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个性化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贾彧馨

贾彧馨

成都市温江区第三人民医院611130

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2019年4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200例,采用双盲法分为甲组(个性化护理)和乙组(常规护理),各100例,护理2个月开展随访观察效果。结果:甲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00%,低于乙组的18.00%,护理后,甲组抑郁评分及精神健康评分均低于乙组和同组护理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抑郁症

抑郁症是临床精神科常见疾病,主要由遗传、细胞因子、性激素、神经营养因子等因素导致[1]。患病后,患者可出现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等症状,部分严重者可出现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损害。目前临床针对抑郁症患者并无准确治愈措施,患者治疗过程中仍旧会出现不适感及抵触行为,故而有必要辅以护理干预[2]。本院围绕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开展研究,就100例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7月-2019年4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200例,采用双盲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100例。甲组男52例,女48例,年龄16-66岁,平均(41.8±1.3)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3.2±0.4)年;乙组男53例,女47例,年龄15-66岁,平均(41.7±1.4)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3.1±0.3)年;两组一般资料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甲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患者患病后可出现持续性情绪低落,严重者可出现强烈自杀或自残行为,故而护理人员应将患者安排在监护病房中,并对其病情及情绪变化进行检测,及时评估患者行为及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同时,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深入交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协助其正视自己的过去,意识自身的不足及性格缺陷;如患者有绝望、悲观、厌世等情绪,则加强对患者的关注,时刻警惕其出现自杀自残行为,多向其讲解积极生活的案例,提高其生活积极性;护理人员对患者饮食及生活习惯进行讲解,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饮食干预计划,开展个性化饮食指导,如患者存在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等情况,则耐心讲解饮食重要性,并协助其进食;生活方面鼓励患者日间离床活动,积极参与社会群体活动,建立与生活及生命的联系,从而改善其身心状态。乙组采用常规护理。

1.3研究指标

护理2个月开展随访,观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前后抑郁评分、精神健康评分。

采用HAMD量表判定抑郁,以问卷调查方式开展,项目:自制力、疑病、性症状、全身症状、精神焦虑、激越等,严重抑郁:≥35分、轻度或中度抑郁:20-34分、有可能抑郁:9-19分、无抑郁:<8分[3]。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患者心理健康程度,分值450分,由无、很轻、中等、偏重及严重对应1-5级评分,项目:情感、思维、行为、感觉、生活习惯、意识、人际关系、饮食睡眠,分值越低心理越健康[4]。

1.4数据处理

采取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x±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独立配对t值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甲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00%(2/100),低于乙组的18.00%(18/10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以往临床针对抑郁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多采用常规护理,即通过对其行为及心理进行监测,出现不良行为及时给予制止,并协助临床指导患者用药。虽然能够借助药物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改善,但整体干预效果不佳。个性化护理是临床一种针对患者需求为核心的护理模式,能够结合患者个人需求拟定护理措施,以患者为出发点拟定护理措施,最大程度对其身心状态进行改善,从而确保治疗顺利实施[5]。本研究结果,甲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患者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发生率(2.00%),低于乙组的(18.00%),且抑郁及精神健康评分均处于良好范围之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将个性化护理应用于抑郁症患者中,护理人员能够充分分析患者需求,合理满足其身心需求,并给予其正确指导,确保治疗及临床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在抑郁症患者中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可改善其精神状态,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联生,潘菊华.香附及其复方抗抑郁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05):162-164.

[2]叶南燕.探讨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2):134.

[3]孔令明,牛威,姚高峰,等.抑郁症预后与circRNA表达水平、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J].精神医学杂志,2017,30(04):31-34.

[4]黄发妮,郭伟,贺定翠,等.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02):159-161.

[5]姚亚香.在抑郁症患者中应用个性化护理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7,7(18):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