程相关规章制度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例如口头宣教、生活方式指导等。

观察组:临床路径护理:(1)入院时:整体评估患者病情具体状况,给予头颅影像学检查,选取符合介入治疗指征的患者,并征求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指导其签署同意书。(2)术后1天:迅速将患者移至ICU并给予生命体征指标监测,实施常规病情观察、药物干预等措施;定时帮患者翻身,辅助医生完成各项检查;待患者清醒后指导其学会在床上大小便。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给予呼吸道护理;评估吞咽功能,若患者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则给予鼻饲管留置。安排专人做好家属心理干预措施,树立患者及其家属治疗积极性和自信心。(2)术后2-5天: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叩背,指导其学会正确咳嗽咳痰,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

出血倾向,做好并发症预防干预措施。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给予一定的康复指导;谨遵医嘱给予药物干预;若患者为偏瘫,实施早期康复锻炼(翻身训练:医师帮助下没2小时翻1次身,指导患者逐渐可以自主翻身。肌力训练:通过摩法、推法、滚法对患者患肢躯干实施按摩,根据其患肢恢复情况对肌力较差的肌群实施穴位按摩);若患者为失语或语言功能障碍,则给予语言康复锻炼。(3)术后6-12天:评估病情,恢复较好者拔除管道,做好预防下肢形成深静脉血栓工作,指导其继续康复锻炼,在此基础上配合理疗和按摩。

1.3观察指标

1.3.1对比分析两种模式下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其中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采用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strokescale,NIHSS);分值0-42分,0-10分轻度受损,11-20分中度受损,21-42分重度受损。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采用(ActivityofDailyLiving,ADL)量表,0-100分,≥60分(轻度受损),41-60分(中度受损),≤40分(重度受损)[2]。

1.3.2对比分析两种模式下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用QLQ-C30量表,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3]。

1.4统计学

此研究用SPSS系统,计量资料以(x±s)体现,采用“t”值统计分析并做检验;计数资料均以n(%)体现,采用“x2”统计分析并做检验;组间比值以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治干预后NIHS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ADL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干预前后两组患者NIHSS和ADL评分对比

3、讨论

脑梗塞属于临床常见危重急症,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以及人们生活习惯不断发生改变,致使脑梗塞临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早期实施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明显挽救患者生命并改善其预后情况;因此对患者来说实施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4]。

临床护理路径是目前临床新兴的一种护理干预模式,医护人员提前对患者病情及整体情况做一定的了解后从而实施具体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确保临床护理操作更为规范和标准。研究证明临床护理路径优势显著,可明显规范护理人员相关护理操作程序,有效避免操作失误的同时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加强护患信任程度的同时有效避免医患纠纷[5]。

此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干预后NIHSS(10.33±1.33)分,ADL(75.45±8.45)分,干预后NIHS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ADL评分、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由此可见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高护理效率,在帮助患者疾病

康复的同时加强护患关系;该结论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脑梗塞介入治疗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金淑君,吴祥女,王颖.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3(9):89-91.

[2]安荷娣,黄东雅,余飞,等.优化临床路径流程在脑梗死病人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5.11(1):60-62.

[3]王晓蕾.临床路径护理在大面积脑梗死中的应用及疗效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2):241-242.

[4]胡旭东,郭前祝.临床路径联合舒适护理在高龄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01):14-15.

[5]陆子琴,王霞.临床路径应用于首发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11):1751-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