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例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67例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体会

焦飞

(黑龙江省集贤县人民医院儿科黑龙江集贤1559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其治疗措施。方法:对收治的67例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黄疸病因中,感染占首要因素,其次为围产期因素,第3为母乳性黄疽。治疗措施包括采取光照疗法、药物治疗、停止母乳喂养、抗感染、营养支持、吸氧等方法,通过治疗治愈44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54%。结论:新生儿黄疸的前3位病因分别为感染、围产期因素和母乳性黄疽,对此,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产科异常及母婴感染,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提高治愈效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病因;治疗措施

【中图分类号】R7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2-0095-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早期新生儿[1]。此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新生儿体内的血清胆红素出现代谢异常或发育不成熟所致。患儿在发病时其机体的血清胆红素含量会持续升高,导致其皮肤、巩膜或黏膜出现黄疸。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并发胆红素脑病,严重威胁其生命。因此必须重视新生儿黄疽的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科诊治的新生黄疸患儿67例,其中男37例,女30例。年龄分布于1~30天,其中早产儿13例,足月儿54例,黄疽时间分布于1~4天,所有患儿均无其他系统合并症。

1.2诊断要点[2]

(1)出生后24h内即出现黄疸,持续加重,吃奶欠佳。(2)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221μmol/L;早产儿﹥257μmol/L。(3)每日血清胆红素上升﹥85μmol/L。(4)结合胆红素﹥34μmol/L。(5)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⑥黄疸退而复现。

1.3方法

1.3.1一般治疗:喂葡萄糖,停止母乳喂养,促进胆红素代谢。保持低流量吸氧,补充营养,注意保暖,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

1.3.2药物治疗:为患儿输血或蛋白质补充血清内蛋白质含量,纠正患儿酸中毒、水肿、贫血、心力衰竭等症状;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抑制吞噬细胞对致敏细胞的破坏;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肝酶系统功能,抑制抗原抗体反应。

1.3.3光疗:利用波长427~475nm的蓝光或波长510~530nm的绿光进行光照治疗,轻者24~48h,较重者须照射48~72h,最长可达96h,光的亮度160~320W,灯源与患儿距离20~25cm。为了防辐射,要注意保护双眼、生殖器,用黑布遮盖。

1.4疗效判定标准

在完成治疗之后,患儿皮肤黏膜黄染消失,并且未出现复发,对其血清胆红素进行检查,显示其在85μmol/L之内,并且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则表示为显效;在治疗结束之后,患儿皮肤黏膜黄染有所减轻,检查其血胆红素,显示在85~221μmol/L,并且不存在其他并发症,则表示为有效;在经过治疗之后,患儿皮肤黏膜黄染与治疗之前相比较而言未出现明显变化或者减轻之后再次有黄染出现,对其血清胆红素进行观察,显示早产儿在257μmol/L之上,足月儿在221μmol/L之上,则表示无效。

2.结果

67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通过采取光照疗法、药物治疗、停止母乳喂养、抗感染、营养支持、吸氧等方法,治愈44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54%。

3.讨论

研究报道,新生儿期婴儿的死亡率约占总死亡率的1/3~1/2,严重危害小儿生命健康。因此,新生儿的疾病预防与治疗成为广大医疗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新生儿黄疸是其中最常见的疾病。新生儿胆红素超过5mg/dl,就可以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主要有:(1)胆红素生成过多。由于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相比成人较短,约为70d,衰老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经过代谢被转变成胆红素及肠肝循环增加,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其他常见的病因有红细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肠肝循环增加、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形态异常、血红蛋白病。(2)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由于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常见的病因有缺氧和感染、Crigler-Najjar综合征、Gilbert综合征、Lucey-Driscoll综合征、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吲哚美辛、毛花苷丙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3)胆汁排泄障碍。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可致高结合胆红素血症,但如同时伴肝细胞功能受损,也可有未结合胆红素的升高。如新生儿肝炎、先天性代谢性缺陷病、胆管阻塞。(4)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主要是由于热量和体液摄入不足、胎便延迟等引起。该原因引起的黄疸一般通过增加母乳喂养量及频率即可缓解[3]。母乳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在生后3个月仍有黄疸(为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其主要原因是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酐酶水平增高而导致肠肝循环增加有关。

照射治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一种简单易行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照射治疗的时候应用的光源主要有白光、蓝光和绿光,其中,蓝光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是最优的。蓝光的波长在425nm~475nm之间,应用该波长的蓝光对新生儿的皮肤进行照射以后,在光作用下,能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的异构体,包括4Z、15E异构体和结构异构体,即光红素,这些异构体属水溶性,可经胆汁排泄到肠腔,或从尿内排出,从而使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近年来,一种新的照射治疗仪器-蓝光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保温效果较好,不会对患儿造成损伤,操作比较简单等。研究发现,对患有黄疸的新生儿应用蓝光毯,可以有效缩短黄疸消退的时间,不良反应率也得到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在临床实践中,一定要根据新生儿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措施早期预防性治疗。早开奶,多喂水,按需哺乳,让胎便尽早排出,保持新生儿体内水分充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爱萍.168例新生儿黄疸的监测与诊疗体会[J].江苏卫生保健,2014,16(1):48-49.

[2]赵维松.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87-188.

[3]张士发,茅双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7):1064-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