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0
/ 2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思考

张振鹏

身份证号码:37142119860122XXXX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山东省烟台市264670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基于校企合作本身及相关主体的分析,对校企合作内涵进行了阐释,并把校企合作的动力源分解为由学校、企业组成的内生性方面和由政府、市场构成成的外源性方面。内生性动力不足与外源性动力缺失是目前校企合作难以良性发展的重要缘由。为此,提出从重构校企合作理念、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建设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提高学校服务能力等方面强化内生性动力,从完善基于市场调节的政府介入方式方面提升外源性动力,进而促进校企合作朝着深入、持久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动力;思考

引言: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而学校和企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组织形态,有不同的组织特点,这就必然导致两者之间的深入合作存在一定的障碍。打破校企合作障碍,寻找到有效的校企合作动力源和动力机制,是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1校企合作的内涵及动力分析

从形式上看,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的某种合作关系。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校与企业为什么要合作,学校与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合作。如果说第一个问题追问的是校企合作的动力源问题,那么第二个问题探寻的是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的建设问题。事实上,走进校企合作,这两个问题也是不得不问的,因为动力是校企紧密合作的前提和保障。那么,到底何为校企合作呢?从校企合作涉及的主体而言,校企合作主要包括学校、企业和政府三类相关主体。其中学校、企业是校企合作的直接参与者,政府是校企合作的主导者;从校企合作的目标来看,校企合作的目标是资源共享,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从校企合作的基本动因来看,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具备不同能力、掌握不同资源的学校与企业走向联合,以求得彼此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可以把“校企合作”描述为面向市场的学校与企业基于自身发展需要,在政府引导下建立的一种指向资源互补、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合作性关系。由这个定义,分解校企合作的动力源为“学校—企业”、政府和市场三方面。

2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思考

2.1加强社会舆论宣传

在西方国家,企业社会责任并不完全靠自身的觉悟,也需要社会舆论的长期熏陶和宣传。大众新闻传媒应当肩负好社会责任的宣传工作,为推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企业校企合作责任意识,使企业意识到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自觉、自愿地将履行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经营战略,把履行社会责任看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大众传媒需要经常报道国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大力宣传国内企业在职业教育领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事迹。大型企业集团由于自身形象塑造的需要以及社会的压力,在履行社会责任时有一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社会舆论应从大型企业集团入手,树立宣传典型,以大型企业集团为榜样带动一批中小型企业,影响和引导中小型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在全社会形成一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热潮。同时,应曝光逃避校企合作责任的企业,形成道德约束力,对逃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责任的企业进行谴责,形成全社会道德批判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舆论宣传,提升企业的社会声誉和地位,使积极履行校企合作责任的企业能够真正获得行业、社会的认可,使企业经营者能够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

2.2学校层面

学校是校企合作中最为重要的一方,具有主导地位。第一,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学校的价值观决定了校企合作的合作形式、合作深度以及合作的持久性.有的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时,双方可能关注的是知名度的提升,导致合作停留在浅层上,比如冠名班;有些则关注的是对地方或行业能否做出贡献,因而出现了订单班和行业班。第二,学校的办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办学质量中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尤其重要,毕业生的职业成长能力、岗位晋升周期、工作效率与质量给院校所带来的品牌效应和知名度,会推动企业主动与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避免出现因学校主动但企业被动带来的校企合作质量不高的问题。第三,职业院校的科研能力与普通高校的科研能力存在巨大的不,普通高校的科研关注的多是原创性发现或发明,而职业院校的科研则更多地关注应用性研究,比如鼓励教师开展实用新型专利或应用性科研项目,对申请到实用新型专利和开展横向课题研究的教师提供基础资源和服务,并协助教师将研究成果市场化,缩短成果转化周期。

2.3不断拓展校企合作领域,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赢

职业院校要想推动校企合作机制的创新,就必须积极拓展校企合作领域,力求真正达到全方位合作,最终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赢,首先职业院校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实质上就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来培养人才,在具体培养时,职业院校必须紧密联系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培养适合现代企业的专业技能人才,或者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一个实习实训基地,双方来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这种校企合作形式要面向全社会,并且在设置培训内容时一定要紧密结合现阶段的市场需求,而这两种校企合作方式都需要学校和企业共享资源,比如企业可以派一些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技术人员深入学校,职业院校也可以派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中,与企业人员一起参加企业产品研发和推广,这样才能使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贴合市场需求,只有加深校企合作的层次,才能推动职业院校教育的特色化发展,真正实现校企的共赢。

2.4建设校企合作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是学校、企业走向实质性合作的载体,也是学校、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通道。建立实践基地,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一是学校在企业内建立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定期选派学生、教师参与企业实际生产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服务。二是在学校内建立实习实训室,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导师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三是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将学校的人才、技术资源与企业的项目、资金要素紧密结合,实现学校科技研发与企业生产的零距离对接。四是合作开办实体。按照“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和人员”的方式引入企业或与企业合作开办经济实体,拓宽生产性实训和校内顶岗实习的渠道。

2.5提高学校服务能力

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学校无论在服务能力还是人才培养方面都无法达到企业的期望。“由于自身服务能力不足等因素使得职业院校不能参与企业的研发、方案制定、人员培训项目。同时,由于部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职业道德不完善等问题,学生的实习、就业有时都不受企业欢迎”。为此,要着力提升学校的服务质量。鉴于人才(包括教师和学生)和技术是学校比较占优势的资源,可以从提高人才质量和调整科技研发重心两方面来提升学校的服务水平。从人才培养而言,学校应根据社会需要和岗位要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训练;应利用人事自主权加强教师的教学水平、服务意识和实践能力建设。就科研重心而论,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确立科研向应用技术领域倾斜的政策和激励制度,使学校的研发具有面向市场、面向生产、面向企业的特色。

结语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促进个人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在企事业单位对应用人才需求不断增大的背景下,校企合作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由于当前校企合作动力不足,运行不畅等一系列因素,极大地制约了校企合作机制的创新,而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是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研究和探讨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创新机制。

参考文献:

[1]方桐清.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81-82.

[2]颜楚华,王章华,邓青云.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主动——构建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4):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