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黄水蜜配合红外线灯辅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四黄水蜜配合红外线灯辅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李观蓝何文芳熊淑云林春兰莫灿辉

李观蓝何文芳熊淑云林春兰莫灿辉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呼吸内科510006)

【摘要】目的:观察四黄水蜜配合红外线灯辅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12月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60例,随机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抗生素,及其他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采用四黄水蜜配合红外线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效果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缩短患者炎症消失的时间。结论:四黄水蜜配合红外线灯辅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四黄水蜜红外线灯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5-0243-01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2012年1月至12月我科收治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60例,分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年龄18~87岁,女12人,男18人,对照组:年龄21~83岁,女13人,男17人,经过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抗生素治疗。

(1)按医嘱使用抗生素,嘱患者多饮水,注意保暖。

观察组:

(1)在常规的抗生素基础上使用四黄水蜜配合红外线灯辅助治疗。用调制好的四黄块外敷于患者肺炎相应的背部,温度适中。频率每日1次。红外线灯预热10min后,暴露患者感染肺炎的相应背部,距离其皮肤约30cm直接照射,每次照射20min,频率每日1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临床症状、肺部罗音消失、胸部X光片恢复正常。

1.4疗效评定

治疗标准:

治愈:患者无自觉不适,无气促、咳嗽、咯痰,无发热,肺部啰音消失,胸部X光恢复正常;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有改善,啰音减少,胸部X光阴影未完全消失;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胸部X光出现高密度阴影。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学进行数据处理,各指标用-x±s表示,两组治疗后比较使用t检验。

2结果

表1两组治愈及好转的时间比较(-x±s,d)

组别n治愈好转

治疗组309±2.53±1.5

对照组3012±2.65±1.8

经数据处理P<0.0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小结

四黄粉由大黄、黄柏、黄芩、黄连组成,方剂中大黄可活血祛瘀,改善毛细血管脆性;黄柏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黄芩可清热燥湿,泻肺火解毒;黄连可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四黄粉外敷可达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功效[1]。研究认为[2],四黄粉可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组胺等成分。黄岑、黄连能明显增强白细胞及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保护血小板使其不易破碎,增加细胞对各种刺激的耐受性。现代研究表明[3],上述药物还具有抗菌、消炎、缓解平滑肌痉挛等功效。而红外线治疗作用是温热效应,促进炎症吸收和消散,改善组织营养,促进组织细胞的代谢功能,有利于炎症的修复[4]。红外线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组织营养,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不仅能抑制局部炎症,还能解除支气管的小血管及平滑肌痉挛,改善肺部微循环[5]。有研究表明,红外线照射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这对于肺炎的康复和预防其再次发作均有重要意义[6]。四黄外敷可使药性通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脏腑,药效通过背部肺俞穴位的吸收及循行,从而可以调节肺部的气血,扶正祛邪。配合红外线的使用通过红外线的温热效应作用能够更好促进患者肺部炎症吸收。

在使用四黄水蜜配合红外线灯辅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同时应做好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注意防寒保暖,多饮水,及时更换汗湿衣物,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品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本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价格低廉,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住院成本,减少使用抗生素带来的一些风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桂芬,王凤成.四黄粉外敷治疗静脉炎30例.陕西中医,2012,33(3):303

[2]胡杏平,黄丽梅.中药“四黄水蜜”预防乳腺癌化疗所致静脉炎临床观察.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22):3075-3076

[3]张国雄,陈延,刘旭生.四黄水蜜外敷治疗急性腹痛5O例.中国中医急症,2001,10(4):19.

[4]魏有山,刘玉增,付志红.红外线照射佐治支气管肺108例.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2,2(1):4

[5]曹姗姗,李希红,杨平丹.丹参注射液与红外线照射辅佐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泰山医学院学报,2008,10(29):830

[6]李电刚,王淑湘,马小茹,等.中远红外线对荷瘤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33):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