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户联保贷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浅谈农户联保贷款

罗桂兰

罗桂兰龙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50000

摘要农户联保贷款,解决了农村,特别是贫穷农户的资金需求,促进了农业生产,增加了农民收入。为理好地推行农户联保贷款,本文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农户联保贷款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伟大工程的推进,完善和推广农户联保贷款显得更为重要与迫切。结合农户联保贷款制度与目前国家相关政策,为完善和推广农户联保贷款,本人提出以下若干建议。

一、将贫穷农户纳入农户联保贷款

我国引进和推广农户联保贷款,目的是要解决农村,特别是贫穷农户的资金需求,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因此,把最贫穷的农户纳入农户联保贷款,是我国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农户联保贷款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

首先,降低具有较好信誉、较强能力的最贫穷农户的贷款申请门槛。最贫穷农户不等于信用最差农户、致富能力最差农户,与之相反,最贫穷农户因切实体会到贫穷带来的痛苦,脱贫致富的意愿会更加强烈,更加珍惜联保贷款提供的资金支持机会。贷款机构可以通过村委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组织准确了解最贫穷农户的信息,筛选出较好信誉、较强能力的最贫穷农户,准许其申请贷款。

其次,引导最贫穷农户组建联保小组。贷款机构还可以通过公开最贫穷农户信息,引导最贫穷农户共同组建联保小组,相互担保。充分发挥获得农户联保贷款的最贫穷农户的示范与联动效应,如果最贫穷农户通过贷款脱贫致富,即找到了证明自身信誉与能力的方式,会降低,甚至打消其他农户的误解与顾虑,越来越多的最贫穷农户会被联保小组接受。

再次,适当提高授信额度。将最贫穷农户的信用、声誉列入主要授信考察要素,提高非财务因素授信分析的比重,适度提高最贫穷农户的授信额度。

二、积极引导农户建立联保小组

建立联保小组是农户联保贷款制度的基础,也是申请贷款的必要前提。构建联保小组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户联保贷款的成败。虽然面临一些困难,贷款机构仍要积极引导农户建立高质量联保小组。

首先要放松对联保小组农户数量的限制。大部分贷款机构要求联保小组由5户或5户以上农户组成,法律依据为2004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指引》中第六条规定“联保小组由居住在贷款人服务区域内的借款人组成,一般不少于5户”。仔细解读规定,“一般不少于5户”不等同于“不能少于5户”。

其次,要明确对等的权利义务关系。具体有两种办法:一是贷款农户按照彼此贷款额度与贷款期限的比率承担还款的连带责任;二是根据借款农户的贷款期限、贷款额度,灵活确定各农户的贷款利率。一般来说贷款额度小,贷款期限短的借款农户贷款利率较低,反之贷款利率较高,即通过贷款利率对贷款额度小,贷款期限短的借款农户进行贷款成本补偿。

再次,加强宣传引导。贷款机构可请求当地政府配合,在某地区推行农户联保贷款之前应充分宣传。借助农户联保贷款成功案例,重点宣传农户联保贷款的意义与农户参加贷款所需承担的连带责任。因为在农村,农民最容易接受直白的案例示范,加之基层政府较高的公信力,农户易于接受农户联保贷款。

三、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制度,避免集体违约

针对农户联保贷款出现的集体违约现象,贷款机构可以通过分明、到位的奖惩措施严格执行相关制度等手段,最大程度地预防集体违约,保证信贷资产安全,维护信贷机构的良好运转。

首先,要保护奖惩措施顺利执行。贷款机构可以通过联保小组会议、社区宣传栏公示、地方电视台广播等方式,保持农户间信息交流通畅,利用当地社会舆论,影响借款农户声誉变化,实现奖惩措施有效;对借款农户在社区的居住情况进行调查,防止借款人突然搬离社区,逃避社会压力惩罚;对贷款额度较大的农户联保贷款建立联保小组保证金制度,或采取家庭财产部分抵押的措施,防止借款农户逃避惩罚,单方面终止贷款。

其次,坚持违约贷款依法清偿。借款农户违约后,即使联保小组成员承担连带责任,代为偿还贷款,贷款机构仍要依靠法律手段对违约借款农户进行追偿。即使短时间内违约贷款无法清偿,违约借款农户也会时刻面临惩罚压力;如果追偿成功,可将小组成员代为偿还贷款退回。这样就避免了借款农户存在任何逃避还款的侥幸心理。

再次,严格联保小组退出制度。严格按照《农户联保贷款指引》未全部清偿贷款的小组成员要求退出联保小组时,必须将其所欠贷款全部还清,经其他小组成员一致同意和贷款人审查同意后,该成员才可以退出联保小组,这可以有效的防范个别成员的道德风险。

又次,坚持多次还款制度。多次还款制度是指贷款机构通过提高借款农户分期还款次数提高贷款还款率。实质上,贷款机构通过多次还款建立了贷后管理预警机制,可以在早期甄别风险较高、违约概率较大的借款农户。这种强制的频繁的多次还款安排使贷款机构更为有效地控制借款农户所获得的现金流,及时防止事后道德风险,对贷款项目运作起到监督作用。此外,多次还款制度使借款人充分认识到项目获益的必要性,有效避免了其一劳永逸的侥幸心理,从而提高了贷款的安全系数。

四、开展农户交叉联保,避免农户联保贷款风险

贷款风险易发生规模性损失,要求我们要降低农户联保贷款风险。农户联保贷款风险主要通过农户交叉联保进行规避。农户交叉联保贷款是指不同产业、不同行业或不同区域的农户在自愿基础上组成联保小组。采取交叉联保贷款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同行业、同产业、同地域农户联保贷款形成的规模性损失风险这一难题。

五、加强培训,提高贷款机构工作人员素质

贷款机构工作人员是沟通贷款机构与借款农户的桥梁,是贷款业务的直接操作者,更是推广农户联保贷款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贷款机构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户联保贷款推广的成败。所以要提高贷款机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推广农户联保贷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熊学萍农户联保贷款制度的博弈机制及其完善[J].三农问题研究,2009,11

【2】江能,邹平,王泽丽联保贷款客户自动筛选机制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9

【3】周东洲农户联保贷款制度一基于声誉模型分析[J].时代金融,2007,6

【4】唐红娟,李树杰农户联保贷款的运行机制及其实践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6

【5】陈玲农户联保贷款模式中影响还款因素的博弈分析——兼议对邮政银行的意义[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8,4

【6】赵岩青,何广又农户联保贷款有效性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7,7

【7】杜丽群,曹斌农村信贷市场联保贷款效应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1

【8】宋延边农户联保贷款的隐性风险值得关注[J].一线报告,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