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误诊病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误诊病例临床分析

张爱荣

—附20例

张爱荣(睢县人民医院476900)

【中图分类号】R78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1-0115-02

【摘要】目的正确及早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降低其病死率。方法对2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意识障碍、心动过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及好转19例(95%),死亡一例(5%)。结论全面检查并详细询问病史及家族史,是及早正确诊断DKA并抢救DKA病人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意识障碍心动过速

1引言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急性严重并发症,常见于胰岛素依赖性和脆性型糖尿病者。发生的主要诱因为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外伤、手术、妊娠和分娩,也可无明显诱因。

当糖尿病加重时,发生代谢紊乱,脂肪分解加速,血清酮体积聚增加,血酮升高超过2mmo/L,临床称为酮血症。当酮酸积聚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成为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在发达国家的病死率为2%~5%,在发展中国家则高达6%~24%,治疗成功与否重要取决于及早发现,正确诊断,及时治疗。

2资料和方法

2.1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1月~2012年4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病例40例患者,入院时均以“发烧、神志谈漠、心动过速”为主要症状收入20例,其中女16例,年龄在12-22岁,男4例,年龄在18-28岁,均为Ⅰ型糖尿病。

2.2临床表现及体征患者均表现为发烧、神志淡漠、烦躁不安,心动过速,其中一例男性患者昏迷,询问患者不配合,询问其家属患者平常身体均健康,无特殊病史,有16例女性患者及3例男性患者均按急性感染,病脑治疗,并给予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等检查,检查结果回来后才发现尿酮体(+++),尿糖(+++),急给予血糖检查,发现血糖高达20mmo/L以上,积极给予胰岛素治疗,并详细询问病史,才发现均有体重减轻,喝水多等症状,因一例男性患者入院时已昏迷,入院后检查头颅CT及血尿常规,血生化检查后,诊断成立,立即治疗,但输液治疗三十分钟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死亡,余患者经积极治疗症状消失,病情好转。

2.3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①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②尿糖、尿酮体阳性;③有酸中毒表现,血气分析为代谢性酸中毒,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20mmol/L。

2.4抢救措施采用双通道输液输液总量按原体重的10%计算。先补0.9%氯化钠液,开始500mL/h,共4h,其后4h补250mL/h,所剩液体24h内输完。当血糖降至13.9mmol/L以下时,换用5%葡萄糖氯化钠液或5%葡萄糖液。所有患者根据二氧化碳结合力进行补碱,每次30~60mmol/L,如患者尿量>500ml/24h,可补钾3~6g/d,同时抗炎、抗休克治疗。

2.5胰岛素治疗目前临床上应用小剂量胰岛素0.1U•kg-1•h-1持续静滴,能使血清胰岛素浓度恒定达到100~200μU/ml。

已有相当强的降低血糖效应,并可抑制脂肪分解的酮症生成,而且促进钾离子运转的作用较弱[1]。本组均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滴法,滴速为4~6U/h,溶于生理盐水静滴,不给首次负荷量,结果发现血糖以3.9mmol•L-1•h-1的速度呈直线形稳步下降,当血糖下降至13.9mmo/L时,将生理盐水改为5%葡萄糖静滴,使血糖水平维持在11.1mmo/L左右,酮体(-)、尿糖(±)时,过渡到皮下注射,均未发生胰岛素抵抗。

3结果

本组患者多数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好转。4~6h后血糖明显下降,酸中毒改善,2~4d后胰岛素改为皮下注射。本组治愈好转19例(95%),死亡1例(5%)。

4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重症糖尿病或者中晚期糖尿病的表现,如不及早发现,正确诊断,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内科急症之一,通过对本组病例的回顾分析,旨在总结对本病的及早诊断,及时治疗,积极采用有效治疗方法,提高本病的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加强宣教力度本组20例患者均为1型糖尿病年轻患者,因平素缺乏糖尿病方面知识,面对自己体重减轻,口渴,多饮,多尿竟无从医意识,导致晚治疗,甚至失去生命。

参考文献

[1]金世鑫.内分泌代谢病诊治精要[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1,85-86.

[2]史轶蘩.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