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广泛阅读习惯的培养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学生广泛阅读习惯的培养初探

王正同

王正同青川县马鹿镇中心小学校628115

【摘要】《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学生必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就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良好的广泛阅读习惯密切相关。在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读者,养成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并在阅读中吸取新的知识,这个问题亟待教师、家长认真对待,共同思考解决。

【关键词】语言素养激发兴趣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12-123-01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呢?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之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有关兴趣的至理名言,都在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兴趣对于学习者来说,它是一种内在的自发力量,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学习条件。

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前提条件就是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小学生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可塑性强,调教空间巨大。阅读兴趣的培养,也是如此。因此,发挥教师和家长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教师可以在自己的班级内定期组织讲故事比赛或者是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树立班级的阅读典型,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又如,家长每天可以陪孩子读读课外读物,为孩子树立热爱读书的榜样,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浓郁的书香氛围。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书香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他们自然就会体验到读书的乐趣,认识到读书的价值意义,从而喜欢上阅读。近年来,我们学校就是通过评选“阅读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一系列活动,涌现出一大批热爱阅读的班级集体和学生个体,整个学校逐渐形成了浓郁的阅读氛围,呈现了良好的人文景观。学生一旦尝到了读书的甜头,他们就有阅读的内驱力,就会自觉主动地寻找书籍阅读,渐渐地,他们就会养成手不释卷的良好阅读习惯。

二、培养学生读书爱好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平时的言行,很多情况下都会折射出教师的影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读书,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首先做到。在学生的专门阅读课上,在学生自习课时,在图书阅览室里,教师在看书,学生在看书,师生聚在一起,没有互联网的干扰,没有电视机的狂躁,有时是大家相互讨论,你一言我一句,争论不休;有时是静悄悄的,偶尔能听见翻书的沙沙声,看得入神,可能偶尔会突然之间发出“哈哈”“嘿嘿”声,然后“哈哈”声又会突然停止,因为他或她因为自己不由自主的发声感到不好意思。教师用自己的爱好读书,培养学生的读书爱好,是激发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最有效的方法。

三、做好阅读方法指导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他们的阅读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读物选择和阅读方法上往往会陷入盲从的状态,阅读效果肯定就会大受影响。

因此,教师或家长就非常有必要对他们的读书方法予以指导和帮助。俗话说:“不成规矩,难成方圆。”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再联系自身的阅读经验,适时、适量地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同时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比如如何在书中“圈”“点”“勾”“划”,如何在书中做好旁注、写些简单的心得体会等等,引导他们如何读写并存、读悟结合,从而养成读书动笔、读书思考的习惯,让他们成为一个懂得如何读书学习的人。徐特立前辈曾经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个宝贵的阅读经验必须让每一个学生牢记在心,并且要时时贯彻在平时的课外阅读行动中。因为只有勤动笔勤思考,抓住阅读重点,深入理解;做好摘录、记好笔记,写下心得体会,才能真正将书读懂读透读牢!从本质意义上讲,阅读的过程实际就是思维的过程。这样以来,学生读书积累就有目的,写作实践就会得到历练,思维感悟就能得到提升。有了良好的阅读方法,学生“阅读大厦”的基石就会稳固可靠。

四、将阅读的自由还给学生

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对书的爱好也是如此,有的人喜欢大江东去的豪迈,也有的人喜欢小桥流水的细腻。我通过多年唯美悦读和谆谆诱导,在书的选择上,作为教师的我从不一味地逼着学生读她不喜欢的书,我们更要相信学生择书的眼光,尊重学生的兴趣,提倡快乐阅读,将阅读的自由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沉醉于此并乐在其中。教师的关键在引导,重要的工作还是引导。我记得有一次全班上阅读课,我把学生带到学校阅读教室,然后引导他们自选书读。这下他们可高兴了,在读书的过程中,不少学生会发自内心的来一句,“太好看了!”下了课,不少学生会围着我,向我绘声绘色地讲述书中的情景,你真的会惊叹孩子们超群的记忆力和概括能力,并且在学生以后写作中,你也会看到那书中的文字在他们的文章中缓缓流过。阅读是最美好的生活方式,每天有书为伴,终生以书为友,就像一条永不断流的潺潺小溪,满载着思想的河流。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已然养成,就像呼吸、吃饭一样自然,我们感到特别欣慰。

五、让学生动笔阅读

徐特立先生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圈点勾画和作批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记忆的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当然,“动笔”的方法要因人而异。但针对小学生,教师应该授之以法,长期训练,才能促其养成习惯。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读完了,总有所感所悟,如把点滴感悟记下来,会成为以后写作的素材。为此,我们要有意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练笔、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摘抄文中精彩语句,写对文章的评价,能长则长,不长也不勉强,一两句话都行,不强求写多少,只要写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是激励学生将读书笔记分为“摘抄”和“体会”两类,“摘抄”指对读物中的佳句、名段、好词分门别类摘录下来,为将来的应用积累知识;“体会”指学生读完一本书或一个篇章,根据真切感受,写好心得体会,哪怕三言两语,求的是日积月累和习惯培养。教师要对读书笔记适当检查或组织学生交流,以监督促进、分享反馈。这样“写笔记”的过程,有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进而将阅读引向深入,长此以往,无形中也增强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分析品评的能力。

总之,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终身发展的潜力,也是无形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袁雪梅,吴盼盼.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良好阅读习惯[J].教学天地,2013(9).

[2]张卫红,何艳红.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J].教育教学,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