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化障碍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躯体化障碍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

招用燕何玉球

(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041)

【摘要】目的:探讨躯体化障碍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88例住院躯体化障碍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并与常模进行比较。结果:躯体化障碍患者家属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结论:躯体化障碍患者家属存在明显的心理负担,及时恰当地给予护理干预,提高他们对躯体化障碍疾病的认识,建立乐观的、积极的、开朗的心态有利于促进躯体化障碍患者康复。

【关键词】躯体化障碍家属;心理状况;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9-0285-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的工作场所从医院走入社区和家庭,护理的对象也由单纯的个人扩展到家庭和社区,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常忽视与家属的交流,更无暇顾及家属的情绪变化[1]。而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患者的情绪变化和疾病恢复有很大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因素。本文旨在了解躯体化障碍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护理的合作性,促进疾病的康复。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是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本院的躯体化障碍患者家属共88人,其中女性56人,男性32人,年龄19~52岁(34.3±9.4);其中患者父母25人,子女15人,配偶43人,其他5人。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8人,中专和高中27人,初中34人,小学及以下14人。职业:干部15人,工人44人,农民20人,学生9人。

1.2方法

在患者入院当天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家属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测查,预先征得家属知情同意,由专责护士指导在1小时内独立完成量表评定,填写困难者由责任护士不加任何暗示逐条读出,患者独立做出选择,专责护士代为记录,按量表因子与常模各因子进行比较。

1.3统计

所有资料输入SPSS19.0作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常模因子分相比,研究组SCL—90量表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

3.讨论

躯体化障碍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多样的、反复的、经常变化的躯体不适主诉,尽管反复检查,但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1-2]。患者只注意到头痛、心悸、食欲不振等躯体不适,同时对存在的心理问题不愿承认,多四处在综合医院求医,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但病程迁延不愈[3-4]。本研究提示,躯体化障碍患者家属存在着明显的心理障碍,包括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等。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患者家属缺乏对躯体化障碍知识的了解,不理解患者的病情特征,多认为患者是无病呻吟,或有意装病,故而不支持患者,继而出现焦虑和烦躁情绪伴躯体不适[5];部分反复发作多次住院治疗的患者家属,对治疗失去信心,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和敌对情绪;部分初发病的患者家属,由于过分关注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和躯体不适。所以,医护人员应针对影响躯体化障碍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其心理卫生工作,给予心理疏导,以减轻他们不良情绪的反应,使其能对患者提供恰当的社会支持,提高对患者的积极应对技巧,有利于其自身及患者的身心健康[6]。

4.护理干预

4.1建立信赖和谐的关系

躯体化障碍患者家属由于对躯体化障碍疾病缺乏正确的了解,面对疾病时显得无所适从,过分担心或对治疗失去信心而表现对治疗护理持怀疑或不合作的态度,增加治疗护理的难度。当患者入院时,护士热情接待,向患者家属介绍住院环境、住院制度、主管医生和护士。专责护士与患者家属以朋友式的方式进行交谈,彼此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利于缓解家庭紧张气氛,通过交谈了解家属心理需求和心理反应,针对具体情况给予安慰、帮助和满足,尽可能让家属把真实思想及痛苦向专责护士倾诉,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给予心理疏导,缓解其心理压力,使家属能用平静的心态去面对患者。

4.2对患者家属及早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护士从入院第二天开始针对家属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和心理需求等适时地给予宣传相关精神卫生知识,包括:(1)共同探讨可能的病因;(2)解析什么是躯体化障碍;(3)常见的症状表现;(4)疾病特点和注意事项;(5)可能的预后;(6)治疗方法有哪些;(7)服药的重要性,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8)家属在躯体化障碍患者康复中的作用。使家属正确认识躯体化障碍疾病,明确自己在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消除疑虑,正确面对患者,督促患者配合治疗护理工作,促进疾病康复。

4.3帮助缓解家属所承受的压力

躯体化障碍患者家属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及时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可组织家属互助会互相交流感受,使其认识到自己的心理反应具有普遍性,而不是自己独有的,从而减弱其顾虑,同时及时了解家属的心理需求,针对性给予疏导,调整负性心理,提高家属自身的认识水平和自信心,使家属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给予患者更多、更好的社会支持,从而保证各项医疗护理措施得到落实,避免精神刺激,使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7]。

【参考文献】

[1]刘晓红.神经症病人家属情绪障碍调查与心理干预[J].家庭护士,2008,9(6):2354-2355.

[2]甄莉丽,邹凯,彭光海.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执行功能及Go/NoGo任务下的事件相关电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9):1285-1287.

[3]吴小霞,谢国军,罗伟森,等.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15,28(1):22-25.

[4]周建丽,刘诗翔.躯体形式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4):454-456.

[5]杨世平,闫风枝.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4,16(5):312-313.

[6]寿月儿,占建华,曹世林,等.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在改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负性情绪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6,11:128-131.

[7]傅德香.健康教育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5):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