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探析

王颖东

新疆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834000

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试验对象:我院近2年收治的8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患者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80例患者分为西医常规组和中西医结合疗法组两个组别。西医常规组以咪唑斯汀口服;中西医结合疗法组在西医常规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所有患者均以常规药物局部外用,疗程为4周。观察指标:(1)总有效率;(2)安全事件发生率;(3)患者皮损、瘙痒退去时间的差异。结果:(1)中西疗法组相比于西医常规组总有效率更高,X2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2)两组无严重安全事件发生,X2检验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3)中西疗法组相比于西医常规组皮损、瘙痒退去时间更短,t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促进皮损、瘙痒消退,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特应性皮炎;应用意义

特应性皮炎为常见慢性皮肤病,有复发性、炎症性和变应性,激素治疗、抗组胺单独用药效果不佳。本研究对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应用意义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我院近2年收治的8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患者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80例患者分为西医常规组和中西医结合疗法组两个组别。

40例中西医结合疗法组患者中: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低至21岁,高至48岁,年龄平均值(31.34±2.29)岁。病程短至半年,长至23年,病程平均值(12.67±0.32)年。

40例西医常规组患者中: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低至19岁,高至48岁,年龄平均值(31.12±2.20)岁。病程短至半年,长至22年,病程平均值(12.17±0.35)年。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P>0.05,研究有较强的可行性。

1.2方法

西医常规组以咪唑斯汀口服,每次1片,每天1次;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西医常规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方剂组成:熟地、白芍、当归、黄芪、白蒺藜各15g;丹皮、桃仁、知母、白鲜皮、防风、荆芥、川芎各10g;甘草5g。对阴虚者加黄精和熟地;湿盛者去知母,加黄柏和车前子。上述方剂每天1剂,水煎煮取汁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

所有患者均以常规药物局部外用,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用,1天2次,疗程为4周。

1.3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1)总有效率;(2)安全事件发生率;(3)患者皮损、瘙痒退去时间的差异。

显效:瘙痒消失、皮损全部消退;有效:瘙痒减轻、皮损大部分(50%以上)消退;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和有效占总例数的百分比之和[2]。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特应性皮炎患者研究数据统计软件为SPSS21.0软件;总有效率、安全事件发生率均统一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皮损、瘙痒退去时间均统一以(`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衡量特应性皮炎患者治疗结果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0.05。

2结果

2.1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中西医结合疗法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西医常规组(P<0.05)。其中,西医常规组显效23例,有效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0.00%,中西疗法组显效2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无严重安全事件发生,X2检验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

2.2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中西医结合疗法组患者的皮损、瘙痒退去时间明显短于西医常规组(P<0.05)。其中,西医常规组皮损、瘙痒退去时间分别为4.37±1.72h和4.18±1.71h,中西医结合疗法组皮损、瘙痒退去时间分别为2.12±0.09h和2.52±0.05h。

3讨论

祖国医学中将特应性皮炎纳入“四弯风”范畴,认为特应性皮炎跟脾失健运,外感湿邪,气血互博所致血瘀湿蕴等因素相关,导致血虚化燥生风,肌肤失去濡养而发病,治疗应遵循活血祛风、除湿止痒和养血润燥的原则[3-4]。

本研究西医常规组以咪唑斯汀口服;中西医结合疗法组在西医常规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方剂中,川芎活血祛风,当归养血活血,均为君药;熟地、、知母和白芍滋阴养血;桃仁、丹皮活血化瘀,黄芪行血生血,均为臣药;白鲜皮荆芥、白蒺藜和防风均可祛风止痒;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用,可发挥活血祛风、除湿止痒和养血润燥之功[5-6]。跟西医合用,可发挥协同作用优势。

经4周的治疗后,显示中西医结合疗法组相比于西医常规组总有效率更高,皮损、瘙痒退去时间更短,无严重安全事件发生,提示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促进皮损、瘙痒消退,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丽君,张晓燕,李云霞等.中药浴治疗小儿特应性皮炎110例疗效观察及中西医理论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215.

[2]王韵茹,章强强.马拉色菌与特异性皮炎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理论结合[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10(3):200-202.

[3]刘炽,陈达灿,赵巍等.特应性皮炎中西医结合目标治疗的思路[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13(2):95-98.

[4]王日波.特应性皮炎和湿疹患者血清白介素4和干扰素γ水平的检测[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1(16):21-22.

[5]邹继承.健脾止痒汤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效果探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2):166-167.

[6]孟艳鲜.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4(30):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