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发热、皮疹、肌痛、心肌损害1例

/ 1

甲亢、发热、皮疹、肌痛、心肌损害1例

白萍蒋晓玲

白萍蒋晓玲(内蒙古包头钢铁公司第三职工医院心内科014010)

【中图分类号】R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8-0264-0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3岁,既往体健,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于2011年6月初因心悸于当地某三甲医院诊断甲亢,服用丙基硫氧嘧啶(100mg,3次/日),3周后出现全身皮疹,发热,并感乏力,肌痛,胸闷咳嗽气短,于首诊医院门诊查肝酶增高,诊断药物性肝损害,药疹,故停药,保肝并抗过敏治疗(不详),期间尿检红细胞(++)、蛋白(+)。2周后肝酶正常,7月20日复查T30.61ng/ml、T43.82ug/dl、TSH33.90uIU/ml,CRP115.24mg/L,心电图正常。2011年7月23日凌晨胸闷气短加重,喘息,心悸,大汗,急就诊我院。入院查:体温37℃,脉搏110次/min,呼吸32次/min,血压70-85/50-60mmHg,氧饱和度90-95%,萎靡不振,四肢末梢湿冷,轻度发绀,脉细数,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底细小水泡音,心界正常,心率110次/分,第一心音低钝,A2>P2.未闻及杂音,腹无异常,下肢轻度浮肿。辅助检查: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室早,Ⅱ、Ⅲ、avF、V7-V9呈QS或QR型,Ⅰ、avL、V1-V9ST段上抬,T波双向或倒置。心肌酶:CK4203.8u/L、CK-MB24u/L、AST195u/L、ALT118u/L、LDH1096u/L、HBDH953u/L,肾功:Cr144.4umol/L,BUN8.7umol/L。心脏彩超:左室运动减弱,欠协调,FS37%,EF68%,舒张功能减低,右心负荷无增大,肺动脉压正常。血常规:白细胞20.82×109/L,中性细胞比率91.44%,淋巴细胞比率6.24%,嗜酸性粒细胞比率12.14%,中性细胞数19.02×109/L,嗜酸性粒细胞数2.32×109/L。

诊断及治疗

其疾病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1年6月初至2011年6月底):以心悸起病,确诊甲亢并服用PTU;第二阶段(2011年6月底至2007年7月22日):发热,皮疹,乏力,肌痛,胸闷,咳嗽,尿检异常,肝酶增高,停PTU并保肝抗过敏治疗,皮疹好转,但仍有发热,咳嗽气短;未住院详细检查治疗;第三阶段(2007年7月23日):心肌广泛损伤,循环衰竭。结合病史,疾病演变过程,诊断系统性血管炎,多脏器损害(皮肤、肾、肌肉、冠状动脉甚至肺血管),心源性休克。给予补液、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改善循环状态;甲基强的松龙500mg静脉点滴;其他对症治疗。经治疗循环状态改善,血压上升,尿量增加。但于当晚20点突发心律失常,持续室速、室颤,经抢救无效死亡。

讨论

1.患者病初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服用丙基硫氧嘧啶3周后出现全身皮疹,发热,乏力,胸闷,咳嗽,气短,肌痛,肌酶增高,尿检异常,直至入院时心肌受损,循环衰竭,首先考虑丙硫氧嘧啶导致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1992年Stankus等首先报道丙硫氧嘧啶所致ANCA相关小血管炎,而后国内外陆续有报道,提示丙硫氧嘧啶可诱导产生ANCA,并导致自身免疫性血管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国内以肾脏受累报道较多,占60.6%。本例服药时间短(3周),停药后未见好转,病情渐加重,除上述表现外出现心电图广泛心肌损伤性改变,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导致死亡,死亡后追查该患者ANCA检测结果阳性,考虑有弥漫冠脉微血管炎并心肌损害,实属少见。

2.该青年女性患者,无冠心病危险因素,无典型缺血性胸痛症状,ECG异常表现为广泛心肌损伤性改变,而不具有冠心病区域性缺血损伤的特点,故不考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CK-MB无增高与心肌损伤发生时间短有关;肝酶增高可能与丙基硫氧嘧啶副作用有关,经停药保肝治疗好转。6月初诊断甲亢,服用丙基硫氧嘧啶(100mg,3次/日)3周即停药,7月20日复查T3.T4、TSH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结合其后出现的多系统受损,值得探讨该患甲状腺功能异常是否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首发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