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3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指导

张美芬

张美芬(玉溪市红塔区红塔区第二幼儿园云南玉溪653100)

【摘要】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指导是在尊重幼儿认知特点、发挥幼儿想象力的基础上,通过发现、感受、体验生活中美的同时,从多种教育方法、教育途径和教育评价中来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的欲望,从而提高幼儿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美术素质。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指导

幼儿美术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陶冶情操、激发美感、发展个性,促进幼儿观察力、思维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是一项集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为一体的创造性活动。本文从尊重幼儿美术认知特点、引导幼儿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丰富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以及评价方式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指导。

1.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营造平等和谐的创作环境

平等和谐的创作环境是幼儿独立、自主、大胆地进行绘画创作基石,只有建立在尊重幼儿认知特点上的美术教育活动,才能营造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氛围。幼儿的认知特点主要有:首先,幼儿年龄小、美术活动易受空间知觉的影响,不懂得空间位置的透视和遮挡关系,因此常常把远的人物、景物画在上方,近的画在下方,把自己喜爱的画在中间,不喜爱的缩小和忽略。其次,幼儿喜欢色彩鲜艳明亮,喜欢用强烈的对比色来表达自己的作品,认为这样表现才美、才漂亮。再次,幼儿年龄小,小手肌肉群发展不完善,对物体的认识和表现手法都较单一,绘画特点是“神似”而不是“形准”。因此教师在指导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时,不要限制幼儿选材和用色,不要单纯的用“象不象,对不对”来评价幼儿作品,要鼓励幼儿大胆使用自己的喜欢色彩、画出自己心中的图案、说出他的所思所想。要聆听幼儿的声音,鼓励幼儿讲出自己的作品内容或对他人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要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创作环境,只有平等、和谐的的创作环境中,幼儿才能畅所欲言的抒发出自己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绪情感。反之幼儿就只会模仿老师或重复同伴的作品,他们已熟悉的技能就会慢慢变成老套路,作品就会因缺乏个性品质和创造力而失去生命力。曾在一次大班“美丽的大海”的美术活动中,有个幼儿把海底涂成一块黑色,没有任何生物,当他介绍自己的作品时,他说是鱼儿们在玩捉迷藏的游戏躲到大礁石后面了,而礁石是黑色。如果没有一个平等和谐的活动平台,幼儿就不能大胆讲解自己的作品,而教师又不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创作特点,那我们就会以为这个幼儿是在故意捣蛋,而我们的评价也许就会损伤到幼儿的自尊心和创作欲望了。一个人的作品如果总是被别人指正,那他就会不再相信自己的所看到的、想到或感觉到的事物,只会想方设法迎合他人,模仿他人,说别人想要听的话,画别人要想的看画,久而久之就会对美术活动失去兴趣和信心,幼儿的求知欲、想象力、好奇心也就会因此被磨灭殆尽,一听到美术活动就会说:“老师我不会。”

2.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

在自然和生活中积累创作素材。画家创作要收集素材,幼儿绘画也如此,幼儿时期的思维是直接行动思维,是在看、听、摸、闻和实践操作中通过感受、体验先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再慢慢地由依赖实物思维变成依靠头脑中表象思维创作,表象越丰富,可供选择的素材就越多,作品就更具有深度和广度。“美”是幼儿创造的动力和源泉,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是幼儿丰富表象的来源。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整合教育资源,挖掘生活中美的因素来丰富幼儿的表象。不能仅限于课堂模式的教育,要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让幼儿感受大自然赋予的美景,天空的蓝,花儿的鲜、草儿的绿、动物的可爱……走进生活,观察我们身边熟透环境,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幼儿园、我们家园、我的朋友、我喜欢的小动物……他们哪里美,为什么美?说一说、画一画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图案、自己喜欢的衣服、喜欢的老师,说说他们美在哪?让幼儿在画画、说说中对色彩搭配、物体对称与协调以及人的心灵美、行为美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感知体验,丰富幼儿的表象,提升幼儿发现美、感受美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美术素养。

放飞幼儿想象,激发幼儿创造出独特、新颖的美术作品。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是人在感知客观事物和已有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人创造性的对平常性材料进行不平常的综合,它具有独创、独立和新颖的特点,正如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幼儿想象力丰富,在他们的笔下,人会上天、树会说话、鱼会飞翔……但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已有知识不丰富,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运用讲解分析来提高幼儿理解能力,也是发挥幼儿想象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充分的讲解和引导,能加深幼儿对作品的意境与主题理解,达到“人画合一”的境界。如在画“美丽的公园时”,要让幼儿展开想象:假如你是一只蝴蝶,你希望花园有什么?假如你是一位老爷爷,你希望花园里有什么?假如你是一个园丁、一个设计师,你又会怎样来打造你的公园?这样有利于让孩子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让他们对作品的感悟进入到更深的层次,画面才会丰富多彩。另外幼儿身边熟透的人或事是幼儿表象经验较为丰富的内容,也能较好的发挥出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又如,在指导幼儿画“我的家”这一主题内容的时候.可以要求幼儿不局限于家中现有的物品,而是鼓励其大胆想象,什么样的家才是最好的,你希望你家里有什么?于是有的幼儿在自己家中加静化器,能静化生活用水,使生活用水能安全健康的重复使用,有的幼儿给房子加上翅膀,能带着家人自由飞翔、有的幼儿在家中设计机器人……这种教学放飞了幼儿想象、保拓展了幼儿的思维空间,为幼儿大胆、自主的创造出独特、新颖的美术作品的奠定基础。

3.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幼儿美术教育是以全面提升幼儿美术鉴赏感悟能力和表现能力为目标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有绘画、手工、泥工、拼图、粘贴等等。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过程是幼儿表达自己对生活和事物的理解与感受一种方式,他们会因感受和表现对象在造型与色彩方面的变化而得到情感的满足和情绪的宣泄,从而给他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成功的自信。基于此,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来进行美术教育活动是激发幼儿创作欲望有有效途径。首先,随着社会发展,单一的学科活动已经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应与其他领域教育相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美术活动教育价值的实现,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应善于借助音乐、健康、语言、科学等领域的特点来与美术教育活动进行有机整合,让幼儿在优美的乐曲中来画音乐、在悬念的故事情中绘画的不同的故事的结尾、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性质及运用……让美术教育活动在注重符号表达这一共同追求中挖掘出幼儿创造的多重空间。如在科学活动水与油相溶于否的探究活动中,在幼儿了解到油不溶于水这一特性后,我曾利用这一特性在一张事先用白色油画棒画好天鹅画纸上,用水粉颜料涂上蓝色底板,这样,一幅美丽的白天鹅图案就跃然纸上。孩子们表现得很惊讶,很好奇,也很激动,说出许多关于这一特性在生活中应用。在美术活动“我会变”这一主题的活动中,我首先让孩子思考我的什么地方会变?怎么变?并引导幼儿运用表情与动作随着音乐自由大胆的摆出各种造型,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中留下了同伴们各种各样的、生动具体的人物形象,最后鼓励孩子运用美术的手法将它们表现出来。这样,幼儿作画时,就能无拘无束,大胆创作,创作的画面就会形态各一,内容丰富。多学科的融合在为幼儿提供多角度创造的途径同时,激发了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促进幼儿的想像与创造发展,从而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

其次,在指导幼儿手工活动的过程中,把作品融入情感和美的因素,也能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的欲望。如教幼儿折纸的时候,要求幼儿对作品进行的命名和装饰.使一只狗、一朵花儿不仅是一幅美术作品而且是幼儿一个梦想的寄托,一份心愿的祝福。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的欲望,可大胆利用废旧物品进行美术教学,让幼儿掌握更多的表现美的途径和方法。如在干净瓶子、纸杯、盘子、扇子、树叶、蛋壳、纸巾等材料上,通过剪贴、粘贴、添绘等手法,不仅能创造出一件件妙趣横生的幼儿作品,而且还能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创作的兴趣和欲望,一件件充满童趣的作品,虽然还显得较为稚嫩,但是无不凝聚了对幼儿美的感受与表现的结果。

再次,不同的绘画材料也能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厚薄不一、软硬不同、颜色多样的纸张卡纸、彩纸、砂纸、纸板等,油画棒、水彩笔、毛笔以及不同的创作技法的运用等都能给幼儿带来不一样的绘画创造体验,从而激发幼儿浓厚的绘画兴趣。让幼儿尝试使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或工具创作同一主题的绘画,由此产生的油画棒画、水粉画、线描画、水彩画、版印画、吹画、水墨画等可以充分展现出不同绘画材料作品的奇妙影响,从而能够强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想像与创造的冲动和热情。如在一次中班美术课上,我用纸团沾上不同颜料的在画纸上通过点按、拖拉、轻擦、添画等方式作画,产生了很美、很奇特的画面效果,幼儿们表现得异常惊讶和好奇,情绪非常激动,想出了许多办法,有的说要用树叶画画、用玩具画画、用瓶子画画、用纸杯画画……孩子们的情绪全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自由选择了各种准备好的工具材料进行创作,潜在的艺术本能被激活,创作的热情就充分显示了,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大胆的想象,尽情的表现。

4.实施多样化评价,提高幼儿美术素养

评价是美术活动重要组成部份,没有评价美术活动就等同于一棵树只开花不结果。幼儿美术活动评价得当,能较好的保护幼儿自尊心,激发幼儿大胆创作的欲望。在活动中,为不影响幼儿创作思路,教师用一个微笑、一个手式、一个眼神来鼓励、肯定幼儿,让评价伴随幼儿的整个创作过程这就能让幼儿及时得到他人的鼓励和启发,从而思路更开阔、想像更丰富、表现更大胆。活动结束后可以幼儿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的进行。自评能为幼儿提供向他人介绍自己作品和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机会,也是教师和其他儿童聆听其心理世界、培养幼儿自信大方品质的重要途径。同伴间的互相评价则能让孩子通过对比,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互相学习中取长补短,引发新思考,获得新知识,创造新方法。教师评价具有导向性,它能激发幼儿创作和表现的欲望,但这种评价必须建立在与孩子的充分交流和了解幼儿艺术表现的特点,理解稚拙是幼儿艺术表现的突出特征、读懂幼儿作品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的用“对不对”、“象不象”去衡量和评价。同时,教师千万不要轻易动手去改动幼儿的作品,不足之处要努力启发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修正,这不仅能够逐步培养幼儿的洞察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形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而且能够进一步激发其创造力,保持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

总之,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促进幼儿观察力、思维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把握幼儿表现特点,调整教师组织指导策略,鼓励幼儿大胆运用美术手段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是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