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对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措施分析

韦广南

(钦北人民医院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以期提高临床急救成功率。方法:将我院7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干预组(在常规急救措施基本上配合手术室急救方案)和对照组(单独采用常规急救措施),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临床抢救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51.4%,干预组急救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出现肢体偏瘫、语言障碍、颅内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1.4%)显著低于对照组(40%),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判断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合并伤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症处理措施,可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

【关键词】颅脑损伤;急救措施;护理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3-0069-02

颅脑损伤属于一种常见的外伤科急症,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如果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抢救不当的情况下,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近年来,颅脑损伤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如何正确处理颅脑损伤,提高临床急救成功率已经成为急诊科医务人员思考的重要问题[2]。为此,本文对我院7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处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MRI或者CT检查确诊。现将70例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干预组中男22例,女13例;患者年龄最大55例,最小27岁,平均(32.2±2.4)岁;疾病类型:颅内血肿15例,脑干损伤9例,脑挫裂伤11例,同时合并腹部损伤者18例,合并胸部损伤以及其他部位损伤者16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4例;患者年龄最大56例,最小28岁,平均(32.1±2.5)岁;疾病类型:颅内血肿14例,脑干损伤10例,脑挫裂伤11例,同时合并腹部损伤者19例,合并胸部损伤以及其他部位损伤者1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疾病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处理,并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较高。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仅仅进行常规急救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点:①立即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每隔15~30min重新测量一次并且做好相应记录。②将患者头部转向另一侧,取头高卧位,妥善固定患者头部,将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以及异物及时清理出来,使患者保持呼吸道畅通。③常规采用止血药物以及脱水治疗,以防患者出现脑水肿。④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吸氧,氧流量应维持在4~6L/min左右,必要时应进行气管插管。⑤若患者出血量较多,应立即清创、止血,避免患者失血过多,出现休克症状。⑥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同时应采用利尿、止血、脱水药物治疗,积极控制患者的颅内压,以防形成脑疝。

1.2.2干预组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手术室急救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待患者进入急诊室后,第一时间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状况,每隔15~30min观察1次患者瞳孔,判断患者的损伤部位以及损伤程度,持续监测患者的意识状况、肌体张力、肌体活动,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偏瘫,还应该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其他合并伤,及时联系主治医生处理。同时,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颅内压升高症状,若患者颅内压升高,应快速静脉推入250ml浓度为20%甘露醇。在患者用药后,应时刻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波动情况,如果患者出现脑疝,应立即采用甘露醇或者呋塞米等脱水药物。如果患者脑脊液外流,不可直接填塞伤口或者冲洗伤口,应该嘱咐患者取侧卧位,用消毒纱布轻轻擦拭伤口以防出现颅内感染。

1.3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6.0,利用(x-±s)表示计量数据,并且采用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代表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组临床抢救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51.4%,干预组急救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下表1。

3.讨论

颅脑损伤属于临床神经外科的一类急重症,很多患者都是由于交通意外事故或者生产事故所致[3]。早期抢救可为患者后期治疗争取宝贵时间,改善患者预后。一般情况下,临床抢救成功率不仅和患者的受伤程度有关,和采用的急救措施以及救治时间长短也密切相关,只有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并且做出有效的救治措施,才是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所在[4]。本组研究表明,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急救处理基础上配合手术室急诊方案,结果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了34.3%,且干预组患者出现肢体偏瘫、语言障碍、颅内感染等不良反应降低了28.6%,这一研究结果和钟文凯等[5]研究报道基本相符。由此可见,全方位的急救护理干预对于提高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显得尤为重要。经过本次研究分析,笔者认为对于颅脑损伤患者而言,首先应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正确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尽快纠正患者缺氧、缺血状态,积极预防脑水肿。同时,应该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为临床急救做好准备。在用药后还应该仔细观察患者病情,积极预防并发症,若患者合并脏器损伤,应邀请相关科室医师共同会诊。

总之,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判断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合并伤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症处理措施,可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端华.颅脑损伤患者265例急救护理体会[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4(3):34.

[2]刘雪莲.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早期观察和急救护理[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4(03):12-13.

[3]周已焰.重型颅脑损伤后胃肠动力障碍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3,20(5):308-311.

[4]王牡丹,何乃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8):1685-1686.

[5]钟文凯,叶飞英,吴少颜袁等.车祸致颅脑损伤患者陪护人员的心理状态尧个性特质及应对方式分析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