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治疗分析

张明

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154600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我科收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72例,采用内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72例患者痊愈39例、有效30例、无效3例。结论:掌握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适应症与禁忌症,合理用药,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俗称甲亢,指的是甲状腺的合成与分泌入血的甲状腺激素中的T3与T4增多的一种症状,该病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身心健康影响[1],属于慢性疾病。就目前来看,该病的治疗主要以放射碘治疗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为主,其中主张以抗甲状腺药物进行长期的治疗,这也是甲亢内科治疗的最基本方式[2]。我科于2013年1月~2013年8月收治7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72例,男21、女51例;年龄23~54,平均37.5岁;病程:4个月-20个月;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多食易饿、多汗怕热、消瘦乏力、皮肤潮湿温暖、情绪焦虑、紧张、易怒、心慌、手抖、多言好动等症状。

1.2诊断标准依据临床表现并辅助-相应的功能检查才能确诊。若血清中FT3、FT4、TT3、TT4增高的患者皆符合甲亢的标准,但是若只有FT3或TT3增高而FT4、TT4却正常则应考虑为T3型甲亢,同理若只有FT4或TT4增高而FT3、TT3却正常则应考虑为T4型甲亢,若诊断结果比较可疑,可以进一步采取sTSH测定的方式,和(或)行TRH兴奋试验来确诊[3]。在进行甲亢确诊的时候,还应考虑其它因素造成的甲亢,应充分对患者的眼征及弥漫性甲状腺肿等指征进行分析,若有必要,可以对血清TSAb进行检测[4]。

1.3治疗方法可根据病情需要给予丙基硫氧嘧啶300~450mg/日或他巴唑30~45mg/日。一般来说病情较重者可首选他巴唑(甲硫咪唑),因为其作用强,药效稳定,血浆的半衰期长,每天可单次服用。用药后一般2~4周开始起效,6~12周病情被控制。待甲亢症状逐渐缓解,体重逐渐增加,心率减慢至80次,T3、T4恢复正常即可开始减量。减量阶段,每2~4周减量1次,丙基硫氧嘧啶每次减量50~100mg,他巴唑每次减量5~10mg/日,经过3~4个月,病人的病情控制良好,可用丙基硫氧嘧啶25~100mg/日或他巴唑2.5~10mg/日维持,维持阶段至少1.5~2年。

1.3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其颈部肿大以及肢体震颤逐渐消失;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一部分,并且颈部肿大的有所缩小,肢体震颤程度在不断的减小;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加重的趋势,临床治疗效果不佳。

2结果

72例患者痊愈39例、有效3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8%。

3讨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发生与自身免疫有关,属于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并有显著的遗传倾向。普遍认为该病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由于一些外因诸如精神创伤与感染等应激性因素导致的一类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

药物治疗仍是当前治疗甲亢的最基本方法。常用抗甲状腺药物主要有硫脲类和咪唑类两类。硫脲类包括甲硫氧嘧啶(MTU)及丙硫氧嘧啶(PTU),后者包括甲巯咪唑(MMI,亦称他巴唑)和卡比马唑(CMZ,亦称甲亢平),其中以MMI、PTU和CMZ在临床中较为常用。抗甲状腺药物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但对已经合成的甲状腺激素无影响。甲状腺过氧化酶(TPO)的催化作用在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作用。抗甲状腺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甲状腺内的过氧化酶系统,阻断浓集在甲状腺的离子碘氧化成活性碘,从而使酪氨酸不能被碘化,同时阻碍碘化酪氨酸的缩合继而抑制T4和T3的合成,发挥抗甲状腺作用。另外,抗甲状腺药物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抑制免疫球蛋白的合成,使得甲状腺刺激性免疫球蛋白(TSI)下降。有研究发现,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可溶性Ⅰ类组织相容性抗原(sHLA)、可溶性IL-2受体及TSH受体抗体(TRAb)等水平下降。另有研究表明,抗甲状腺药物可抑制甲状腺细胞MHCI类分子和Ⅱ类的表达及γ-干扰素(IFN-γ)的合成[5],而甲状腺细胞MCHI类分子和Ⅱ类分子参与Graves病的发生发展。

甲亢的内科治疗适应证,阮茂美等[6]对美国甲状腺学会和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联合发表的2011版的《甲亢和其他病因甲状腺毒症诊治指南》进行解读时,指出以下患者优先考虑予药物治疗:女性患者、甲状腺轻度肿大、病情较轻、TRAb阴性或滴度低下的甲亢患者。对于存在粒细胞缺乏及肝功能损害则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禁忌证。

治疗甲亢药物的不良反应粒细胞缺乏症,一般发生在用药后的头几个月,如及时停药,多在1~2周内恢复,故在用药期间要定期检查血象,如果白细胞数<3×109/L时,一般需停药观察,如果白细胞数在(3~4)×109/L,应1~3天查1次,并用升白细胞的药物如利血生、鳖肝醇,必要时用激素治疗,最好换用另一种抗甲状腺药物。经过上述措施处理后,白细胞仍然下降,则需停用抗甲状腺药物,改用其他方法治疗甲亢。肝功能损害多在用药后3周发生,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肝细胞性黄疸,血清谷丙转氨酶显著上升以及低凝血酶原血症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但要注意区分是甲亢本身引起的还是抗甲状腺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用药前要检查基础的肝功能,以区分是否是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性皮疹不严重者可加用抗过敏药物或换用其他硫脲类药物,一般不用停药。若皮疹严重,必须立即停药,并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免造成剥脱性皮炎。

参考文献:

[1]孙芳.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内科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3(6):160-161.

[2]李素敏,张淑彩.1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6):69-70.

[3]苗艳杰,杜亚丽,衣秀萍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内科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4):346-347.

[4]李成霞.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2,(12):185-186.

[5]张旭祥,念馨,蒋世钊,等.IFN-α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的初探[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23(4):102-103.

[6]阮茂美,陈立波.2011版ATA/AACE《甲亢和其他病因甲状腺毒症诊治指南》解读[J].世界临床药物,2011,32(9):564-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