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传承与弘扬孝道文化的路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大学生传承与弘扬孝道文化的路径探讨

孙裕策

【关键词】孝道文化;缺失;传承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05-006-02

一、大学生传承与弘扬孝道文化的意义

人之行,莫大于孝,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包括孝文化合理价值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把孝道文化建设纳入了顶层设计,突显了国家对孝道文化传承的重视。

善事父母为孝。这是孝的原意,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对孝道传承提出了新的要求。2018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4949万,占17.9%,预计202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高龄老年人2900万、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左右。目前北京市60岁以上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25%,子女出国留学人员较多,老人去世多日而无人知晓的报道令人凄然,何谓孝道?养老与孝道紧密相连,老人不仅需要物质层面的照料,更需要精神的慰藉。因此弘扬孝道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百善孝为先。新时期赋予了孝道文化更为深厚的内涵。养老敬老、尊老爱亲仍是现代孝道的基础与核心,尽职尽责、家国情怀则是孝道文化的拓展。传承孝道文化,当代大学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孝道文化缺失现象及原因分析

(一)"代沟"客观上制约孝道文化传承

"代沟"问题就是现代年轻人与我们的父辈间最常见的代际危机。由于出生年代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存在代沟;老年人与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不同,存在代沟;老年人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与子女沟通缺乏共同话题。调查数据显示,在和父母的沟通内容方面,问家况占46.36%,聊天占30.77%,谈心占15.91%,求助占6.94%。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父母与子女之间代沟并不容易消除。但"代沟"也不是完全不可逾越,子女需要耐心一点、主动一点,如有的大学生给父母画出操作图,既体现对父母的一片爱心,又缩短了代沟带来的距离感。

(二)长期单一评价标准有碍代际沟通

上学期间,大多数父母过多的关注孩子成绩,一好遮百丑,忽略孩子的个性特点,所以出现了陪孩子做作业暴跳如雷、不堪负重的父母,这样如何做到心平气和的沟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但单一评价标准让父母看不到孩子的优点,也让一些学生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自卑、逃避、缺乏信心,与父母、老师对抗,甚至离家出走,更谈不上理解和感恩,这种情况延续下来,还会造成大学期间人际交往困难,以至于许多大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就如出笼的小鸟,除了需要资金援助,再不跟父母打电话,微信也懒得回。调查发现,经常沟通占33.67%,一般占18.81%,偶尔占22.77%,除了要钱不沟通的占24.75%。

(三)孝德教育弱化,孝德意识薄弱

"孝"作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孝文化"。然而,当今社会缺少浓郁的孝文化氛围,穷人家养出了"富二代",他们对父母的辛劳和付出熟视无睹,要求过高。更有甚者,心理脆弱,因为一点小事就置双亲于不顾走上轻生的道路,这更与儒家所倡导的"贵体全生"背道而驰了。身体发肤来自父母,做不到自珍自爱,就难提孝道。《礼记》中还提到:真正的孝子是不做危险的事情,不做危险的动作,不做辱没父母名誉的事情。这就需要父母从小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精神,多接触社会,进行挫折教育,学校做好心理疏导,树立正确的孝道观念。

(四)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加剧代际矛盾

尊老爱幼、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却成了"啃老族",更别说给老人养老了,而在这个老龄化时代,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目前限于养老院的不足,社区居家养老会成为老人的首选,老人更希望子孙绕膝,安享天伦之乐。然而,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有为照顾老人多少而相互推诿的,在农村有不给老人赡养费的,有子女为分老人房产大打出手、相见于法庭的,还常有损害老人权益的行为发生,孝道文化缺失在老龄化社会越发突出,亟需在全社会进行孝道文化教育。大学生是弘扬孝道文化的主力军,应积极参与到孝道文化的传播中来。

三、大学生参与弘扬和传承孝道文化的途径

(一)正确认识孝道文化,增强孝文化意识

新时期孝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厚。养老敬老、尊老爱亲仍是现代孝道的基础与核心,尽职尽责、家国情怀则是孝道文化的拓展。孝文化已成为凝聚全世界中华儿女的精神动力。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应担当起孝文化的践行者和宣传员。打铁还要自身硬,大学生要加强理论学习,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洞察孝文化的真谛;阅读《二十四孝》等国学经典,自觉为父母做一顿饭,帮父母掌握一项电子产品或软件的使用方法;深入社会实践,了解长辈的疾苦,体会生活的不易,增强社会责任感,才会常怀感恩之心;在日常生活中,尊重父母,关爱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同时自立自强,自珍自爱,生命不仅是自己的,也是父母的,不爱惜自己,实为大不孝。

(二)建立专职"孝"文化社会团体试点

可以以大学团组织为依托、低年级学生为主体,成立"孝道"宣传志愿服务专设机构,把"孝道"文化的宣传纳入学生社会实践体系,记入学分,从而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推动"孝"团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制定规章制度,完善程序和纪律,选举社团负责人,为社团命名。一方面仿照"学雷锋"活动月,在校园内设立"孝"文化传播月,集中开展系列活动,如尊老爱老方面的演讲、征文、讲座、微信推送、微电影、公益广告大赛等活动,使学生反省自己是否对父母尽了孝道。另一方面,首选大学社区,定期开展敬老、助老社区服务活动,营造良好的爱老助老社会氛围。入户结对子,开展独居孤寡老人一对一陪伴聊天;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如打扫卫生,收拾家务;献上一场文娱节目,互动互乐,歌曲、舞蹈引领老人保持生活的热情;了解老人的困难和需求,为后续开展活动提供依据。

(三)建立与社会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

目前以民政部门为主的社会各个部门,对传统孝道文化都非常受重视。因此,建立广泛的外联,不仅开阔眼界,更是为了拓展孝道文化宣传的影响力。方式如下:一是收集相关信息,参与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举办的公益讲座,"孝文化大讲堂",开展讨论活动;二是走访大学或机构设立的"孝文化研究院",挖掘孝文化故事,编制宣传刊物。三是宣传、参观、推广"孝"文化景区,爱老敬老的故人故居。四是与社区居委会合作,印制人口老龄化资料,法规政策宣传单、防诈骗资料,发放至街道、社区开展宣传,以现场咨询、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老年维权提出建议。五是联合民政部门、老龄委举办大学生孝文化节。六是与电视台等媒体合作,举办具有孝文化内涵的娱乐活动,开展"孝子"评选等活动。当然这些活动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先收集各种信息,循序渐进。

(四)举办多种多样的孝文化宣传活动

制定活动方案,定期举办社会性孝文化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尊老爱老氛围。建立敬老院慰问小分队、临终关怀志愿者小分队、社区服务小分队,到养老社区帮老人做家政服务,陪失独、留守、空巢老人聊天,到郊区或农村社区宣传《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等,学校对学生活动给予一定支持和鼓励。二是以多种文化艺术表现形式,通过"爱心演出"、举办"孝心演讲"、书法展览等方式宣传孝道文化;利用"北京志愿"提供的机会,适时宣传孝心、孝行、孝道。三是多向年轻父母宣传人格平等是现代亲子关系的基础,是建立新孝道的基石。如在课外培训班门口发放宣传手册,在亲子网站、微信朋友圈植入孝道的宣传信息。家庭就是"孝道"教育的重要场所,如就餐、敬酒,长幼有序,出门与父母打招呼。可利用清明、重阳、中秋、春节等节日,仪式化的纪念会给家庭成员一种温馨、神圣庄严的氛围,孝的内涵潜移默化渗透在这些礼仪中了,逐步内化为自觉行为,从而使孝老爱亲的美德与风尚得以传承。

(五)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宣传

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社区QQ群等社会化媒体进行宣传。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孝道文化的传扬也应当日益信息化,我们应当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宣传。社会化媒体弥补了传统媒体语境的缺失,是一群有相同或相近需求和兴趣爱好的人聚在一起构成的,通过微博及好友的推荐来了解周围感兴趣的事情并参与讨论与行动。无论是家庭群、社区群还是工作群,大家都不是陌生人,可以更方便快捷地为他人提供相关的链接,发挥口碑的作用,彼此信赖,更容易接受彼此传递的观念。所以社会化媒体是宣传孝道文化的重要舞台,大学生对此驾轻就熟,要更好地利用起来,弘扬正能量,批判不合孝道的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综上所述,作为弘扬和传承孝文化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必须肩负起宣传、践行孝文化的责任,通过多种途径有目的、有组织地宣传孝文化,首先树立正确的孝文化意识,自立自强,自珍自爱,其次通过各种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孝"文化氛围。希望能够对和谐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肖波,在传承和创新孝文化中弘扬核心价值观,光明日报【N】,2014年12月04日

[2]刘函池,新时代中国传统孝道思想的转化与传承--基于全国公民孝道观念的调查【J】思想教育研究,2019第2期总第29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