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社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李明超1周新芳1(通讯作者)戢秋明2李驰

李明超1周新芳1(通讯作者)戢秋明2李驰2

(1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430022;2武汉市第二精神病医院430084)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社区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326名社区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社区医务人员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6.67%;②社区医务人员SCL-90评估以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分较高;③社区医务人员SCL-90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各项目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常模(P<0.05)。结论:社区医务人员存在一定心理问题,以强迫、抑郁、焦虑为主要表现。

【关键词】社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0-0122-02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社区为基础,以卫生需求为目的一级医疗机构;具有优质、安全、快捷、经济、有效的特点;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卫生服务的地位日益突出;其服务模式由单纯的医疗服务,转变为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教、计生为指导的“六位一体”服务[1,2];其工作性质、知识体系、服务理念与扮演的社会角色已发生改变;医务人员作为社区服务工作的主体,其心理健康状况怎样?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本研究对武汉市青山区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进行现状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市青山区14个社区服务中心的326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其中医生91名、医技45名、护士146名;年龄18~65岁;排除有精神病史及家族史的医务人员;调查人员统一培训,统一指导语,统一发放并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326份,回收问卷305份,有效问卷300份,问卷回收率为93.6%,问卷有效率为92.0%。

1.2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3]和自制人口学特征调查表。SCL-90由90个项目组成,评定总均分及10个因子分;10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其他(饮食睡眠);每项目用5级评分法,即无=0、很轻=1、中度=2、偏重=3、严重=4,≥1为阳性,≥2为中度以上心理问题;阳性项目数指评估为1~4分项目数;因子分≥2分为筛查阳性,提示可能有心理问题。自制人口学特征量表包括性别、年龄、婚姻、职务、职称、工龄、工资、教育程度,聘用形式和日工作时间等。

1.3统计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分析、T检验和方差分析。

2结果

2.1社区医务人员SCL-90阳性检出率见表1

本研究300名医务人员因子均分≥2有50名,检出率为16.67%;分别为社区医生16名,检出率17.58%;社区技师7名,检出率15.56%;社区护士27名,检出率18.49%。

表1社区医务人员SCL-90评估阳性检出情况

注:*表示<0.05

3讨论

心理健康是心理的一种功能状态,具体表现为个体内部协调与外部相适应的统一。社区服务中心作为目前一级医疗机构,其医务人员不仅需要与外环境适应,更需要对个体自身进行考量。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测量各类人群心理健康水平的常用工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运用SCL-90对300名社区医务人员进行调查评估,并量化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等因子分,评估心理健康状况。

本研究中社区医务人员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6.67%,且社区护士(18.49%)高于医师(17.58%)和技师(15.56%),说明社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护士心理问题更加突出,原因有:①医疗卫生行业是一种高风险职业,工作应激容易导致垂体—下丘脑—肾上腺(HPA)轴功能紊乱;②社区服务模式的改变,基层医务人员面临更多任务和更大压力;③护理工作女性较多,在应激状态下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情绪和躯体化症状[4。5]。

本研究社区医务人员与全国常模比较,总分及因子分低于全国常模,反映了社区医务人员在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的前提下,也存在自我感觉不佳的问题;因为社区医务人员要承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教、计生为指导的“六位一体”服务,出现自我感觉不佳是正常的;但是医务人员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强,一方面只要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就能改善部分心理问题,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可能掩饰一些心理问题,从而产生更严重的心理障碍。

本研究结果提示社区医务人员SCL-90各项因子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等检出率高于其它因子,说明社区医务人员心理问题以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敌对情绪较为多见;这与医务人员工作性质有关,因为医疗职业要求非常严格,需要掌握细节,规范操作流程,如重复性疾病诊断、实验室检查、治疗药物、护理操作等可能会使医务人员形成强迫倾向,重复某些格式化的行为、反复不能控制思考某些问题等,继而出现焦虑、抑郁和敌对情绪,以及躯体化症状。

参考文献

[1].李驰,吴轶璇,戢秋明等.武汉市青山区社区护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2,25(9):143-145

[2].花蕾,王香平,白弘冬等.医务人员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10,6(26):449-453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23-31

[4].施跃健,王玲凤.医生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中国公共卫2007,5(23):529-531

[5].张自伟,刘小玉,王岚等.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2(18):152-154

基金项目:武汉市卫生局公共卫生科研项目(WG10D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