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探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

韩辉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广西桂林市514004)

摘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以创业促就业的作用,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有职场竞争力,同时也更符合现代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虽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如火如荼,但是其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教育理论不够成熟、配套改革不完善、实践指导不到位等,要改善这些问题就要从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改革实践入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拓展一条教育改革的新路。

关键词:高校教育;创新创业;路径选择

高校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阵地,高校教育不但要教授相应的知识技能,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高质量创业。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能够缓解就业难问题,为学生拓展创业渠道,在高新技术创业中发挥技术和智慧优势。创新创业教育体现出高等教育为大学生服务的特点,同时也是实现“万众创业创新”的出发点。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理论研究和实践构建不成熟

从国内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来看,虽然有一定的后发优势,但是整体起步较晚,无论是教育环境还是实践经验都有待继续积累。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开展只有二十多年历史,一些高校更是近几年才引入了创新创业教育,对于高校而言,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还缺乏成熟的理论研究,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空白。还有些高校单纯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大学生就业教育,或者将其视为促进学生创业的工具,这些片面的认识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二)配套改革措施不完善

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大环境下,高校教育改革有了新的方向。但是从大学生创业实践来看,整体成功率过低,大学生创业不但需要政策方面的扶持,还需要具备创业眼光和实践能力。发达国家风投市场成熟稳定,高等院校每年都会组织开展创业竞赛,不少风投机构会选择有价值的项目进行投资,一些商业保险公司也会为其提供创业保险。但是我国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尚未建立完善的保障措施,即使有大学生创业小贷项目,但是由于政策缺位这些鼓励政策很可能被其他企业变相利用,难以真正起到辅助大学生创业的作用。

(三)综合教育和实践指导不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综合实践性,高校需要在学生思想认识、思维模式、实践探索中给予一定的教育引导。但是,由于当前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经验不足,因此指导性相对欠缺,教师则多为知识技能型人才,很少有创业经历,这也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价值。由此可见,实践指导不完善已经成为阻碍高校创新创业实践的一项重要问题。

二、新时期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路径

(一)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高校要结合自身特色及实际学情,提高教学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高校要开设创业选修课,引导学生转变创新创业理念。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不少学生认为就业是学习的最终目标,从未考虑过自主创业。针对这样问题,高校要强化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思想认知的转变,从而营造更积极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

高校要注重推出创业优质课,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空间,为学生提供创业服务,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培训。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可以分为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基础素质的培养、经营管理、特色项目等不同板块,此乃个人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性。在创业实践教育中要设计具有实战性质的教育内容,让学生获得更生动的创业体验。高校可以结合创业教育特色建设项目孵化中心,开展不同形式的创新创业大赛。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引入社会资源,建立起校企合作关系,高校可以聘请企业家为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指导,从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价值。学校也可以委派教师参与企业的创新创业项目,提高教师的实践积累,这样的资源优化有利于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有效性。同时,高校可以有选择的借鉴发达国家的创业课程设置,将其进行本土化改造,从而适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为培养新时期创新创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构建高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团队

创新创业教育和一般的知识技能教育不同,需要富于经验的创业导师给予前面指导,这就对创业导师团队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要建立创新创业保障政策,让导师获得自主创业的空间和机会,能够直接与市场对接,了解行业创业趋势,对市场环境、创业条件有所了解,这样可以丰富教师的创新创业经历,促进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更有效的指导作用,改变当前教师理论根基深厚但缺乏实践的问题。

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必须有完善的创业认知能力,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转变思维认知,让学生有创新创业的理想和动力。教师具备创业体验或经验,才能将这些经验直接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或教训,避免在创业过程中走过多的弯路。这样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业信心,提高创业成功率。高校可以返聘创业成功校友来校担任创新创业的兼职教师,从而起到指导和激励作用。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要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对接关系,创业成功人士可以和创业大学生结成师徒对子,从而对其进行全程辅导扶持。

(三)筹建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孵化园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需要有完善的综合服务保障,这就需要高校在配套设施建设上进一步完善,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同时,为其提供相应的资金和项目支持,在学生创业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技术保障,让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无后顾之忧。高校要建立学生创业服务孵化园,引入政府及企业资源,争取风投资金,从而形成综合性的服务机制。政府要为孵化园提供政策支持,高校则负责选拔创业人才,负责启动创业项目,尤其是在高校自主研发项目的转化创业中,更要给予成分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企业负责项目市场运作,风投单位则为创业项目提供相应的资金保障。在这样的创业孵化环境下,大学生能够获得更全面的创业指导,进而形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特有的平台优势。

结语

在当前社会发展环境下,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是构建创新型社会的基础。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高校要有阔步改革的果敢和魄力,结合高校教育特色和学科特色,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业,通过创新寻求高校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高高校办学水平,为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冰,贾颜.地方应用型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

[2]孙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对策[J].智库时代.2017(16)

[3]杨玢.初探民办高校立体化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8(06)

[4]方瑜.以实践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4)

[5]韩华.中美两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对比研究及启示[J].教育现代化.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