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垦区农业污染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2

黑龙江垦区农业污染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谷佳冬

黑龙江省闫家岗农场

一、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涉及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政治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黑龙江省生态垦区建设体会,笔者认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环境质量,为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环保工作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要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利条件,做到规划、建设、环境友好的高度统一,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多方共赢。

二是努力实现环境管理从"应急反应型"向"预防创新型"的战略转变。发挥地方建设生态省(市、县)的主体作用,制订生态省(市、县)建设成效评估办法和评价指标体系,落实国家"以奖处治"政策,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步改善农村的整体环境质量。

二、生态农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外部因素

(1)土地

全世界(主要在发展中国家)滥垦边际性土地以及毁林开荒有增无减。近几十年来,全世界森林面积的近一半已被破坏,年均消失1600万公顷。土地被侵占、退化,据估计已影响到全球12亿公顷的面积,其中4.5亿公顷在亚洲,滥伐森林和草地过度放牧各侵占三分之一;土壤侵蚀造成1亿公顷的土地退化;土地荒漠化已影响到地球总表面的30%。

(2)水资源

水资源的短缺对许多国家农业的制约要比土地的制约还要严重,中等收入国家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9%。

(3)农业污染

由于化肥和农药的不正确使用,以及畜禽养殖场废弃物随便排放等引起的水、土污染日益严重。

(4)温室效应

农业作为多样生物栖息地和碳库(贮存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生态功能不断减退,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日益加大。上述问题不仅直接威胁着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同样也威胁着垦区经济的发展。

2.内部因素

近几年黑龙江垦区生态农业建设进展较快,成效显著,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持续远景来看,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1)生态农业建设的资金投入不够

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资金投入是保障,由于资金投入不够,导致一些规划项目难以如期实现,部分工作推进不是很理想,农业执法、科技宣传、农工培训跟不上。

(2)对生态农业建设认识不足

一些领导没有站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真正把生态农业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而给予充分重视、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同时,基层干部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和职工劳动力的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3)生态农业建设的服务体系落后

由于经费来源不足,垦区自身没有设置专门机构监管生态农业的发展情况,也没有专项设备,无法对农药、化肥进行基本检测,生态农业建设服务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

三、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对策与措施

1.扎实推进生态省(市、县)建设,强化目标管理

生态示范区创建是从源头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有效途径,是环保部门参与综合决策的最好方式,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以黑龙江垦区为例,黑龙江垦区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的正确领导下,垦区上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垦区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生态垦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生态农场、生态村(队)建设是薄弱环节,环境脏、乱、差的面貌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笔者认为,随着国家实施城乡环境管理一体化战略,环保工作重点应面向农村的转移,要充分认识到农场(村)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机构和设施建设,增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控能力,并充实其新的工作职责。利用好国家、地方环保专项资金支持,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多元化的合理投入,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全面筹措资金,建立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长效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用10~20年的时间实现农村环境质量根本改变,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增强现代生态文明意识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在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和当代国际社会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新法已经于2015年1月1日施行。至此,这部中国环境领域的"基本法",完成了25年来的首次修订,这也让环保法律与时俱进,开始服务于公众对依法建设"美丽中国"的期待。我们应该利用好国家环保政策,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对农村领导和农民进行环保培训,增强现代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引导他们向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转变,将农村生态建设的理念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始终,决不能再走工业化进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继续开展绿色学校创建、生态村、生态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推进"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结合生态建设目标,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以此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环境保护和农村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开展环境教育,让孩子们从小认识到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危害,充分了解他们生活的资源基础和生态条件。

3.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耕地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黑龙江垦区从2000年起,开始实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加大生物循环利用生态工程、清洁能源利用工程、生态复合肥料工程、绿色食品工程等的推广应用力度;加大对化肥、农药、农膜等面源污染的防治力度;以农场户用沼气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加快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涌现一批示范农场。2015年,北大荒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313亿元,年均增长16.73%;实现利润6.47亿元,年均增长2.38%。垦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855元,年均增长12.9%。绿色食品环境监测面积3250万亩,有机认证面积198.6万亩,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3565万亩。

4.尽快完善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法规政策体系

近二十年来,国家、省颁布实施两一系列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但是,总体上还不够完善,存在的空白较多。在这种情况下,笔者的体会是,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调动其他资源管理部门积极配合,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一定会进展顺利。如黑龙江省垦区环保局积极争取农垦总局党委、领导理解和支持,成立了生态垦区建设领导小组,农垦总局领导任组长,与生态环境建设有关的16个单位为成员单位,生态垦区建设走在全省的前列。

结语

农业环境污染造成生态的冲击效应是全方位的,涉及到了以人为中心的整个食物链的安全,环境污染不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危害,而且还具有遗传作用。因此,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兰庆.黑龙江垦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J].现代化农业.2014(04)

[2]李鹏伟.黑龙江垦区农业大数据应用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7(11)

[3]翟绪军.徐荣,王琪.基于粮食安全生产的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