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系统中的政治环境——基于戴维·伊斯顿的政治系统理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3

论政治系统中的政治环境——基于戴维·伊斯顿的政治系统理论

曹宇

(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摘要:政治环境与政治系统从总体上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关系。政治环境影响政治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运行,使其与不断演化的政治环境相适应。政治系统改变和利用政治环境,促使其朝着有利于政治系统稳定和发展的方向演化。政治环境作为政治系统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条件,对政治系统的生存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政治环境;政治系统;关系;作用

第一章政治环境

第一节政治环境的概念研究

环境(environment)通常是指制约和影响某一中心事物周围的事物或条件,其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根据戴维·伊斯顿的观点,政治本身构成一个系统,政治之外形成另一个系统。在这一意义上,政治环境的中心事物就是政治系统。政治系统与它的环境进行交换,环境向政治系统输人各种政治要求,而政治系统对这些要求进行处理之后会向环境输出自己的产品。因此,政治环境就可以定义为政治系统之外的一切事物。

国外对于政治环境的研究认识较为成熟,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政治地理环境论。这是一种应用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制约和影响政治现象存在与发展环境的理论。作为一种最直接意义的从自然地理环境角度来研究政治的学说,其思想轨迹从古至今都有所记录。古希腊时期,地理学家斯特拉波在其著作《地理学》中提出了以大陆为着眼点来划分全球政治区域的观点,并认为地理环境是人们品性和政治行为的决定因素。18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鸿在《论法的精神》中,专门阐述了法和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出现了以拉采尔为代表的专门研究政治行为的地理环境因素学科一一地缘政治学。可以说,政治地理环境论提供了观察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视角,在克服和避免单纯、片面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极端倾向的前提下,对我们进行政治环境分析还是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和深远的实际意义的。

二是政治生态环境论。这是一种应用系统科学方法论和生态学原理来分析政治环境的理论。工业文明的发展使人们开始关注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表现在经济发展所带来环境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开始向政治领域这一更广更深的领域拓展,并逐渐转型为一个政治性问题,形成了分析与阐释自然生态环境与政治互动关系的政治生态环境论。它从以自然生态状况为中心的价值评判,到把政治一社会一自然视为一个紧密相联、环环相扣的巨型系统,进而提出应对政治系统周围的各种环境因素给予普遍关注,这些无疑都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研究政治环境问题的视野。

第二节政治环境的特点

第一,多样性和复杂性。政治环境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地理、民族、宗教以及国际环境等诸多方面,而且每个特定方面所涉及的因素和层面也非常复杂,相互之间的结构和互动关系也极其多样。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构成政治环境的各要素既有自然或天然的(如地理条件),又有社会或人文的(如人际关系以及生活方式);既有物质的(如经济发展),又有非物质的(如文化);既有较为稳定的,又有变化较快的。其二是政治环境各要素之间及其与政治主体之间,处于普遍的广泛而又复杂的相互作用之中。一般来说,自然的、较为稳定的环境要素对政治主体和其他环境要素的作用与影响较小,但却较为恒定和持久;人文的、变化较快的环境要素对政治主体和其他环境要素的作用和影响较大,但却短暂和易变,且各环境要素的具体作用和影响也有很大差异。

第二,系统性与层次性。政治作为一个系统存在,与其外在环境共同构成一个大的系统。政治环境的中的各个子系统虽然性质、形态以及对政治系统的作用不同,但它们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结的,任何一个子系统发生变化,都会就会导致其他子系统的变异,从而影响甚至破坏政治环境整体的稳定和协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整体上来把握政治环境。同时,在政治环境内部,各子系统都是有一定层次性的,而不是杂乱无章地排列的。

第三,稳定性和可塑性。政治环境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也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渐进的,但也不排除如战争的爆发等导致剧烈变化的可能。同时,政治系统不是仅仅由僵硬的制度构成,它还有活生生的政治主体,还有千变万化的政治行为,所以政治系统对政治环境具有一种能动的作用,会对政治环境进行有效的塑造。

第四,绝对性和差异性。一般来说,政治系统总是被政治环境所包裹,并且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这一点上,政治环境的存在及其对政治系统的影响是绝对的。但是,由于实际社会生活中的政治主体是具体的,其所处的政治环境是具有特殊性的,这一点上,它又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第二章政治系统理论中的政治环境

第一节戴维·伊斯顿的政治系统理论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创立政治系统分析法。他提出运用控制论和系统论的一般原理,以政治系统为基本分析模式,从宏观角度对政治过程,特别是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的过程进行分析。伊斯顿认为,政治系统是与社会性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有关的一系列互动行为,是一个由环境包裹着的行为系统,这个行为系统在环境的影响下产生并反过来影响环境。输人和输出是他政治系统分析模式的两个中心概念。他强调,任何政治系统都通过输人和输出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稳定。环境对政治系统的影响叫输入,主要指环境的干扰或压力,输人包括支持和要求:支持指环境对政治系统施加的压力,以便让它继续运作,支持的形式包括服从法律、纳税、投票等;要求指环境对政治系统的希望和要求,如选举权、社会福利等。输出则是政治系统以某种方式影响环境的活动,主要有权威性的决定、法令或政策等。输出并非终点,输出给环境带来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输入,使要求和支持在质和量上发生变化,这一过程即为“反馈”。借助于反馈,输入一一输出就形成一个循环往复连续不断的过程。

第二节政治系统与政治环境的关系

政治系统与政治环境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说,是一种相互影响和制约、相互作用和适应,以求得动态平衡和协调稳定发展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政治环境影响政治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运行,使其与不断演化的政治环境相适应。例如,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首先是受地理条件的影响。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因此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机构加以控制和领导。其次,受思想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影响。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大一统观念,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为一种广泛的国民心态和思想观念,这在深层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心理上形成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与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相一致。最后,受民族情况的影响。我国民族众多,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融合聚居的民族传统,团结互助,求同存异,团结一致的民族共识也是影响国家采取单一制结构形式的重要因素。所以,政治系统的功能和运行方向深受政治环境的影响。

另一方面,政治系统对政治环境具有反作用,它改变和利用政治环境,促使其朝着有利于政治系统稳定和发展的方向演化。政治系统通过自身积极的活动作用于政治环境,改变其不良的现状和结构,并保持政治环境各部分的协调稳定和良性循环。例如国际政治环境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苏“冷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美苏争霸和新的世界大战迫在眉睫的严峻局面,逐渐演变为美苏均势的打破,特别是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国家的蜕变,形成了“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的政治新格局,导致国际政治环境由两极化向多极化迅速演化,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这一变化就是以国家为政治单元的各种政治系统积极活动的结果,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为这种国际政治环境的良性演化做出了重要献。

第三章政治系统中政治环境的作用

政治环境作为政治系统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条件,二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政治环境对政治系统的生存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政治环境是政治系统存在的基础。政治系统存在于政治环境之中,二者不可分离。政治系统只有在与一定的环境相互作用下,才能发挥出自身的功能。没有政治环境的持续输入,政治系统就无法及时准确地把握社会的需求,就无法得出适应社会发展和民众需要的政治输出,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功能的实现。环境是政治系统活动的条件与客观依据,它们对政治系统的存在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其次,政治环境能够促进政治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优化。实现政治体系结构和功能的优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治环境。政治主体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中不断完善政治系统,使其根据环境的需要做出组织结构、组织形式和组织行为等方面的调整。因此,只有使政治系统与政治环境协调一致,才能实现政治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优化。

再次,政治环境为政治系统中心工作的解决提供条件。政治环境要素是广泛而多样的,对政治系统的作用也是普遍而复杂的,因此,认识政治环境首先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要充分把握各环境要素的属性及其发生作用的特点,同时,对各种环境要素的作用和影响又不能等量齐观。重点论提醒我们各环境要素对政治系统的作用和影响必然有主要和次要之分,所以在政治系统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上,我们既要搞清政治系统所面对的主要有利条件,又要搞清政治系统所面临的主要环境威肋、,把握当务之急,在每一次政治输入的选择中,依据政治环境,找出重中之重,这是确定整个政治系统的工作重心与主要任务并制定相应对策措施的重要依据。

最后,政治环境对维持政治系统的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政治系统的持续稳定发展,除了取决于政治主体的性质和政治系统内部矛盾运动的整体状况以外,还受制于政治系统与政治环境关系的协调状况和程度。不同的历史时期,政治系统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和特点。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政治环境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是国家政治发展道路选择及政策选择的基本出发点。各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表明,只有确立与本国国情和客观环境相适应的政治发展路线、方针和政策,才可能获得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如果政治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脱离了基本国情或违背了客观环境的要求,那么任何政治系统都无法保持长期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无论任何时候都必须对政治环境有全面和清醒的认识。政治系统必须根据政治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进行相应的政治改革,使政治系统始终能够适应政治环境的要求,这是政治系统保持稳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王浦幼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2]张顺.试论政治环境的内涵与意义[J].长白学刊.2001(2).

[3]梁星庆.论政治环境[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

[4]孙强强.需求和支持的输入:政治系统分析理论的起点[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8).

[5]阂慧男.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研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