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再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金融危机下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再思考

孟杰周鹤

孟杰周鹤

(1华北水院水利职业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研究生院,河南郑州450008;2华北水院水利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142-01

摘要:2007年来伴随着次贷危机不断恶化,大型金融机构的相继坍塌,世界经济陷入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大的衰退。本文首先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基本理论,并通过回顾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至今对世界以及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分析了本次危机的实质和源泉,并再次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的真理性。

关键词:金融危机;现代经济

谈到至今尚未见底的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8月还是美国总统候选人的奥巴马讲过一句经典话语:“我们不是因为历史的意外才走到这一步,是华尔街的贪婪与不负责任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奥巴马的坦率在于他起码没有掩盖资本的贪婪本性。但如何不限于感受现象,而是深入思考在资本逻辑支配下构建起来的当今社会制度和世界秩序,是摆在西方国家思想界面前更为严峻的挑战。正是在面对这一挑战中,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国家出现了又一次复兴。因为历史又一次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危机和灾难的分析是不可替代的。从1929年的金融危机、1970年的美国股灾到2008年殃及全球范围的金融风暴,历史一再证明,危机的重复性爆发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表现。这些基本矛盾及其表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在19世纪就给予了科学解释。

什么是传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的发展,将产生两方面的矛盾:一是资本的本性决定了生产规模的无限扩大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从而使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现象成为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常态,这一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二是资本主义由市场自发调节的运行方式与社会经济按比例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会引起社会生产宏观上的比例失调,这一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因经济不能正常运行而爆发经济危机。

首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本次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生产过剩,正是生产过剩这一实质才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从现象上看,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索是美国的次贷危机。次贷危机是金融领域中的危机,其实质是实体经济中的生产过剩。美国次贷危机,全称应该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而顾名思义,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而言的。因为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他负债较重,所以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为次级按揭贷款。为什么这种次级贷款最终会引发金融危机呢?这是因为,次级贷款的对象是穷人,穷人是买不起住房的,要使穷人也能够买得起住房,就必须给他们贷款,有了贷款就能买房,就会对住房产生巨大的需求,从而刺激经济的发展。如果问题只是到此为止,也不至于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问题在于金融机构又把这种贷款通过一种金融衍生品,即“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卷”在金融市场上交易,也就是把住房抵押贷款权证卷化,由此形成了难以控制的金融交易。这样,一旦在第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引起链锁反映,造成整个金融链条的断裂而引发金融危机。

在现代经济中,以股票、债卷和各种金融衍生品为主要载体的虚拟资本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虚拟资本的发展一方面满足了资本不断逐利的本性,另一方面又导致了由此而带来的虚拟经济活动成倍扩大和虚假繁荣。由于虚拟资本不是现实资本,从而虚拟经济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发展严重脱节。这种脱节具体表现为由虚拟经济所产生的巨大虚假需求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的假象,即由虚拟经济制造出来的需求假象诱导实体经济盲目发展。当社会信用链条在某一环节发生断裂,首先爆发的就是金融危机或信用危机。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以货币危机或信用危机为先导的。当前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实质,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虚拟经济过度发展必然与实体经济发展造成严重脱节,并不可避免导致经济危机发生的客观规律是完全吻合的。一方面是由虚拟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巨大需求的假象使实体经济盲目扩张,另一方面,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又远跟不上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由此而爆发。只不过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实质,在现代金融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其表现不是生产出来的住房卖不掉,而是通过贷款已经得到住房的穷人无力现实地支付房款,即得到住房的穷人是通过信用方式来支付房款。因此,尽管从现象上看,生产出来的住房已经卖掉了,但实际上在实体经济领域中的生产过剩已经存在。当这种信用方式一旦发生了问题,其隐含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矛盾就显现为经济运行的现实矛盾,其实质仍然是生产过剩。

其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金融危机的发生是由于整个经济运行产生了比例失调,从而使经济不能正常运行。当前金融危机的爆发说明,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主义由市场自发调节的运行方式必然会引起社会生产宏观上比例失调的结论得到了进一步证实,自由市场经济已经不能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市场自发调节的盲目性已无法适应高度社会化生产的计划性要求,尤其是市场解决不了宏观经济协调运行的问题,以及实现经济发展所必须要解决好的社会问题。高度社会化的生产使经济活动越来越细化,这也使各种经济关系越来越复杂化,整个经济的运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要保证这一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出现问题,决不是市场能够做到的。更何况这一系统由于信用和金融关系的渗入,以及信用关系和金融衍生品的市场化而变得更为复杂,现在进入市场流通的不仅是有形的物质商品,而且有无形的以金融衍生品为载体的信用关系,这又极大地加大了经济运行的风险性。当这一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由于某一个环节,特别是金融环节上出现重大的问题,就会波及到整个系统不能正常运行,从而出现全局性的问题而产生经济危机。

在经济全球化中,由于经济活动的高度货币化、金融衍生化,使原来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领域中的比例失调,现在更多地表现为金融领域中的比例失调,实体经济领域中的比例失调与金融领域中的比例失调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的机制。实体经济中的生产过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金融领域的活动得到缓解,即信用和债务关系可以通过创造需求来缓解实体经济的生产过剩。但金融领域的活动在缓解实体经济领域比例失调的同时,又把这种比例失调转化为金融领域的问题,特别是当金融领域的活动出现失控的时候,不仅使金融领域的矛盾不断突出,而且又会加剧实体经济领域的比例失调。即信用和债务创造的需求不是有支付能力的现实需求,而是把未来几十年的需求变为当前需求,并以这种未来需求为基点进一步扩大现实供给,这就使生产过剩的矛盾更加严重。原来实体经济领域出现的比例失调,现在发展为实体经济领域和金融领域都出现比例失调。所以,源自于实体经济领域的生产过剩,在通过金融领域的活动得到缓解过程中,隐含着使这种生产过剩进一步深化的隐患。在现象上表现为金融活动的失控,实质是实体经济领域的生产过剩,金融活动的失控和实体经济领域的生产过剩相互交织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出现危机的一个新的特征。

综上所述,当前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绝不是靠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具体救市措施就可以彻底挽救的。所有这一切再次表明了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和寄生性,危机后的复苏只不过是酝酿着资本主义更深层次的矛盾,只会换来危机更猛烈的爆发,同时也表明了资本主义的暂时性以及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