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人群中HbA1C诊断糖尿病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高血压人群中HbA1C诊断糖尿病的应用

樊少勇

樊少勇(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537000)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2-0030-03

【摘要】目的探讨HbA1C检测对高血压患者诊断糖尿病的有效性。方法对888例需要进行糖尿病诊断的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空腹血糖、OGTT(葡萄糖耐量实验)和HbA1C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的血糖水平和患糖尿病的风险随其高血压水平的升高而升高;HbA1C能有效的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糖尿病的诊断,其用来糖尿病时的切点值为6.1%。结论HbA1C检测对高血压患者的糖尿病诊断有良好的可靠性;HbA1C诊断糖尿病的切点值为6.1%。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诊断HbA1COGTT对比切点值

高血压病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很高。高血压可以促进糖尿病的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增加糖尿病患者中风、心肌梗死等一些并发症的风险。据统计,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人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要比血压正常、糖耐量正常者高2倍还多。[1,2]因此,对于高血压病患者而言,糖尿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

传统的诊断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是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即口服75g葡萄糖,并分别于口服前及后的1/2、1、2、3小时抽取静脉血测糖,一般分析2hPG(餐后2小时血糖)的数值来进行糖尿病的诊断。[3,4]ADA(美国糖尿病歇会)提出了一种新方法。他们建议,将HbA1C大于等于6.5%也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HbA1C(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糖代谢的重要指标。在高血压患者当中,HbA1C能否像OGTT一样有效的对糖尿病进行诊断?本研究旨在比较空腹血糖、OGTT和HbA1C三种方法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有效性,并分析HbA1C诊断糖尿病的切点值。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从到我院内分析专科实验室为确诊糖尿病而进行OGTT检查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高血压患者888例,其中男性患者466例,女性患者422例。抽取的所有患者均要求未服用过任何降糖药。派出标准:(1)年龄<20岁;(2)有心衰或者心肌梗死病史;(3)有血液系统疾病史;(4)有其它会引起血糖升高的疾病。

1.2研究方法

采集患者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血压、糖尿病家族病史。高血压诊断标准,按照200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所述,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患者诊断为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分级标准如下:高血压1级:140mmHg<收缩压≤150mmHg和(或)90mmHg<舒张压≤99mmHg;高血压2级:160mmHg≤收缩压≤179mmHg和(或)100mmHg≤舒张压≤109mmHg;高血压3级: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6]参照1999年WHO标准,糖尿病诊断标准如下: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OGTT实验室后2h,血糖值≥11.1mmol/L。[5]

对所有抽取的患者都进行空腹血糖、OGTT及HbA1C检测。在进行空腹血糖及OGTT检测前,要求患者必须空腹10h以上;在OGTT检测过程中,禁止患者剧烈运动,禁止患者进食或喝水。进行HbA1C检测时,所有的血标本要求在采集后25min内检测完毕。方法采用树脂微柱层析法,仪器是荷兰MERCK公司的Microlab200。所有的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中,正态分布的以-x±s(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的以中间数表示。利用患者的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来分析空腹血糖、OGTT和HbA1C诊断糖尿病的有效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7,8]

2结果

2.1随着患者血压水平的升高,其血糖水平以及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升高(表1):受试的平均年龄为(52.1±12.1)岁的888例的高血压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64.8%。而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高血压1级-高血压3级),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以及糖尿病的患病率都是依次升高的(P<0.05均成立)。

表1受试者统计资料和生化参数

2.2HbA1C能有效的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糖尿病的诊断。诊断糖尿病的切点值为6.1%。参照方法中的OGTT诊断标准,分别作空腹血糖、2hPG(餐后2小时血糖)和HbA1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将三者置于同一坐标系下(横坐标为敏感性,纵坐标为假阳性率)。结果如下:2hPG(餐后2小时血糖)的面积(0.984)最大,其次是HbA1C(0.937),空腹血糖最小(0.894)。由本次测试的ROC曲线分析得出诊断糖尿病的理想切点值分别为HbA1C6.1%,2hPG(餐后2小时血糖)11.0mmol/L,空腹血糖7.0mmol/L。三者都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的是2hPG(餐后2小时血糖)。

表2ROC曲线分析所得参数信息:面积、切点值、敏感性、特异性

注: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3结论

国内目前关于比较高血压患者中空腹血糖、OGTT和HbA1C三种方法在诊断糖尿病上有效性的研究的文献和资料很少。本研究算是填补了国内在该方面研究工作的一个空白。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利用HbA1C进行糖尿病诊断时,检测结果的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较大(0.937),介于空腹血糖(0.894)与2hPG(餐后2小时血糖)(0.984)之间,且敏感性与特异性均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根据监测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HbA1C可以作为临床糖尿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对高血压患者的糖尿病诊断有良好的效果。在高血压病患者中,利用HbA1C进行的糖尿病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要略高于空腹血糖,略低于OGTT,本研究结果显示其切点值为6.1%。

从本研究的结果看,OGTT、空腹血糖和HbA1C都可以作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糖尿病诊断的方法。OGTT是WHO推荐的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也是实际应用中使用最广、准确性最高的一种方法。在本研究中也是如此,其检测结果的曲线下面积、敏感性和特异性比其他两者都高。[9]本研究中,空腹血糖的曲线下面积、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低于HbA1C,有效性也要差一点。而空腹血糖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检测速度特别快。但是两者都有缺点。首先是一个共同的缺点:空腹血糖和OGTT均要求受试者空腹10小时以上。单独来看,OGTT检测需要时间比较长,而且可重复性很差。空腹血糖由于其诊断标准存在先天缺陷,会有一部分人漏诊。HbA1C则没有这些缺点,它是反映慢性血糖水平的指标。它的生成是缓慢而不可逆的反应,在红细胞的生存周期内一直进行着。所以,HbA1C在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方面要远远优于空腹血糖和OGTT,测定的方式方法也要比OGTT方便很多。

在本研究中,首先HbA1C的诊断是有效的,其检测结果的曲线下面积、敏感性和特异性也都要超过空腹血糖,比OGTT要略低。所以综合来看,HbA1C具有检测快速、可重复性好、诊断有效性较高的特点。采用HbA1C来进行糖尿病的诊断,特别是糖尿病诊断是具有其合理性的。[10]它的应用应该有广泛的前景。这与目前一些内分析系统疾病的专家学者们的研究的关于HbA1C手段进行糖尿病诊断有效性的结论是一致的。不同的研究得出的切点值有小的差别。例如,包玉倩等[6]对上海市居民进行的筛查研究显示HbA1C诊断糖尿病的切点值为6.3%,曲线下面积为0.856。田慧等[4]的研究得出在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切点值分别为5.7%和5.9%。俞春芳等[5]的结论是6.5%。不同的切点值结论和各研究选择的人群和年龄段不同都有关系。但是整体的结论是一致的:HbA1C是一种有效的可以进行糖尿病诊断的方法。

当然,本研究由于地区和人群数的局限性,还无法给出一个肯定的结论。有待于在更广的地区和更大的样本数量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参考文献

[1]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Diagnosisandclassificationofdiabetesmellitus[J].DiabetesCare,2010,33(Suppl1):S62-S69.

[2]WeiGS,CoadySA,GoffDCJr,etal.BloodpressureandtheriskofdevelopingdiabetesinAfricanAmericansandwhites:ARIC,CARDIA,andtheFraminghamHeartStudy[J].DiabetesCare,2011,34:873-879.

[3]HigginsGT,KhanJ,PearceIA.Glycaemiccontrolandcontrolofriskfactorsindiabetespatientsinanophthalmologyclinic:whatlessonshavewelearnedfromtheUKPDSandDCCTstudies?[J].ActaOphthalmolScand,2007,85:772-776.

[4]田慧,李春霖,方福生,等.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切点的横断面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5:375-380.

[5]俞春芳,葛军,李静怡,等.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用于早期筛查糖尿病的意义[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5:390-392.

[6]包玉倩,贾伟平,刘玉旺,等.糖化血红蛋白在诊断糖尿病中的意义-过去、现在和未来[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367-370.

[7]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清指南(试行本)[J].高血压杂志,2000.8:99—102.

[8]李光伟.高血压与糖尿病一代谢综合征的两柄利剑[J].高血压杂志2003.11:113-115.

[9]周翔海,纪立农.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用于筛查糖尿病的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203—205.

[10]王莹,李明华,黄红,等.空腹和餐后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的价值[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2:1043—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