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患者失代偿期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9
/ 2

慢性心衰患者失代偿期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

寻淑玲

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中医院,心血管内科1360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失代偿期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本院在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诊治的72例慢性心衰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例数相同,均为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心衰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抗凝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4.44%和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衰患者来说,如果没有抗凝禁忌症,则在失代偿期实施抗凝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慢性心衰;失代偿期;抗凝治疗;临床效果

慢性心衰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主要的临床特征有两个方面,一是组织血液灌注不足[1],二是体循环以及肺循环阻塞并存在淤血。慢性心衰失代偿期患者是病情恶化的主要人群,采用有效方法进行治疗至关重要[2]。我院对诊治的部分慢性心衰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抗凝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具体情况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本院在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诊治的72例慢性心衰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例数相同,均为36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41-79岁,平均(63.45±4.44)岁;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44-78岁,平均(63.63±4.32)岁。纳入病例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协议书,通过我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为Ⅱ-Ⅳ级[3]。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抗心衰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控制心,律失常、改善心室重构、改善心肺功能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抗凝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首先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检查患者肝肾功能、高血压、高血脂情况以及尿常规检查,排除存在抗凝禁忌症的患者。对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注射液治疗,每天注射一次,每次剂量为4000-6000U,连续治疗7d,观察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

1.3观察项目和评价标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经过治疗,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等相关指标均恢复正常,心功能提高2级,判定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生命体征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1级,判定为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判定为无效[4]。

1.4统计学方法数据的录入分析工作借助SPSS22.0软件开展,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指标表示为%,2组计数数据比较其间的差异性行卡方验证。P<0.05表示差异显著且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4.44%和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分析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慢性心衰是常见病,是心脏疾病发展至终末阶段的一种病症,其病理特征为心肌收缩功能显著下降,静脉回流受阻,无法满足机体正常所需[5]。国外报道本病发病率在1.5%-2.0%之间,我国成年人发病率为0.9%,大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都有心脏病病史,对患者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都造成严重威胁,特别是对于处在失代偿期的患者,危险性更大,积极进行病因针对性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心衰预后[6]。

过去,临床上对慢性心衰失代偿期患者采用利尿、强心、抗心衰等基础治疗,治疗效果差强人意,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慢性心衰患者来说,均存在血液高凝状态,有些患者会发展成为血管栓塞,这是非常常见并且严重的一种并发症,这对于预后具有很大影响,因此近年来,在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治疗时,均增加了抗凝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患者以及家属当中都积累了较好的口碑,很多患者愿意接受抗凝治疗,大大缩短了患者住院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7]。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4.44%和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的研究结果与侯雪梅,姚建明等学者[8]在相关课题当中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抗凝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95.45%,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治疗患者的63.64%,这就说明对处于代偿期的慢性心衰患者增加抗凝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心衰患者来说,如果没有抗凝禁忌症,则在失代偿期实施抗凝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显著提高,并且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朱靖双,杨新芳.慢性心衰患者失代偿期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3):22.

[2]吴贞兰,洪华山.老年与非老年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9,25(2):143-147.

[3]岳珍珍,何胜男,焦义明.振源胶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慢性心衰疗效及对患者情绪影响[J].陕西中医,2019,40(3):300-303.

[4]常兴.自制膳食营养处方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病情恢复及营养状态的影响[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5):1209-1213.

[5]ZhengZheng.Theeffectofhumancarenursingconceptonthepsychologicalstateofpatientswithchronicheartfailure[J].MedicalTheoryandPractice,2019,32(7):1069-1070.

[6]潘媛媛,彭羽,陈萍,等.多元化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心衰伴营养不良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9,14(1):118-122.

[7]冯洁,张宇晴,贺茜,等.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5,17(12):1850-1852.

[8]侯雪梅,姚建明,徐慧.慢性心衰患者失代偿期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