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机制与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机制与对策研究

景清

深圳赛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受重视,工业实际上已经进入中后期,若依然采用传统的工业设备和技术,明显将落后于经济发展,不能满足当下需求。工业与信息化的融合是采用先进的信息科技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过程,需要针对当前信息化过程中的问题,对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过程进行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融合机制;对策研究

引言:

信息化是各个行业的必然选择。在长期发展中,信息化已经对金融业、教育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产业,作为以工业为主的城市,工业发展过程中的求变、求创新是其发展的根本。现代社会对工业设备和工业企业的要求已经发生变化。党的十八大进一步规划了未来工业领域的发展方向,其中信息化是工业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和实现的目标[1]。

1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发展基础上的。近年来,计算机的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使我国信息化水平上升了一个高度,使得其与工业化的融合具有更高的可行性。但是,虽然取得一定成绩,我国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过程中依然存在融合度测度问题、融合路径等问题。现将其分析如下。

1.1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度测度问题

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有机融合是对当前融合度的正确测度,也就是了解企业发展现状、企业经济现状以及信息化程度等,对整体金融水平进行测度。在不清晰企业发展现状下很可能造成盲目引入信息技术而无后续发展条件。我国目前工业化发展水平高低不平,因此在测度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上也存在较大的争议。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融合中,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机制尚未建立完善,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1.2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路径问题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路径不是一成不变的,目前,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需要分阶段进行,并且要明确每个阶段的特点与重点,旨在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而不是单纯的强调信息化,还应在融合过程中注重二者之间的层次感,从产品层面到技术层面再到管理层面,实现逐步的融合过程[2]。但是,除了理论工作者外,实践者很难将其分成各个层次或者各个维度,目前工业企业之所以信息化程度缓慢,原因在于观念更新慢、信息化的维度不清晰、目标不明确,这也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1.3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施问题

进入最终的实施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依然存在诸多障碍。其中融合环境的合理性就是其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融合环境按照形式可以分为宏观环境、中观环境与微观环境。宏观环境是大方向上的环境,主要是面临的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互联网发展等;中观环境则主要局势工业发展的水平、技术变更等;而微观环境则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的影响因素,是可调控因素,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因素[3]。我国信息化在工业融合中多年进程具有滞后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管理作用和扶持作用均未体现,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发展促进一个死循环之中,技术的更新也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企业成本高而技术低的现象尚未得到妥善的解决。

2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机制与对策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工业发展不停地受到第三产业的冲击,娱乐业和服务业成为冲击者的主流。而建筑业等传统企业以刚性需求依然霸占市场,使得工业企业发展缓慢。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确保技术上的先进性,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4]。

2.1推进差异性融合,改善两化融合现状

政府是推进两化融合的主体部门,需要发挥其积极的引导作用,将“信息化”项目作为依托,确定“两化融合”的切入点,大力推进相关产业“两化融合”的试点工作,实现工业企业的技术推广与改革,实现企业的产业结构转型,保证两化融合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未来经济发展将从单一性转化为共享性,相关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合作来完成从生产到管理再到营销的过程,节省资源,也提高效率。此外,还可以建立各产业综合配套实训基地,对人才进行培训与整合,根据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打造适合其发展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人员和技术等方面的共享。总之,企业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的,不同城市之间的工业水平和信息水平差异也是存在的,在发展过程中,应通过逐步缩小差异,实现共同点信息化水平为目标,提高两化建设水平。

2.2强化培养适合两化融合的人才体系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的动态系统中,需要人才的支撑,因此对于两化融合,关键问题还在于人才的培养。工业企业发展中,需要突出行业的主体作用,率先探索出一条信息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融合道路,针对当前的特点,可以将信息化与绿色化相融合。实现新型工业化路径,我国在这一方面正在改革与探索之中[5]。在两化融合过程中,具体的人才体系建立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通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式获得人才,对高等教育和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进行改革,使其教学具有合理性,与企业实践接轨,有针对性的培养相关人才。其次,建立综合高级信息管理人才储备体系。需要政府以及行业领袖做出表率,将区域内具有工业化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高级人才进行录入,并提供相应的管理方案。

2.3重点推进企业内部技术产品业务融合

企业是主体,也就是说,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其最终的根本还是要回归到企业上来,实现企业技术产品、业务上的高科技化。因此,应重点推进企业内的技术产品融合与业务融合。首先,需要认识到传统工业技术的落后性,将其巧妙的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进行融合。对于工业城市来说,要摆正工业发展的位置,通过技术上的融合使其与经济发展相吻合。大中型企业应积极引进国内外或省内已经开发和利用的智能技术产品,实现技术上的对接。其次,利用当地相关商会部门对产业结构做出指导,提供并不断完善行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对各产业中的资源管理、生产推进等问题。应注重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当然,也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计算机技术,利用云计算等现代化就似乎来提供工业企业水平。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便捷性,通过先进的程序设计辅助技术等,完成行业企业内产品的业务流程上的改造。尤其要注重企业内部管理环节推进,从而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进程,不仅是在表面性实现融合,还要保证业务之间真正的互通性。

结束语: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正在逐步实现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旨在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实现企业与现代社会接轨,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在信息化进程中,需要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清晰地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促进城镇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企业发展和技术引进进行正确指导,以保证信息化积极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洪银兴.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视角——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8,55(02):5-11+157.

[2].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批筹建[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8(03):52.

[3]王浩澂.柳州市物流业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8,41(02):131-133.

[4]马眸眸.区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8,37(01):145-152.

[5].国家标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发布[J].起重运输机械,2017(1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