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梳子的人性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关于新型梳子的人性化分析

杨洋陈英杰綦雪

沈阳化工大学辽宁沈阳110142

摘要:本文来源于“2017沈阳化工大学创新创业项目”资助项目,项目编号为201610149158你是否也有因为梳子缠发不宜清理等问题而烦恼过呢?随着社会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梳子有了极大的更新,而伴随着人类财富的不断增加、生活节奏加快等一系列社会与物质因素,使人们在繁忙的生活的同时,不仅仅注重梳子这一产品的简单和实用性,更加注重产品在“方便”、“舒适”、“安全”、“效率”等方面的评判。本文就新型梳子中的人性化展开论述。

关键词:人性化;新型梳子

1前言

“人性化”设计概念的定义

(1)人性:马克思给出的哲学定义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性的一般定义是指人类的共性。同“神性”、“兽性”、“非人性”、“反人性”等概念相对。

(2)“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活动当中,根据人的行为习惯、人体的生理结构、人的心理情况、人的思维方式等等,在原有设计基本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对建筑和展品进行优化,使观众参观起来非常方便、舒适。

实质就是在考虑设计问题时以人为中心来展开设计思考。

2新型梳子要求人性化的原因

梳,又称梳子,古代又称栉,是整理头发的工具,形状通常扁平,并带有很多齿。部分梳子带有手柄。昔日的梳通常以木材制造,现时已大多改用塑胶。密齿的梳称为篦。除了整理头发外,一些梳子亦可作发饰之用,中国古代以及日本传统女性发型常会插梳作为装饰。传统梳子的种类约有300来种。伴随着人类财富的不断增加、生活节奏加快等一系列社会与物质因素,使人们在繁忙的生活的同时,不仅仅注重梳子这一产品的简单和实用性,更加注重产品在“方便”、“舒适”、“安全”、“效率”等方面的评判。传统梳子中因为缺乏对人性化考虑而产生的问题也就日益凸显。常出现的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不同人群对梳子的需求问题;梳齿不易清理而降低使用效率问题;新塑胶梳子在如何保留传统材质梳子对人体的功效的问题;梳子产品人性化设计理论的不足的问题等。目前,许多产品设计的资料和理论书籍更多的关注设计中的形式原则,而对使用者产品意义的关注度不够,无法从本质来揭示产品设计原则中更深层次的东西。这也决定了设计者是否能真正从关爱“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去解决梳子的设计问题。

3新型梳子如何工作(工作原理)

一:首先针对我们卷梳容易缠绕碎发不易清理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改进:

1)新型梳子的中心轴为圆形可旋转,梳子为中空的,中空内部为转动轴手动旋转或者电动旋转以此操作达到梳齿的伸缩功能;同时外部的梳齿通过异形的方式,以达到旋转伸缩梳齿的时候掉落的散发能够轻而易举的去除。

2)外面一层材质用橡胶,比较柔软,这样又同时解决了梳子容易断裂的问题,同时梳齿能穿过橡胶。

3)中间的螺旋结构是可以拆卸的,用来换齿,我们在齿上面分为不同的两种材质用以针对不同使用人群来进行更换,一种是软齿类型,一种是硬齿类型。

二:在这个大改进的基础上我们又做了小改进,梳子用久了会有头油等问题的发生,针对懒人不爱清洗方面我们在梳子头部中空位置加了一个小的隔板内置可以更换的保健类物质,从而达到传统上不同材质的梳子对人体的不同功效,同时也在传统梳子功效缓慢且不可控制的问题上进行改进,通过控制药物量从而达到更大成效,大大提高了用梳子改善人体状况的效率问题。

三:为了让梳子更加舒适,尝试梳子的齿长短错落增强按摩头皮的功效。外形上也兼具观赏性的原则。

4新型梳子的现实意义(目的)

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新的社会环境要求了设计的发展需要由简单的实用的到完善改进逐步达到人性化设计需求的层次上逐级上升,而反之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也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技术的极大进步。而人类大众在紧张而繁杂的社会过程中提高效率成为现代人关注的重中之重,新型梳子针对传统梳子难清理从而花费人们大量时间的问题上做了很好的解决。而伴随着都市的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迫使人们把目光更多的投向自身健康问题,产品保健功能也就成为人们购买商品的聚焦点,新型梳子通过对传统技术的改进,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保健功效。新型梳子的设计抓住人性化设计的核心问题以人为本,从人的角度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发展与运用,使得设计本身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切实更新设计手法使之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需要这一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5总结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产品造型的变化与发展是没有边际的,因此审美设计是没有极限和终点,产品本身要求满足人更多的需求是设计的本质。而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的需求对综合要素相对滞后的旧产品不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对产品的综合要素被不断提高。优秀的设计作品离不开设计师和消费者之间的密切沟通。因此更多的新型人性化产品的不断丰富将是历史必然。

参考文献:

[1]孙宁娜,董佳丽.艺术设计[M].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2]张欣.艺术设计及其美学[D].武汉理工大学,2005.

暨“2017沈阳化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项目编号:2017101490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