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方法对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穿刺方法对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的影响

许曼丽1陈丽楠

许曼丽1陈丽楠2

(广州市南沙中心医院广东广州511457)

【摘要】目的:探讨穿刺方法对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49例的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不同对假性动静脉瘤形成的影响。结果:43例使用正常,4例闭塞,2例缺失。5例有假性动脉瘤形成与反穿及定点穿刺有明显相关,其中反穿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最高。结论:绳梯穿刺法可有效降低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发生,临床优先选择绳梯穿刺法。

【关键词】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假性动脉瘤离心穿刺

【中图分类号】R4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5-0143-01

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Fistula,AFV)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生命线,而维持动静脉内瘘功能是最基本也是必要的。内瘘血管反复穿刺出血,在血管周围形成血肿,与内瘘血管相通,伴有搏动,形成假性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形象,也增加破裂出血或内瘘功能丧失的危险,严重缩减AVF的使用寿命。如何通过穿刺方法避免透析患者假性动脉瘤的形成是血透医护人员的重要工作。因此,回顾性分析58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不同的穿刺方法假性动脉瘤的影响。

1方法与对象

1.1对象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符合条件47例,其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27岁—77岁。其中透析期间有4例闭塞,3例通过二次手术重新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一例通过溶栓再次恢复动静脉内瘘功能。

1.2方法

1.2.1穿刺方法47例患者中14例采用动脉端离心穿刺(反穿),17例采用正穿(向心穿刺)“绳梯式”穿刺法,16例采用正穿定点穿刺。要求穿刺护士统一专科培训,对研究对象进行穿刺的护士相对固定,保证在穿刺技术得到相对一致。

1.2.2评价方法穿刺点周围突起>2cm*2cm为动脉瘤形成。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SPSS18软件进处理,采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研究期间有2例患者因病死退出,余47例,三组观察结果见表1.

表1三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例(%)

3讨论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数量日趋庞大。AVF持性血液透析最理想的一种血管通路,具有使用时间长、感染率低、日常生活方便的特点,因此,保护AVF在提升患者透析效果和生存质量的医疗活动中尤为重要。

3.1反穿致内瘘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最高.

表1显示,三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反穿组的发生率最高。临床实践证明,反穿时血流向斜面方向形成冲击力,容易对近斜面(皮肤侧)血管壁形成损伤,同时血管壁表浅,穿刺处组织浅薄,皮肤松弛,所以创面不易愈合;另长期析过程中滚轴泵的冲击、吸拉,局限在穿刺点与瘘口之间的局部神经被“离断”,纤维组织增生,受损血管逐渐扩张,甚至形成膨出的动脉瘤。多数报道已经证实,离心式穿刺方式会增加内瘘假性动脉瘤的发生概率(1-6)顺穿时透析血流的方向与内瘘血流的方向一致,不穿刺局部血管造成冲击作用,因此,顺穿可减少内瘘假性动脉瘤形成或增大。

3.2定点穿刺致内瘘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比绳梯法高

表1显示,三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定点穿刺反复损伤局部组织,刺激结缔组织增生血管管壁纤维化,弹性减弱、硬结、瘢痕形成、管腔狭窄,影响血管的通畅是造成假性动脉瘤的直接原因。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如何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减少内瘘并发症、提高透析质量、减轻患者减少痛苦是每个血液净化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符霞,刘相富,钟海英,等.内瘘穿刺方向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2,9(27):29.

[2]慧君,童亚丽,林毕群,等.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两种穿刺方法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2A):47-48.

[3]朱伟萍.向心性穿刺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影响的观察[J].天津护理2010,18(6):314-315.

[4]黄云辉,曾洁,李味美,等.不同穿刺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7):1926-1927.

[5]于青,张郁苒,池琦,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瘤样扩张的原因探讨及预防[J].中国血液净化,2009,8.

[6]玮勉,谢叶丽,洪蝶玖,等.向心穿刺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早期使用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6,5(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