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张永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构建高效课堂张永红

张永红

——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

张永红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耿家庄小学730030

随着一阵铃声,年轻的他走上了讲台,开始了他的语文课。“我国幅员辽阔,你曾经去过哪些风景区?”在几位同学历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之后,教师引出新课:今天要和同学们一起欣赏《索溪峪的“野”》。

无疑,此时学生内心中一定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如何让学生满怀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让这浓浓的“期待感”得到释放?

他,打开了索溪峪的视频画面。在美轮美奂的画面的交替中,孩子们目不暇接、惊叹迭起。视频告罄,孩子们是意犹未尽。“好了,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感受索溪峪的野吧!”原来这才真正走进“语文”环节,孩子们还走得进课文吗?真正地,全身心地?“学语习文”才是语文课首要的、独属的任务。语文课上,教师带着孩子们轻轻地走进文章,就像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带着他们美美地欣赏语言文字的色彩,深深地嗅闻语言文字的幽香,静静地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渐渐走向“文学”这广阔绚丽的天地!这才是语文,才是语文课!

那是不是语文课要弃直观的画面而去?回答是否定的,这关系到“教学最佳时机”的问题。那么如何把握好教学的最佳时机呢?

一、利用学生的"认知期待”,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

孔子曾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说只有当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产生强烈求知愿望时,教师给予恰当的诱导和方法,即教师在教学的最佳时机进行恰当的教学手段,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这堂课中学生愤悱之时,恰是开课之后,学生“好奇、”“期待”之时,此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让孩子们走进课文。在作者如溪流般或叮咚有声或激荡飞跃的文字中,去流连、想象、思考……从而在头脑中产生一幅幅画面,在不知不觉中欣赏索溪峪浑然天成的“野”,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作者洒脱传神的字里行间所抒发的赞美之情,同时品味作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形式、匠心独运的布局谋篇。在带领着学生即将走出课文之时,再不失时机地播放索溪峪的图片或视频,让孩子们带着自己在文中勾勒的画面、嗅闻的野味,与直观的画面相遇、碰撞……全方位地、多角度地欣赏索溪峪野味盎然的美,更为作者灵气飞扬的文笔而叹服!

二、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创造教学的最佳时机。

《学记》中写道:大学之法……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是说,在适当之时,须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教学,如果在错过学习最佳时机后才去学习,即使劳苦不堪也难有成效。《麦哨》这一课中第四自然段描写了乡村田野丰收在即的美景,作者形象具体的描写、清新自然的语言,让人身临其境。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美美地朗读这段文字后,将“金黄的、黑白相间的、雪白的”以及“密密的、小指头似的、一蓬蓬的”两组词去掉后再出示这段文字:“还美吗?”“不美,一点也不美!”孩子们立刻感受到,当加上这样的颜色与形态的描写,文字竟神奇地变成了一幅画,那五彩斑斓、长势喜人的乡村田野就在眼前!此时教师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练笔,孩子们也似乎成了小作家,描绘出了一幅幅春意盎然的画面。这一可喜的教学效果正得益于教师巧妙地利用了不同语言形式所产生的认知冲突,让孩子们切切实实地感悟到形象细致的描写妙不可言的魅力。一个小小的教学环节,大大地提升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借助巧妙的课堂导入,创造教学的最佳时机。

图片导入、谜语导入、歌曲导入、故事导入……教师采用巧妙的导入方式、运用恰当的导入语言将创设良好的教学时机。比如《麦哨》这一课的导入,教师先是播放一小段练习钢琴的音频。“城市孩子的乐器好听,但似乎乏味了些,再听……”此刻传出了“啊卟,啊卟,卟……”悠远的吹麦哨的声音。“声音近了,近了,你呼我应,忽高忽低。”在教师轻语的解说中,此起彼落的麦哨声热闹极了!“这就是乡村孩子们最喜欢的吹麦哨的声音。”教师随机板书了课题:“走吧,走进《麦哨》这篇课文,去看看乡村孩子那无拘无束的课余生活吧。”这一别出心裁的导入先声夺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为进一步感受文中“乡村生活”创设了极佳的教学时机。

四、巧妙地安排教学环节,追求教学效能的最大化。

前不久观摩了一次同课异构的教学比赛,比赛的内容是《乌鸦喝水》这一课。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会启发学生想一想:“除了乌鸦喝到水的这一方法外,乌鸦还可以用怎样的办法喝到水?”大多数教师会将这一教学环节放在课文学完之后。这一方案侧重的是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有一位教师却独辟蹊径,将这一环节安排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后:“可瓶里的水太少,瓶口又小,乌鸦喝不到水,该怎么办呢?”他接着说:“是啊,聪明的孩子,赶紧帮乌鸦想想办法吧!”这一教学时机的把握别出心裁,在学生读到乌鸦的好方法之前先发散学生的思维,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趣味更浓、劲头更足!孩子们的方法五花八门,甚至有些学生的方法与文中的乌鸦大同小异。在众说纷纭之后,再读文章第四自然段,读一读文中是怎么写的,演一演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再议一议乌鸦为什么单单用了这一方法……在孩子们的议论中、比较中,乌鸦的聪明不言而喻!学生也明白了生活中解决困难的方法有很多,但因地制宜、简单省事的办法才是最高明的!

瞧,同样的教学策略,却因为安排在不同的教学时机,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收益也就大小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