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表面CD40L及血清sCD40L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3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表面CD40L及血清sCD40L变化研究

张丹1王姝丽2

张丹1王姝丽2(1长春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130051;2山东省立医院保健老年心血管科250021)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5-0027-03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表面CD40L和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选取ACS患者32例(心肌梗死14例、不稳定心绞痛1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3例,同时选取10例健康成人作对照。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测定血小板表面CD40L及血清sCD40L水平。随访ACS患者1月,测定其血清sCD40L水平。结果FCM测定结果显示,AMI组和UA组血小板表面CD40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5),UA组CD40L水平显著高于AMI组(P<0.05),SA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ELISA测定血清sCD40L结果显示,AMI组和UA组血清sCD40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5)。AMI组sCD40L水平显著高于UA组(P<0.05),SA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表面CD40L表达增加,血清sCD40L水平升高,因此CD40L可能成为预测斑块稳定状态的一个指标。

【关键词】CD40LCD40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约占冠心病总数的30%,是引起冠心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CD40L属于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NF),主要表达于活化的CD4+T淋巴细胞、部分活化的CD8+T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NK细胞也有表达。CD40L与CD40交联可以调节B细胞的活化、分化和免疫球蛋白(Ig)类别转换,并可以促进B细胞的产生,挽救凋亡的B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初期及病变进展阶段,粥样斑块内可以发现大量激活的巨噬细胞及CD4+T细胞表面表达CD40L。此外,CD40L可共同表达于与AS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细胞上,如人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巨噬细胞,促进这些细胞分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E-选择素、白细胞介素(IL-1β、IL-8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导致AS的进展,促进斑块不稳定,发展成为ACS[1,3]。但目前关于血小板表面CD40L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ACS发生发展关系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检测并随访ACS患者血小板表面CD40L及血清sCD40L的水平,探讨血小板表面表达CD40L与ACS的关系。

1材料与方法

1.1主要试剂与仪器FITC标记的鼠抗人CD40L单克隆抗体、FITC标记的Ig2α单克隆抗体、PE标记的CD61单克隆抗体购自美国EB公司;人sCD40LELISA检测试剂盒为美国Alexis生物公司产品。流式细胞仪(FACScan型)产自美国(BECTONDICKINSO)。

1.2研究对象本研究所选对象均为2001年11月至2002年9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病人。根据WHO1979年制订标准并参考1997年欧洲心脏学会(ESC)和美国心脏病学院(ACC)联席会议提出的诊断指南,分为AMI、UA及SA三组,AMI组14例病人包括12例Q波心肌梗死及2例非Q波心肌梗死,UA组18例包括初发性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梗塞后心绞痛(不包括变异性心绞痛)。SA组13例,6个月内胸痛发作频率、强度、诱因无明显变化。10例正常对照组,为健康成人体检者,年龄、性别、吸烟等因素与病例组相匹配。

排除标准:除外贫血、炎症,恶性肿瘤、胶原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血栓性疾病、外伤等非心脏性疾病。同时除外冠心病以外的其它心脏疾病、心衰、二尖瓣关闭不全、旁路移植术后及3个月内行溶栓治疗者。

1.3样本采集及处理病人入院48h内,采肘静脉血2ml,加入含106mmol/L枸橼酸钠的抗凝塑料管中,即刻送实验室。同时抽取静脉血2ml置于试管中,放置1h,而后以4℃1500转/分离心10min,取上清。血清储存在-80℃冰箱待测。

1.4全血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血小板CD40L用CD61标记血小板,以FITC标记的Ig2α作为同型对照用FCM检测血泪小板表面CD40L。

1.5ELISA法检测血清sCD40L本实验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血清sCD40L。按试剂盒提供的操作说明书进行检测。以标准品浓度作横坐标,OD值作纵坐标,建立标准曲线,并根据样品的OD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各标本浓度。

1.6统计学分析血小板表面的膜结合CD40L结果以平均荧光强度(MFI)表示,sCD40L结果以ng/ml表示,结果表示为X±s。对照及AMI、UA、SA三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双侧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2例,其中AMI患者14例,包括10例Q波心肌梗死及2例非Q波心肌梗死,UA患者18例。SA患者13例,对照组健康成人10例。男41例,女14例,平均年龄(61.2±9.7)岁,高血压病史18例,吸烟14例,糖尿病史5例,陈旧心梗病史1例。AMI及UA组分别有9及7例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给予阿司匹林、肝素及噻氯吡啶治疗。其余ACS病人仅给予阿司匹林和肝素行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史、血脂等情况中均无显著差异,见表1。

表1各组临床资料比较

.

.

2.2各组血小板表面表达CD40L及血清可溶性CD40L水平FCM测定结果显示,AMI组(7.4±0.7)和UA组(12.6±1.1)血小板表面CD40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组(5.4±0.4)及对照组(5.0±0.5)(P<0.05)。UA组CD40L水平显著高于AMI组(P<0.05),SA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

ELISA测定血清sCD40L结果显示,AMI组(5.7±0.9ng/ml)和UA组(4.7±0.7ng/ml)血清sCD40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组(2.9±0.5ng/ml)及对照组(3.0±0.5ng/ml)(P<0.05)。AMI组sCD40L水平显著高于UA组(P<0.05),SA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

表2各组血小板表面表达CD40L及血清可溶性CD40L水平比较

图23.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SA组比较P<0.05;※与UA组比较P<0.05

3讨论

CD40L为33KD的Ⅱ型跨膜糖蛋白,共有266个氨基酸,其中胞膜外区214个氨基酸,与TNF在氨基酸水平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最初认为CD40L只是作为一种免疫活性物质,在机体的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免疫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中作用的明确,发现CD40L不仅参与ACS的发生发展,而且因其对MMPs的激活及刺激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组织因子而可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4,5]。因而对CD40L的研究日益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

sCD40L是CD40L在血清中的活性形式,一般认为ACS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不仅是免疫活化的标志,也参与ACS的发生,循环中的sCD40L可能通过损伤的内皮细胞直接与病变内的细胞接触,还可激活白细胞增加促炎症因子的释放,诱导趋化因子释放,介导炎症反应,直接激活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研究表明,sCD40L是ACS患者炎症性血栓形成的一个强有力的标志物,具有较高水平sCD40L的ACS患者具有发生心脏事件的高危性[6]。因此,sCD40L的水平可能反应斑块的炎症程度及稳定状况,但它对冠脉疾病病情和预后判断的意义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核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表达CD40L、CD40或sCD40L在冠脉事件发生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分别对ACS患者体内血小板表面CD40L及血清中的sCD40L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及稳定性心绞痛组比较,在ACS患者(AMI及UA组)二者均有明显升高(P<0.05),提示CD40L可能参与ACS的发生。进一步分析表明,AMI和UA患者血小板表面的CD40L水平不一致。AMI患者与UA患者相比,sCD40L水平较高,但血小板表面CD40L水平较低,可能的解释是由于AMI时患者血小板表面的CD40L裂解增加,血小板脱颗粒,释放更多的CD40L入血所致。以往认为sCD40L主要来源于CD4+T淋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本研究结果表明,血小板即便不是主要的,至少也是与前述细胞同等重要的sCD40L提供者。

参考文献

[1]LemyerAS,RautouPE,SilvestreJS,eta1.CD40ligand+microparticlesfromhumanatherscleroticplaquesstimulateendothelialproliferationandangiogenesisapotentialmechanismforintraplaqueneovascularization[J].JAmCollCardiol,2008;52(16):1302-1311.

[2]凌启节,储照虎.CD40/CD40L系统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的关系.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0,18(8):632-636.

[3]严金川,吴宗贵,仲人前,等.CD40-CD40L共同表达于人内皮细胞及人动脉粥样斑块中.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2,19(8):1021-1024.

[4]SchonbeckU,MachF,SukhovaGK,etal.Regulationofmatrixmetalloproteinaseexpressioninhuman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byT-lymphocytes:AroleforCD40signalinginplaquerupture?CircRes1997;81:448-454.

[5]MachF,SchonbeckU,BounnefoyJY,etal.ActivationofmonocytemacrophagefunctionsrelatedtoacuteatheromacomplicationbyligationofCD40:Inductionofcollagenasestromelysinandtissuefactor.Circulation1997;96:396-399.

[6]YanJC,WuZG,HuangZ,etal.ClinicalimplicationsofincreasedexpressionofCD40Linpatientswithacutecoronarysyndromes.ZhongHuaYiXueZaZhi,2002,115(4):491-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