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指导

马熙正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50200)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曾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工作目标,并且强调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在就业领域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一新的更高要求,给广大高校毕业生带来了更多、更美好的期待与憧憬,也给辅导员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就业指导;辅导员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职业工作指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大量大学毕业生作为新生劳动力涌入劳动力市场,对人力资源配置和流动有着重要影响,大学生就业是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各个辅导员老师则应各司其职,尽其所能,帮助应届毕业生找到属于他们的蓝天。

一、什么是更高质量的就业

从宏观角度看,更高质量的就业主要是指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良好的就业能力、合理的就业结构、和谐的劳动关系等。国家不仅要注重就业规模的持续扩大,还要注重就业质量的不断提升,增强就业的稳定性、合理性和可预期性。从微观角度看,用人单位与求职者能够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进行双向选择,劳动者学有所用、职业稳定,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单位与个人实现双赢乃至多赢局面。从理论层面看,更高质量的就业,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等同于目前国际社会普遍采用的一个概念———“体面劳动”,其含义是,通过促进就业、加强社会保障、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以及政府、企业组织和工会三方的协商对话,来保证广大劳动者在自由、公正、安全和有尊严的条件下工作。

从实践层面或经验层面看,“更高质量的就业”一旦与个人的求职、工作经历联系在一起,便具有了主观色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与回答,但作为“新生代打工者”的当代大学毕业生在这个问题上也具有相当高的趋同性。从媒体报道及一些网上调查结果看,现今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远比他们的前代人多元而又亮丽,他们强调较多的是:满足自我需要、实现个人价值的职业,更稳定的工作、更好的收入及福利待遇,权益有保障、发展有空间,等等。薪金虽然也是他们考虑的一大因素,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个人喜好、满足自我需求则被许多人所看重,“归属感”和“幸福感”更重要。

有媒体报道,最近几年,原本只在沿海发达地区存在的“用工荒”也开始在我省出现。走在省城街头,各类招聘广告醒目且具诱惑力,但应聘者寥寥,或者干不了几天又走人了。一边是用工荒,另一边却是找工作难。一些大型招聘会上围观者众、应聘者寡,有些大学毕业生宁肯在家呆着,也不愿从事生产、服务一线的艰苦工作。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除了以前大家常说的劳动力供需总量矛盾与“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结构性矛盾外,就业观念陈腐、就业环境恶劣、就业质量不高等原因亦不可小视,尤其是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难度不小,任务艰巨。

二、大学生现阶段就业大形式

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2016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可能只多不少。大学生的就业春天不会来临,他们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内外经济增速趋缓,将对就业产生一定影响中国经济整体仍处下滑周期中,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和结构的调整,客观上会对劳动者就业结构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就业总体规模产生挤压效应,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社会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中高层次的人才严重短缺,社会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呈现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层次重心上移的趋势。在毕业生就业中研究生已越来越“抢手”,本科生还能基本平衡,专科生则较明显地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高校、科研单位、大机关、大公司已经基本上以接收硕士生博士生为主,甚至连一些中小型单位都开始希望多接收研究生。这种社会现象致使现在不少用人单位存在“人才高消费”的错误观念,盲目追求高学历人才,因而对毕业生的需求出现扭曲,人为地制造了就业难。

而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仍然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要难题。毕业生们普遍感到“找不到理想的单位”,而同时有许多基层一线的用人单位急需人才但又招聘不到毕业生,这就反映出毕业生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仍较普遍,目前毕业生中间以事业发展为重的并不占多数,而是普遍希望能到那些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企业等大单位工作,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生活待遇好、有出国机会,甚至离家比较近等等。

目前,大学生就业可谓“内忧外患”,无论是对大学生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都带来了很大影响,亟待解决。

三、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就大学生而言,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确立明确的就业目标,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尤为重要,需要一个连续的、长期的发展过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作,辅导员要树立全程化就业指导理念,分阶段,有侧重的开展工作,贯穿大学生生活的始终。因为高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和教育环境的具体性,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应从建立健全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开始,学校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求,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努力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全面支持。

辅导员老师应紧跟时代发展,明确国家、社会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政策,如:近年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以我省为例,主要的政策措施包括: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分别参加“青南计划”、特岗教师、“三支一扶”、到村任职等服务基层项目;采取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加强对创业大学生的指导、服务及金融支持;建立并逐年扩充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业实名登记制度;对纯农牧户、城镇困难家庭等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援助;实施藏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计划;由政府牵头举办专场招聘会,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多种形式的双向选择交流平台等等。省属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逐年上升的数据表明,这些政策措施的积极效用正在逐渐显现。

今后一个时期,辅导员老师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等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在扩大就业规模的同时,还要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改善用人单位就业环境,加强劳动执法司法,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等举措,不断提高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肖婧〔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指导〕,华人时刊,2013.12(下)

[2]王洪宁,史上最难毕业季来临,搜狐时经,20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