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建立现代水利经济管理体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探究建立现代水利经济管理体制

黄丽燕

黄丽燕褚云霞/宁波盛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黄河水资源的日趋减少和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这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我们应该按照经济管理专业与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而参考国内整个经济区域的产业走向、区位优势、经济的发展布局与产业结构类型的有利优势;进一步探讨河套灌区水利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对发展河套灌区水利经济的措施、方法。

【关键词】加快河套灌区;水利经济;发展

近几年来,对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被人们日益关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推广节约灌溉技术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略。农业灌溉作为用水首户,它的用水量占到了全国工农业总用水量的首位,并且水量利用整体率低,在当前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国情下,推广节约灌溉是河套灌区的发展有效措施和必然趋势。作为全国最大灌区之一的河套灌区,也是我国调整发展经济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战略的中心地带,对今后发展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一、河套灌区水利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现状

对于河套灌区来说,是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的地区,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已经成为影响河套灌区国民经济尤其重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河套灌区水资源日益紧张的矛盾越来越大,进而可以看出,在河套灌区内积极推广节约灌溉的意义非常重大。从对河套灌区发展趋势分析出,加大农业技术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农作物节水灌溉制度、管理技术措施等几个方面,有利于河套灌区节水灌溉的更快实施。

(一)河套灌区的现状。河套灌区作为全国最大灌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河套灌区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就是农业。河套灌区位于北方干旱地区,这种特定的地理条件决定了河套灌区的农业,主要是引水灌溉,从某些意义上说,没有了灌溉就没有河套农业。就目前看,河套灌区灌溉面积会逐年的增加,需水量也在急增,国家出台了黄河配水新的方案,农业生产几乎每年都在缺水,这就使供需矛盾日益趋于尖锐。

(二)河套灌区水利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工程建设步伐慢,导致经费无保障,供水工程不能高效发挥作用,致使水利基础产业欠账较多。在供水运行中还存在运行成本增加,渠道损失水量严重,还有存在排水工程建设也不容乐观的现象;排水渠道在灌区没有完善的配套,田间毛沟淤积严重,使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而干、分水沟的排水速度还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再者就是运行费不足,排水沟道末端扬水站得不到运行,仅依靠自流的能力产生的功能不大,地下水位骤升速度过快,骤降却降不下去,导致了灌区仍有大量中的产田不能及时得到改造。

供水方式过于单一,水价的成本不能及时到位,水管理方式过于粗放,致使水利的投入没有保障。水利经济综合经营的能力不强,衡量一个行业经济发展的能力高和低,是看与它整体综合经营能力的开发息息相关,对于河套灌区区域经济的布局已经相当明确,而对于水利行业置身于其中却没有找到明确位置,本身的资源开发就不足,没有强有力的产业集团,对于刚建立的水务公司也是靠农业水费运作,经营的综合能力太弱。

(三)发展河套灌区节水灌溉思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还有农业用水逐年的增加,会势必影响灌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只是单纯的靠扩大引水量维系河套灌区的发展,已经得不到明显的改善,最主要的根本出路就是大力加强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从工程措施上来看,加强渠道防渗改造工程配套提高渠系水利用率,加大新技术的改进及节水灌溉工程投入,还有增加有效地供水量,会将对水资源的浪费降到最低。要以经济为前提,大力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选择合适水价,让农民提高节水的意识,提高河套灌区的经济效益。大力加强发展节水农业,合理科学的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积极地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灌溉,减少农作物的耗水量,从而降低农业用水,使农牧业最大进度的增收增产。强化水患意识,进行优化管理,转化旧的引水观念,必须做到既抓管理又抓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要有效益,建立完善的经营体制与管理体制,并在管理体系上进行改革,坚持科学治水,大力推行“参与式灌溉管理”的理念,实现“水务公开化,管理专业化,决策民主化”的政策,真正地实现河套灌区与灌水农民湖的双赢。

二、加快推进节水灌溉的对策措施

河套灌区要从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靠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在整体分析河套区的政治、经济、人文、地理、区位与产业结构以后,立足于现有的水资源,科学的制定出一个中长期灌区的发展规划。合理科学的布局资源、人才,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水利投资建设体系。另外扩大水利经济范围,增大水利企业的发展实力,有利于启动河套灌区新的一轮经济发展的高潮。

(一)节水灌溉的管理技术。实施节水灌溉的软件管理,农业技术措施与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措施的节水效益,只有通过相应的管理手段来实现,这个管理手段指的是积水灌溉的的技术管理措施,其中包括了行政管理、运行管理、政策的管理、法规与法律等方面。行政管理就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灌区的发展趋势,提高供水的价格,使其尽快的达到供水成本标准,以经济为前提,调节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制,有利地促进节水灌溉发展。运行管理指的是河套灌区管理单位运用相应的先进技术,加强河套灌区水量的优化配调,严格执行河套灌区的用水制度。根据河套灌区的农作物的种类与种植面积、作物实际的需水量、需水时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总水量,进而满足河套灌区农作物各个时段的需水量,以提高灌溉用水的保障率,确保农作物农业生产的稳定增收。

(二)节水灌溉的技术措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提高蓄水功能。水分与养分是作物新陈代谢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二者关联紧密,相互影响,土壤的水库实质是水与肥的营养库,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它的核心,可以起到改良土壤质地、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及创造良好土壤结构的作用。调节农业内部结构,发展适水农业,可以提高降水的生物转化效率,对灌溉条件好的地方适合以粮为主,对于灌溉条件差的适宜以耐旱作物为主,对于局部地区应把需水性强的作物安排在水利条件较好的地方,从而达到均衡的增产目的。还可以制定节水政策,增强人们对节水的意识,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广灌溉方式与先进的技术手段等措施。

(三)水资源管理要多方开辟水源,以需定供。多方开辟水源,推广中水回用。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处理污水,可以开辟更多水源,有利于发展经济;对于水资源的总量进行宏观的调控,明确的分析水权,包含了水质与水量的双质量控制,以保证农业优先运用,重视倾向与工业,保护生态,来确定水量分配指标。推广种植耐旱、高效的其它农产品,引导灌区调整种植业的结构,稳定粮食面积。大力推广节水技术的广泛意识,包括了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技术措施、生物技术措施与农艺技术措施。

结语:河套灌区已经进行了广泛的深入信息化建设工程,已经初步完成覆盖全灌区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进而打起了信息化工作的框架。可以看出,积极推广节水灌溉对河套灌区有重大意义。通过对河套灌区趋势发展的分析,可以看出农业技术措施、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技术措施、农作物节水灌溉制度等对河套灌区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武石军,赵宇霞,赵宇红.加快河套灌区水利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J].2012(4)

[2]白元柱,王艳平,张利军.河套灌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对措施[J].2012(2)

[3]张旭玲,边海明,刘志忠.浅析河套灌区地面灌溉节水新技术[J].2011(6)

[4]赵永玲.抓住战略机遇,实现跨越发展——探讨河套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发展思路[J].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