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配合按摩灸术治疗失眠症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中药内服配合按摩灸术治疗失眠症临床研究

柳清

柳清(湖北省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科434001)

【摘要】目的中药内服配合按摩足底部加艾灸涌泉穴治疗失眠症。方法将8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配合按摩足底反射区,加艾灸涌泉穴治疗,对照组按常规中药内服的治疗方法,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睡眠状况。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达90.3%,对照组为72.3%,经X2检验P<0.01,两组差别具有显著性,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配合按摩足底反射区,加艾灸涌泉穴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药内服按摩灸术治疗失眠症

失眠症是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中医称之为不寐,其病位在心,西医学常见于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以及贫血等疾病范畴,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暝”、“不得眠”、“不得卧”,“难经”称为“不寐”。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竞争压力的加大,失眠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城市脑力工作者,有资料统计显示约33%的人出现过睡眠障碍,有17%的人为严重失眠[1]。2004年以来,我们应用中医配方养心安神汤配合按摩点穴、艾灸的方法治疗失眠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88例疗效观察及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我院2004年2月~2010年3月门诊患者,共88例,其中男39例,女49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9岁(45.3岁±13.7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8年。88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寐、多梦、头晕、健忘,其中心肾不交型34例,心胆气虚型29例,心脾两重型18例,肝郁化火型7例。涉及到心的就有81例,可见心对睡眠安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治疗应从心着手兼顾其他脏腑的阴阳平衡。

1.2诊断标准

88例失眠症患者均排除躯体及脑部器质性病变。诊断标准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1.3分组

在患者自愿接受的基础上分为治疗组和对应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辩证分型及治疗用药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治疗组用安神汤内服,足底反射区按摩配合灸术辩证施治,对照组按常规施治。

2.1.1中药:酸枣仁30克、生地黄30克、茯苓12克、知母10克、川芎12克、当归12克、五味子12克、丹参15克、牡蛎30克、龙齿30克、珍珠母30克、远志15克、大枣6梅、桔梗15克、甘草6克。以上中药煎汤内服,每日1付,每付3次,每次200ml温服,10天为一疗程,一般1—2疗程,各种失眠均有疗效。

2.1.2按摩配灸术

患者仰卧、闭目,术者先采用全足按摩,指掌贴在病人足底部,用指掌从足跟至足趾上下来回运动,直至足底发热,用力均匀渗透连贯。再用单食指扣拳法垂直缓慢按压足底的大脑反射区、小脑—脑干反射区、腹腔神经丛反射区,均用补法。肝郁化火型加心脏反射区、肝脏反射区,用泻法。心脾两虚型加心脏反射区、脾反射区,用补法。心胆气重型加心脏反射区、胆反射区,用补法。心肾不交型加心脏反射区、肾脏反射区,用泻法。各型每个反射区按压2min。按摩足底反射区后用艾条点燃在涌泉穴悬灸20min。没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2.2对照组

按常规治疗方法分为心火炽盛型,采用清心泻火、安神宁心之法、朱砂安神丸主之。肝郁化火型,采用清肝泻火,镇心安神之法,龙胆泻肝汤主之。痰热内忧型,采用清化痰热,和中安神之法,温胆汤主之。阴虚火旺型,采用滋阴降火,清心安神之法,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主之。心脾两虚型,采用补心盖心脾,养心安神之法,归脾汤主之。心胆气虚型,采用盖气全息惊,安神息经之法,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主之。

此外,病后血虚肝热的寐者,宜用琥珀多寐丸;心肾不交,阳痿上扰不寐者,可用交泰丸主之。

2.3疗效判断

按治愈—显效—好转—无效分四个等级。

治愈:能自然入睡达7h以上,睡眠深而少梦,且在停止治疗后仍能保持。显效:能自然入睡,睡眠达5-6h,中途醒后可再入睡。好转:能入睡4-5h,易醒、多梦、醒后难再入睡。无效: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症状无任何改变。

3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P<0.01

4讨论

4.1中医认为是由于心神失常和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由于时间的不足或睡眠不熟,醒后常见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心神不宁等。失眠症的原因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属于心神的病变,患者以脑力工作者居多,病因主要是源于心、肝、肾三脏之阴阳偏盛偏衰,或其相互间功能失调引起神志不安的疾患,且近年来患者人数有上升的趋势。祖国医学认为失眠多由七情所伤,饮食而节,病后,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情,思忧劳倦或暴受惊恐所致。其病理机制为气血、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以致心神被扰等均可引起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导致失眠,失眠症采取传统的单一施治方法不能解决虚实兼证,效果不理想。我们通过多年的临床摸索实践,采用中医验方,补虚泻实,标本兼治,配合足麻按摩加艾灸涌泉穴达到上下同治,疏通经脉。重新调整气血阴阳平衡改善失调症状。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达90.3%,对照组为72.3%,经X2检验P<0.01,两组差别具有显著性,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4.2自配中医经验方《安神汤》疗效甚佳,方法简单,药源广泛,价格便宜,适合推广。方中酸枣仁,甘酸质润,入心、肝之经,养血补肝,宁心安神为主药。生地黄,甘寒,入心、肾之经,入心能养血,入肾能滋阴,故能滋阴养血,壮水以制虚火为辅药。茯苓宁心安神,知母苦寒质润,滋阴润燥,清热除烦,川芎辛散,调肝血而疏肝气,与酸枣仁相伍,辛散与酸收并用,补血与行血结合,具有养血调肝之妙为佐药,当归补血润燥;五味子之酸以敛心气,安心神;丹参清心活血,合补血药使补而不滞,则心血易生;牡蛎安神敛汉,平肝潜阳,配龙齿、珍珠母、镇惊安神,以治其标;远志养心安神;大枣健脾养血安神;桔梗为舟辑,载药上行以使药力缓留于上部心经;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配伍,滋阴补血以治本,养心安神以治标,标本兼治,养中兼清,补中有行。但以补心治本为主,共奏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之功。该方是在酸枣仁汤《金匮要略》的原方上发展而来,是滋养安神的代表方剂[2],笔者经多年的临床经验,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了部分重镇安神和调节心、肾、肝、胆、脾等脏腑阴阳平衡的药物,增强了疗效。缩短了治疗时间。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4.3足底反射区按摩治疗失眠症符合传统的中医经络、脏腑、气血理论,通过按摩足底反射区,调节气血循环并作用于脏腑,调整人体内在的不平衡状态,以达到维持生理功能的协调。可调节阴阳,疏通经络,平衡脏腑气血,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此外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患者情绪的调理,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各种精神刺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增强其治疗信心。情绪稳定,解除顾虑,顾护心神,顺疏气机,注意休养,动静结合,忌食辛辣,营养均衡,促进疗效。

4.4失眠症多以体虚者居多,配合艾灸涌泉穴,可使足部血管扩张,局部温度升高,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振奋阳气,沟通表里,达到舒筋活血,通经活络,调节阴阳之功效。涌泉穴属井穴,是足少阴的第一穴,主阴顶心头痛、眩晕、失眠。我国《本草纲目》就有艾叶能灸百病。采用穴位艾灸不但能够疏通经络,同时也解除了失眠症患者长期药物治疗产生的药物依赖性。

总之,此方法简便易行,无痛苦,无毒副反应,治疗失眠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新喜,李煌,找兰青等.失眠患者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2(4):205.

[2]邓中甲,李冀,连建伟等.《方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19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