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药退热搽剂及其穴药配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儿童中药退热搽剂及其穴药配的临床观察

李文玮1戴雪荣2叶惠芳2蔡锦云2邓海姗2

李文玮1戴雪荣2叶惠芳2蔡锦云2邓海姗2周茹2

(1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528000;2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528000)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中药退热搽剂及其穴药配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用药的品种和疗程,从而减少患儿医疗费用。方法:对在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治疗的80例发热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有患儿40名。实验组患儿采用中药退热搽剂及其穴药配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西医解热镇痛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儿中应用中药退热搽剂及其穴药配进行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5%;实验组患儿平均费用为150元,对照组患儿平均费用为320元,实验组患儿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退热搽剂及其穴药配用于发热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有效的减少因治疗儿童发热用药或治疗造成对机体伤害;减少注射用药的使用;有效地缩短用药的品种和疗程;减少医疗费用,值得我们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儿童中药退热搽剂治疗效果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9-0008-02

前言

发热在儿科临床上比较常见,这种疾病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诱因也比较多,患儿过高的体温往往会造成患儿机体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尤其是患儿机体对于大脑皮质功能的调节,严重患儿会发生昏迷、惊厥等现象。因此,对患儿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降温,防止身体器官的损害至关重要。为了观察儿童中药退热搽剂及其穴药配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用药的品种和疗程,减少医疗费用。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发热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发热患儿资料进行分析,将这些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有患儿40名。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12岁;合并有心、脑、肝、肺、肾及其他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严重营养不良,精神疾患者;不自愿参加治疗者。按上述排除标准筛选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中药退热搽剂组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病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患儿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方法治疗,采用抗炎或抗病毒等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西医解热镇痛剂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儿童中药退热搽剂,使用荆芥30g、防风30g、薄荷30g、紫苏30g、生姜30g组成用于小儿退热的外用洗浴验方,制成儿童中药退热搽剂,并配合穴位治疗的独特退热治疗方法,待药物温热后,医护人员轻轻擦其额头、颈部、手腕、手心、腹股沟、窝、足心等大动脉搏动处,每次15-20min,2h后可重复一次,疗程为2日,治疗期间不采用其他退热方法或退热药。

1.3疗效标准

(1)显效:经治疗后,0.5h体温下降≥1℃,1-2h内降至正常;

(2)有效:经治疗后,0.5h-1h后体温渐下降≥1℃,1-3h内渐降至正常,或体温下降但未降至正常又回升,经2-4次按摩后最终体温正常;(3)无效:1h内体温仅微降或毫无反应,或体温下降后又回升,经4次按摩后仍无明显改变。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发热患儿资料进行分析,将这些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儿童中药退热搽剂及其穴药配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解热镇痛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组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疗效对比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费用(元)

实验组401325295150

对照组401420685320

由以上表格我们可以清楚知道,实验组患儿中应用中药退热搽剂及其穴药配进行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平均费用为150元,对照组患儿平均费用为320元,实验组患儿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

3.讨论

小儿发热在儿科中十分常见,患儿发热诱因也比较多。临床上,对于患儿降温主要采用物理降温或解热镇痛药,但是这些方法临床效果不明显,且对于一些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儿童采用药物降温,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中医认为,患儿发热主要是由于受到风邪所致,造成患儿机体不畅、内外不通、阳气郁闭、化热生火。因此,中医认为患儿发热在肺卫,临床治疗时应采取“解表达邪”的原则。但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易受邪袭,不任热灼。因此,养阴保津是治疗高热急症的关键。但是,临床中一些中药汤剂,本身具有苦、涩、辛或其它异味,这些异味使得多数患儿难以服用。再加上,儿童身体机能未完善,如果用药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往往会给患儿造成二次伤害。因此,临床上研制出退热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易于被小儿接受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和药物十分必要。

根据中医汗法及“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的治疗思路。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儿主要使用荆芥、防风、薄荷、紫苏、生姜等药材制成儿童中药退热搽剂,并配合穴位治疗的独特退热治疗方法。荆芥既散外感风寒,又散外感风热,含挥发油,其煎剂有解热镇痛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防风能够祛风解表,能够治愈各种风邪。紫苏叶能够解表散寒,行气和胃。薄荷能够帮助患儿散风热,清头目,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薄荷醇和薄荷脑,能够帮助患者治头痛、神经痛,并能够有效的抑制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结果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体温反复;实验组患儿费用为150元,对照组患儿费用为320元,实验组患儿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由此可以看出,中药退热搽剂及其穴药配用于发热患儿优势显著。

综上所述,中药退热搽剂及其穴药配用于发热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有效的减少因治疗儿童发热用药或治疗造成对机体伤害;减少注射用药的使用;有效地缩短用药的品种和疗程;该退热搽剂发挥了中医治疗的优势,通过穴药配对使用,使药物和穴位的作用相辅相成,刺激自身机体加快退热效果的产生,不易出现体温反弹,既为中药材的应用开拓新的途径,也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建明,邱俊,朱彤,等.小儿退热药物使用不当致虚脱一例[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0,26(5):392.

[2]闵鹏.发热儿童家长处置发热行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5):604-605.

[3]范慧娟,马钦丽.按摩加中药饮护理高热患儿50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2):334-336.

[4]吕英豪,葛金玲.自拟中药熏洗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8):3429-3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