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X线与胃镜对照探讨

/ 1

反流性食管炎X线与胃镜对照探讨

刘健华

刘健华(江西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西景德镇333000)

【中图分类号】R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1-0184-02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胃肠道检查胃镜

反流性食管炎,又称消化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病,X线食管双对比造影是诊断方法之一,近年来,纤维胃镜的发展与应用,提高了对本病的认识。现对我院有完整记录资料的5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一分析与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50例,女23例,男27例,年龄40~75岁,平均55岁。X线显示粘膜增粗25例,扭曲18例,紊乱10例,充盈缺损样改变4例,反流26例。病理组织检查:炎症39例,不典型增生11例。临床主要症状为胸骨后疼痛,烧心,吞咽不适,反酸,病程1年—10年不等。

1.2检查仪器仪器采用北京万东生产的800MA数字化X线胃肠机。部分患者用低张的患者检查前15min肌肉注射654-22ml。胃镜为日本奥林巴斯电子胃镜。

1.3采用双对比低张胃造影术,多体位动态观察,并摄片及摄象。胃镜全部病例均做病理检查证实。

2结果

2.1粘膜皱壁异常

2.1.1食管中段下段粘膜增粗,25例见此改变,双重对比像上食管粘膜呈锲尖状钡龛影或颗粒状小结节,粘膜皱襞边缘呈毛刺状。胃镜所见粘膜充血,斑片状发红,水肿,个别病例见浅表溃疡。病理为慢性炎症。

2.1.2粘膜皱襞扭曲状:10例见粘膜皱襞扭曲呈串珠状或蛇行状,不规则,呈索状改变,偶见小溃疡。

2.1.3粘膜皱襞紊乱:12例食管黏膜皱襞增粗、紊乱、毛糙,粘膜直径>0.5cm,甚至出现颗粒状粘膜或为局限性食管粘膜皱襞增粗呈索状、结节状伴有功能异常,部分病例有小溃疡形成。重度45例主要表现为钡剂排空受阻;胃镜示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散在针尖,米粒大小的溃疡,病理为慢性炎症。

2.2管腔改变随其病变的进程,食管中下段管壁粗糙不光整,可出现管壁的瘢痕性狭窄,其形态多呈管状或漏斗状,边缘毛糙不平,呈锯齿状,壁僵硬,与正常食管呈逐渐过渡。

2.3反流

有26例患者主要表现为第三收缩波的增多,痉挛及异常收缩波出现,食管排空功能减低,钡剂滞留,充盈象于仰卧位作连续吞咽运动,钡剂可向上返流超过2cm。

3结论

3.1反流性食管炎X线表现程度与病因之间的关系食管粘膜上皮对胃酸和消化酶缺乏抵抗力,当食管下端抗反流机制削弱或消失时,胃液经常地反流入食管,损伤胃粘膜,导致反流性食管炎。在疾病开始时,食管下段的粘膜发生充血,水肿,渗出和糜烂。随着病变的发展,食管的纵形粘膜皱襞增粗,发生颗粒样改变,有的可有浅表的线装溃疡,附近粘膜皱襞还胡纠集现象。更严重者粘膜皱襞被腐蚀,脱落。至后期,炎症深达肌层,由于粘膜下层内纤维组织增生,粘膜面呈轻度颗粒样改变,由于纤维收缩,食管管腔狭窄,管壁僵硬甚至缩短。

3.2反流性食管炎的组织学表现主要有以下四种基本情况:(1)急性炎症性改变;(2)糜烂性炎症性改变;(3)慢性炎症性改变;(4)胃粘膜柱状上皮替代食管鳞状上皮,在鳞状上皮和异位的柱状上皮可分别发生浅或深的溃疡,后者又可称作Barrett溃疡或综合征。

3.3反流性食管炎的X线表现,早期或轻度反流性食管炎表现为明显的食管功能性改变以及轻微的食管器质性改变,前者表现为食管下段痉挛性收缩,第三收缩,食管横形皱襞的显示及胃食管反流。病变发展到后期,其主要表现为食管狭窄,以及食管下段溃疡。食管管腔狭窄其形态多呈管状或漏斗状,边缘毛糙不平,管壁僵硬,与正常段食管呈逐渐过渡,狭窄段不能扩张,狭窄段以上食管管腔常常轻度扩大。

在反流性食管炎的X线诊断上,本文报道了50例反流性食管炎与胃镜检查对照分析,认为X线检查,应从粘膜象,充盈象和舒缩功能三方面综合分析,其中以粘膜象为主。对于食管的动态观察,病变的长度及大小范围的测量较为理想;胃镜的优点是对食管炎腔内病变显示较为理想,可以直观病变的形态及程度,特别是对食管炎的早期诊断显示清楚,同时亦可做病理检查定性。该病与食管裂孔疝之间互为因果关系,所以同时出现两种病的X线表现。也与早期食管癌有相似之处,在作出诊断时,要排除食管癌,以免漏诊。

参考文献

[1]胡兆元,周丽雅,林三仁,等.十年2088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分析.中华消化杂志,2005,25(2):717-719.

[2]许国铭.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回顾与世纪展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3(22):201-203.

[3]杨慧琪,秦鸣放.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2,8(5):378-380.

[4]万军,肖珑.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和治疗要点.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7,26(7):557-55.

[5]高元桂,高玉琳.骨肠道双对比造术.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