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腹部脂肪液化55例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剖宫产术后腹部脂肪液化55例治疗体会

范超

范超

(上海市奉贤区奉城医院妇产科上海奉贤201411)

【中图分类号】R6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315-02

手术后腹部切口并发症是较常见,程度相对较轻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其中脂肪液化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并发症,而产科的剖宫产手术因为其产妇的特殊性:肥胖,水肿,贫血等,更易发生手术切口的脂肪液化,给产妇增加痛苦及经济负担,降低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本文分析了55例产妇剖宫产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灵活应用不同的方法,加快切口愈合,减少住院天数,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1)多发生于术后4-7天,产妇诉切口有较多渗液,一般无明显疼痛,发热。(2)检查手术切口有渗液,色淡黄,挤压后见渗液中有漂浮的脂肪滴,切口无红肿热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3)渗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三次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

1.2一般资料本院07-08年本院产科剖宫产手术分娩共1523人次,发生脂肪液化的产妇55例,发生率3.61%,其中07年35例,08年20例。产妇年龄为23-42岁,平均26.7岁,初产妇38例,经产妇17例,孕期合并症:贫血(术前80G/L以下)22例,低蛋白(术前《35G/L)16例,BMI(体重指数)28以上)28例,妊高征合并下腹璧皮下水肿5例,术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咳嗽3例。

1.3治疗情况根据切口渗液及切口轻探的结果,将产妇分为两组:

A组患者35例,切口渗液少,部分愈合不良,有一到二针有渗液,其余对合良好,敷料干燥,轻探切口证实。我们采用理疗+切口脂滴挤压的方法,由医生四指并拢与拇指从切口两侧向中间挤压,以及从切口上下两侧向中间挤压,挤出切口渗液,予以理疗20分钟,一天2次并换药。

B组患者20例,切口有多量渗液,皮下脂肪一半以上全层不愈合,用无菌血管钳轻探切口,如切口下有较长空洞,应及时拆除缝线,用灭滴灵冲洗液化组织,清洁创面,再用凡士林纱布松松的填入腔内,第二天如渗液不多,用小刮匙搔刮脂肪层,去除表面不新鲜组织,喷撒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济),具有促进毛细血管再生,加快肉芽组织生长及组织修复作用,能使创面局部血运改善,愈合速度加快,且瘢痕反应较轻,使切口愈合后较平整。[1]再用蝶形宽胶布拉拢皮肤,做到对合严密,高低一致,不留残腔。产妇予以出院,4-5天后来院换药,拆除胶布,均切口干燥,对合良好,基本愈合。

2结果

A组患者切口均于术后7-9天适当延缓拆线后I期愈合,B组患者切口均于术后9-14天I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无II期手术再次缝合。

3讨论

3.1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主要影响因素有(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孕期营养过剩,活动少,使肥胖孕妇大大增加,皮下脂肪厚,加上产褥期出汗多,个人卫生较差,切口敷料被汗湿。(2)妊娠期贫血,低蛋白症,水肿:许多孕妇只愿意产检做B超,拒绝化验血常规,肝功能等,对于妊娠期出现的贫血,低蛋白症,高血压,水肿,没有及时的纠正,影响细胞增殖和胶原纤维合成,使切口愈合延迟。[2](3)医生的缝合技术不当,缝合过紧,过密,未将皮下组织全层缝合,留有死腔。

3.2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术前:及时纠正妊娠期贫血,低蛋白症,高血糖,高血压等,避免体重过快增长。术中:肥胖孕妇给适当选用腹璧横切口,脂肪层相对较薄,有利于切口愈合,缝合皮下组织前用稀释的聚维酮碘冲洗切口,将已破坏的脂肪组织冲洗掉,提高手术缝合技术,止血彻底,不留死腔,必要时留置引流条,术后2天左右拔除。术后:继续纠正贫血,服用蛋白质粉,输白蛋白等,营养切口,如有咳嗽,积极治疗,指导咳嗽时应按压住切口,术后3天后轻挤切口,尽早发现脂肪液化,辅以微波,理疗,加强换药。

3.3切口脂肪液化的处理原则正确判断脂肪液化的程度,对于轻度脂肪液化,可用理疗+切口脂滴挤压方法。但不能因为挤压不出脂滴,表皮完整,干燥,就认为是轻度液化,在术后5-7天应用无菌血管钳轻探切口,如切口下有较长空洞,应及时拆除缝线,引流通畅,及时拉拢,愈合效果佳。应根据切口渗液的多少及愈合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本科根据液化的程度选取适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一般不需II期手术缝合,减轻了产妇的痛苦,且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了显著的下降,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王玉珍妇产科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浅析,中国民康医学,20082(20):342.

[2]魏思东,张宝玉.腹部切口裂开23例病因分析,中国农村医学杂志,2003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