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对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不同方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对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龙学军

龙学军(东安县人民医院湖南永州425900)

【中图分类号】R6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98-02【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不同方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5月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58例,将其按住院病历编号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清创-引流-换药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简易封闭负压装置行引流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相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简易封闭负压装置行引流治疗方法应用于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治疗中,其既避免了切口撑开引流痛苦,又可促进切口愈合,减少瘢痕形成,对减轻患者痛苦及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方法;引发因素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为腹部术后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脂肪液化后所产生的脂肪酸对周围组织可产生刺激性作用,诱发炎症发生[1]。近些年来,由于糖尿病、肥胖患者数量增加以及高频电刀广泛应用,使腹部手术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患者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脂肪液化是致手术切口愈合不良主要因素。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切口处脂肪组织出现无菌性坏死并伴有渗液流出等。虽然切口脂肪液化不属细菌感染,但其可增加感染几率,不仅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而且还会影响病床的周转率,因此,探寻治疗切口脂肪液化有效方法是临床医生亟需解决问题[2]。本文选取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29例,采用简易封闭负压装置行引流治疗,效果颇为理想,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5年5月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58例,其中:男21例,女37例;年龄在23—72岁,平均年龄为52.4±8.6岁。患者手术类型分为:普外科手术患者42例;妇产科手术患者16例。将58例患者按住院病历编号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后,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数据与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清创-引流-换药方法治疗:常规清创后,采用盐水纱布条进行引流,每日换药1次,采用腹带加压包扎固定。

观察组患者采用简易封闭负压装置行引流治疗:常规清创后,将胃管侧壁剪出2×2mm多个小侧孔并剪除盲端,采用无菌纱布将有孔部位进行包裹,覆盖在创面底部,注意不可留有死腔,创面口用3M敷贴粘贴,连接负压引流装置,压力保持50-200mmHg。

两组患者均当创面渗液消失后,行二期缝合或用蝶形胶布拉拢、对合切口等治疗。

1.3评价指标(1)切口脂肪液化判定标准[3]:患者于术后3-7天内切口处有渗液出现;切口不能如期愈合,可观察到渗出液中漂浮脂肪滴,且皮下组织呈游离态;渗出液行实验室检测,无菌生长,并可在显微镜下观测到脂肪颗粒。

(2)统计两组患者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等指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与资料进行分析,均数±标准差为计量数据表示方法,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率为计数数据表示方法,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间资料对比检验水平为P<0.05。

2结果两组患者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均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一。

表一:两组患者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比较

3讨论脂肪液化是指细胞破裂以后,溢出脂滴于切口内形成液态脂肪的一种过程,其是导致切口不能如期愈合局部因素,同时也是诱发切口感染重要因素之一[4]。从本次研究病例总结看,引发切口脂肪液化主要因素有:第一,患者自身因素:肥胖患者腹壁较厚,致使皮下脂肪层血运较差,当皮下组织被切开后,脂肪血运进一步减少,导致脂肪组织发生坏死或变性。另外合并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低蛋白血症及贫血患者,疾病本身所致机体愈合能够与组织抵抗能力下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脂肪液化症状。第二,手术器械应用: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高频电刀在手术中广泛应用,其是利于高频电流产生热效应达到切割及止血作用,高频电刀使用时温度在200-1000℃,高热效应可使切口内的组织与细胞被烧焦,发生变性与坏死[5]。第三,手术操作因素:术中切口暴露时间过长;消毒时酒精进入至切口处,使脂肪组织出现氧化分解反应;大块结扎或钳夹等因素均可造成脂肪破坏液化。第三,手术技术因素:术中对切口进行缝合时,由于操作技术欠佳,致缝线结扎过于紧绷、缝线对脂肪组织切割过多、皮下留有残腔等,均可影响切口处血运,导致脂肪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从而引发脂肪液化[6]。

目前,对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虽然方法较多,但因其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限制了应用范围。如常规清创-引流-换药方法每天需给予患者换药1次,不仅增加了医务人员工作量,而且也使切口感染几率增加,切口愈合时间较长;药物制剂外敷易引发皮肤并发症出现,不易临床广泛推广;物理疗法虽然治疗效果明显,但医疗费用较高,不易被患者所接受。本次研究观察组病例采用简易封闭负压装置行引流治疗,在持续负压作用下,切口处渗液被及时吸出,利于消除组织间因渗液而造成的压力梯度,使毛细血管得以开放并延伸至创面组织,利于创面处组织修复。另外,通过负压引流装置可使机体释放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促进单核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与游走,加快了内芽组织生长速度。此外,本研究用无菌纱布取代了医用泡沫敷料,不仅降低了医疗费用,而且也避免了堵管现象。故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与换药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医疗费用无明显增加。

笔者认为,对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症应从预防入手,以降低该病症发生几率,减轻患者痛苦。第一,术前改善患者机体状况,纠正血糖、低蛋白血症及贫血等。第二,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时应避免组织与电刀长时间接触,并且对于肥胖患者术中应慎用。第三,术中应重视对切口保护,可使用切口保护膜或纱布对切口进行保护。第四,术者在对切口进行缝合时,应掌握缝合力度,不可过紧或过松;应对皮下脂肪层行全层缝合,注意不可留有死腔。

综上所述,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引发因素较多,术者只有加强预防,才可避免或减少该病症发生;对于出现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采用简易封闭负压装置引流方法治疗,可促进切口快速愈合,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1]王灿,果磊,李晶等.不同方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对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8):891-894.[2]刘刚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2):161-162.[3]刘银春,仉元珍.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30例诊治体会[J].医学信息,2013,08(17):472-472.[4]伍永红,吴佩君.29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体会[J].医药前沿,2013,32(25):302-303.[5]韦凤金.两种方案用于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4,16(12):81-82.[6]吕雪松.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分析及防治办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7):157.

来源期刊

健康必读

相关关键词

腹部手术 切口脂肪液化 治疗方法 引发因素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为腹部术后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脂肪液化后所产生的脂肪酸对周围组织可产生刺激性作用,诱发炎症发生[1]。近些年来,由于糖尿病 肥胖患者数量增加以及高频电刀广泛应用,使腹部手术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患者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脂肪液化是致手术切口愈合不良主要因素。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切口处脂肪组织出现无菌性坏死并伴有渗液流出等。虽然切口脂肪液化不属细菌感染,但其可增加感染几率,不仅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而且还会影响病床的周转率,因此,探寻治疗切口脂肪液化有效方法是临床医生亟需解决问题[2]。本文选取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29例,采用简易封闭负压装置行引流治疗,效果颇为理想,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mdash 2015年5月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58例,其中男21例,女37例 年龄在23&mdash 72岁,平均年龄为52.4± 8.6岁。患者手术类型分为普外科手术患者42例 妇产科手术患者16例。将58例患者按住院病历编号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后,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数据与资料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