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绽放美育之花杨宝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诗情画意,绽放美育之花杨宝民

杨宝民

烟台大学附属中学山东烟台264001

摘要:古诗是小学生语文教育的关键内容,应当受到广大老师与学生的高度重视。学生学习古诗不仅能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还可以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从而获得美的体验。小学语文老师在展开教学过程中应当依据小学生的特征以及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感性的材料,融合古诗的诗情画意,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的美好意境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课堂美育教学策略

在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中,古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教师在帮助学生领略其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应该帮助学生对其中所传播的美育知识展开深入的探究,帮助学生从更为多元化的角度进行古诗内容的学习。由于应试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多数学生对于古诗学习停留于表面,对其传统文化鉴赏水平的提升,造成了不小的阻碍。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从古诗的美育方面入手,将古诗所渲染出的情绪表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从心底感受古诗的文化魅力。

一、美育教学的概述

1.美育的概念。

美育是指对学生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的一种教育。基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使美育教学通过文字、词语、文章的表达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融入美育教学可以对古诗词所蕴含的内涵、美学艺术、精神情感有更好的领会与感受,学生通过美育教学深入了解古诗词文字、意境、情景、精神中所具有的美感,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学习古典诗词的积极性,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而且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美育的特征。

美育具有很多独特的教学特征:第一是具有过程性教学特征,美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与情感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贯穿学生学习始终;第二是具有全面性教学特征,美育的教学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没有固定的教学界限与范围,重点在于学生的个人体会与感悟,因此具有全面性的特点;第三是具有趣味性的教学特征,美育教学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抒发自己的情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3.美育的作用。

美育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美育教学可以有效改善语文学习中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自身个性,帮助学生发掘潜在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成长进步。另外,教师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对语文文字、词语所蕴含的美感的理解与感受,因此美育教学具有传播文化内涵的作用。美育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不断传递美、创造美。

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渗透美育教学的策略

1.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能力。

姚建宏认为,古诗语言短小精悍,形象生动,音韵和谐,节奏分明,极富特性,美感十足,在精练简短的字里行间,却蕴含无比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是对孩子进行美育的好题材。例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生活化的题材,抓住鹅的突出特征进行描写,写得既自然,又传神,趣味性强,读起来节奏明快,以白描的手法,简单地勾勒,把鹅可爱的动态形象跃然纸上,深受低年级小学生喜爱,而这正是古诗所包含的语言美所带来的独特效果。再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时时舞”写出了小路上蝴蝶围绕着花团翩翩起舞的景象。从这里,人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恰恰啼”则让画面充满动态感,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采用叠词,音韵和谐,节奏分明,读起来趣味十足。在此,古诗的韵律美、音乐美,让小学生有了好好读的动力,并乐于去读。古诗讲求以读带感、以读促情,通过反复吟诵古诗,方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味,读出诗内的深意,而在这个品味过程中,学生对所涉及的字、词、句等的品味与琢磨,使语言表达得到了不知不觉的训练。语言美是古诗美的重点,是孩子所能感受到的古诗最直接的呈现方式,古诗正是通过它独有的语言来镌刻美的。学生只有充分领悟到古诗的语言美,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古诗,以便达到古诗美育的目的。而一旦学生的语感、语言能力得到发展,才能为学生进行有效审美,为提高审美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2.净化情感,陶冶道德情操。

古诗美育既能培养孩子的语感,提高其语言能力,也有净化孩子的情感、陶冶道德情操的情感功能。古诗教学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在美的享受中,让孩子在感情色彩上产生共鸣,在道德情操上得到陶冶,在思想境界上得到净化。北师大版教材中的古诗把学生带到古诗优美的意境中去,发现美、感悟美和赏识美,秉持着以美引人、以情动人。例如,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的是时值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草地上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美好的景物,欢乐无忧的孩童,充满了童真、童趣,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透过其体现出古诗的自然美、生活美,从中孩子可以感悟到童年独有的纯真情感。又如,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里面虽然没有人物的对话,也没有离别场景的泪水,却处处能体现母爱的伟大。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在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母子间的情真意切,让孩子在慈母的一针一线中体会伟大的母爱,净化孩子心中对母亲的美好情感,陶冶着他们的道德情操。数百年来拨动无数读者的心弦,与万千游子产生共鸣。赏析着这些美好的古诗,体会着古人们所表达的深情,宽广的心胸、至死不渝的信念,能影响孩子的心态,使其拥有不灭的斗志,在人生中勇敢地面对自我、挑战自我。

3.美化心灵,培养高尚德行。

古诗审美教育更应侧重于创建孩子的积极人生态度、健康的完美人格,把培养孩子的高尚德行看作是美育的根本目的。古诗审美教育不能止步于挖掘教材中的“美”去陶冶孩子的道德情操,更应着眼于美化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的高尚德行,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例如,李绅的《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饱含真挚情感的语言,让学生不得不受它感染,加深珍惜粮食的意识,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在生活中,慢慢养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勤俭节约的习惯。再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王之焕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些富含哲理韵味的诗句,无不在影响着学生,激励他们培养美好品德,不断激励自己前行。总而言之,北师大版教材中充分重视人文性发挥的特点,其古诗的审美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发现美、认识美、赏识美、感悟美,还通过古诗中美好的事物和形象、富有深意的哲理去感染孩子,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

4.展开必要的学习拓展。

在语文古诗学习中,学习拓展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环节,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能够准确背诵古诗,就算完成总结任务,这是一种极不正确的教学观念。针对古诗的美育内容展开教学拓展,应该加入一些具有实践性的任务,让学生形成与课堂学习相对应的课下实践,深化学生的美育学习理解,进而帮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散播出的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例如,在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篇古诗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妨在教授“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内容之后,让学生在课下总结一些相关的节日习俗内容,或者是搜集一些带有节日习俗内容的古诗,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展示,强化他们的实践学习意识;还有,在学习完《四时田园杂兴》这首古诗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以诗中的一些优美词句,像“耘田”、“绩麻”、“学种瓜”的内容,创作一篇记叙文,来对这种美好生活进行歌颂,进而将诗人的创作感情,全方位地体现出来,这样不仅仅可以巩固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领会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和谐,帮助其建立独特的美学意识。

总之,古诗作为中华古代文化的启蒙,它在传承经典、提升素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诗歌高度赞颂美育的本质和特殊性,美育具有情感教育的实际功效,能够怡情养性,美育和健康人生观的树立、正确审美心理结构的完善以及完美人格的塑造有着重要的联系。古诗与美育的相遇,能擦出更大的火花,为学生带来心的解放、美的熏陶。

参考文献

[1]叶雪洁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及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15,(17)。

[2]杨莉声新课标小学高段古诗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师范大学,2016,(09)。

[3]刘超高中语文美育的困境和突破[J].南京师范大学,2015,(38)。

[4]李朝倩试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课堂美育途径[J].考试周刊,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