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早期综合康复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1

偏瘫早期综合康复疗效观察

陈益睴

陈益睴(解放军第一八零医院康复医学科福建泉州362000)

【中图分类号】R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114-01【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治疗组予以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结果:对照组显效率30.23%,治疗组显效率8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痛苦,最大程度回归家庭与社会。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综合康复我国脑卒中每年的发病率为150/10万[1]。脑卒中发病急骤,恢复缓慢且常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并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难治性疾病。研究表明早期康复介入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本文对我科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有重要意义。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5月至2014年10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经确诊跟腱痛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60.45±9.45)岁;治疗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61.38±8.26)岁。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度及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对照组脑卒中患者分别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体征不再进行性加重后48h和6-7d仅给予针灸治疗。

治疗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具体包括:每天1次,每次45min。训练内容包括:早期床上保持良肢位摆放,床上四肢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坐位平稳及起立训练,立位平稳及步行训练,并同时给予针灸治疗。

1.3功能评定采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恢复的Ⅵ期标准评价。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分别判定患者的上、下肢和手的运动功能。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治疗后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有进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上、下肢的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脑卒中的高致残率已为医学公认,而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与进步,康复技术的应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恢复更为重要。脑卒中偏瘫属中枢性偏瘫,恢复过程是打破运动恢复早、中期的异常运动模式到恢复后期正常运动模式建立的过程[2]。早期主动性的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有效的减少和防止废用、误用和过用综合征的产生,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同时,目前普遍认为人脑具有可塑性的特点[3],因此,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即应该康复治疗。脑的可塑性与功能再组理论是康复的理论基础。早期康复即经过反复学习与训练,通过外周刺激的感受反馈,可促使大脑休眠状态的突触活化及突触发芽、再生,促进大脑功能重组。康复的目的就是在于改善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ADL能力。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脑细胞逐渐退化,恢复减慢;加之老年人脑卒中前所患多种疾病或残疾,脑卒中后又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碍,表现轻重不等的抑郁症状,如沮丧、绝望、哭泣、少言懒语等,不能面对现状,这些都会限制他们可能达到的恢复程度。所以,有作者认为年龄对脑卒中患者预后有严重影响[4]。但本资料表明,老年人急性脑卒中偏瘫经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后,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ADL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并减少或预防了继发性损伤。

本研究对8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研究表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有学者主张只要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48h不再进展后即可进行康复治疗,除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脑出血可稍延长外,康复大多应于病后1周内进行[5]。因此,我们认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进展后48h即应开始康复训练,而脑出血患者在此基础上6-7d开始康复训练;同时作好患者生命体征及其他病情监测,严格掌握适应证,若出现脑水肿加重、血压变化、再出血、继发感染等,能够及时处理和调整,早期康复是安全有效的。

对于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及早地进行正规康复训练,遵循系统化、个体化的原则,坚持不懈,就能使患者的部分或大部分功能得到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痛苦,最大程度回归家庭与社会。

参考文献[1]王保真发展城市老年社区卫生服务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卫生政策,2000,11(8):1316[2]戴红.运动促进技术对中枢性瘫痪进行训练的原理和处理原则[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4,9(6):273.[3]南登昆,缪鸿石.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08212.[4]SherrillH,SusanR.Earlyinterventioncareintheacutestrokepatient[J].ArchPhysMedRehabil,1986,67(5):319-321.[5]朱镛连.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