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效果评价

黎石柱

(广西梧州市藤县人民医院检验科543300)

摘要:目的研究对肝硬化患者实施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后,其血小板各指标水平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情况。方法将我院2017月-2019年4月内的6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是否出血为分组标准,出血者30例设观察组A,未出血者30例设观察组B;同时选取该时段内我院体检健康者30例设对照组;分析探究①对照和观察两组、②观察组A、组B两组血小板各指标、凝血酶原时间。结果其一:①比较平均血小板体积,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②比较血小板计数、大血小板压积,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③比较凝血酶原时间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④比较血小板分布宽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其二:①比较血小板计数、大血小板压积,观察组A低于观察组B,P<0.05。②比较血小板分布宽度,观察组A高于观察组B,P<0.05。③比较平均血小板体积,观察组A高于观察组B,P<0.05。④比较凝血酶原时间,观察组B低于观察组A,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通过血小板指标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检验,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肝硬化;凝血酶;血小板;临床价值

慢性肝炎会导致肝炎病毒在体内进一步复制,不断损伤肝脏组织,导致其纤维化,最终成为肝硬化。肝硬化属于临床常见的弥漫性损害性疾病,现阶段,在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该病临床发病率逐年攀升。一旦发病,会导致患者并发多种危险并发症。肝硬化伴出血,则属于该疾病患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情况较严重者甚至会死亡。调查发现科学的检测患者实际病情,可为后续控制疾病带来积极影响[1]。由此可见,对肝硬化患者早期施以科学诊断至关重要。该研究选取我院90例人员展开研究,旨在分析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月-2019年4月内的60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体检健康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A(n=30):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5:15),年龄区间48-78岁,平均年龄(63.59±11.47)岁。观察组B(n=30):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6:14),年龄区间48-77岁,平均年龄(63.14±11.25)岁。对照组(n=30):男性/女性(14:16),年龄区间48-79岁,平均年龄(63.99±11.45)岁。比较三组90例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仪器设备:希森美康CA-1500全自动血凝仪、XE-2100和XN-2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相关配套原装试剂和质控品。

入院后第二日,清晨,患者空腹状态下,采2mlEDTA-K2抗凝静脉血,摇匀后检测血常规。采1.8mL静脉血加入含构椽酸钠抗凝剂真空负压抗凝管中混匀后,用转速为3000r/min的速度离心操作10min,取血浆进行凝血酶原时间检测。

1.3观察指标

1.3.1分析探究对照、观察两组血小板各指标(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压积)水平、凝血酶原时间[2];

1.3.2分析探究观察组A、组B患者血小板各指标水平、凝血酶原时间;

1.4统计学

SPSS22.0软件,其中连续性变量资料“t”计算,年龄等正态定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定性数据用“2”核实,百分比形式(%)表示。两组患者所产生的全部数据资料以P<0.05表示统计学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阐述对照、观察两组血小板各指标水平、凝血酶原时间

①比较平均血小板体积,观察组高,P<0.05。②比较血小板计数、大血小板压积,观察组低,P<0.05。③比较凝血酶原时间观察组高,P<0.05。④比较血小板分布宽度观察组高,P<0.05。见表1。

3、讨论

肝脏在机体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凝血因子在肝脏内合成,纤维蛋白在肝脏内溶解,所以从调节机体凝血、抗凝血系统平衡作用来说,其他脏器无法替代肝脏的作用。近年来,市场化经济体制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致使饮食结构不断转变,且饮酒人数越来越多,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使临床肝硬化患者发病率逐年攀升。据不完全统计,病毒性肝炎是目前我国临床最常见的肝硬化病因,其中又以乙型病毒性感染最为典型[3]。而免疫疾病、药物影响等其他因素也会引发肝硬化,可见,对患者施以科学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凝血酶原时间,简称PT,是指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因子(兔脑渗出液)后,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导致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目前临床通过凝血酶原时间变化来判断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凝血酶原时间长,证明患者肝细胞损伤较重、出血率高。

机体内成熟的巨核细胞会产生血小板,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均属于血小板指标;其中血小板大小是典型的血小板指标,且该指标可有效反映巨核细胞代谢情况;剩余的指标,也会对血小板功能产生直接影响。研究证实,肝硬化患者,机体血小板功能存在明显障碍。究其原因:其一,骨髓巨核细胞会受肝炎病毒的抑制,因此导致骨髓产生的血小板计数水平明显降低。其二,疾病会导致机体脾功能明显亢进,从而增强对血小板的破坏[4]。由此可见血小板指标参数可以帮助临床工作人员更好的判断肝硬化患者出血情况。

该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大血小板压积低,剩余血小板指标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A患者血小板计数、压积等指标较组B低,P<0.05。分析凝血酶原时间,组A高出组B,P<0.05。上述数据均证实了,对肝硬化患者实施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效果显著,故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廖艳辉.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对肝硬化疾病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2):2248-2249.

[2]孙恒寿.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对肝硬化疾病患者诊断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4):8576-8576.

[3]苏日古格,孟宪梅.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33(7):18-21.

[4]崔洁.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对诊断肝硬化疾病的临床价值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8,31(4):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