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模式下的宜居城市空间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TOD模式下的宜居城市空间发展

赵楠卢美婷

广东宜居城市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510030

摘要:以城市空间发展的宜居性为视角,指出我国城市空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利益驱动的粗放型发展和道路引导的蔓延式发展所带来的不宜居性。要解决上述问题,亟需得出一种新的空间发展模式加以指导和约束,从而引入了TOD模式,详细阐明TOD为何是一种可持续的空间发展模式及其对促进城市空间宜居性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空间发展;宜居性;TOD

1.城市空间发展的宜居性内涵

1.1城市空间发展

近几十年来,城市空间结构越来越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高层建筑、高架路、空中花园、人行隧道、地铁、屋面广场、地下商城、建筑中庭和室内步行街等要素,在人们的生活经验中越来越普遍,城市空间有朝着立体化和复合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构架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总体结构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但是内外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给城市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规划必须具有足够的远见,为城市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预留空间。

1.2宜居城市发展的内涵

宜居城市的内涵包括六个层面,即宜居城市应该是一个环境健康的城市、安全的城市、自然宜人的城市、社会和谐的城市、生活方便的城市和出行便捷的城市(图1):

(1)健康的城市要远离各种环境污染或有害物质的潜在危害,具有新鲜的空气、良好的水质、干净的街区、安逸的生活环境;

(2)安全的城市应具备健全的防灾与预警系统、完善的法治社会秩序、安全的日常生活环境;

(3)自然宜人的城市应拥有舒适的气候、良好的绿化环境、可接近的水域、适宜的开敞空间;

(4)社会和谐的城市应具有包容和公正精神、尊重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5)生活方便的城市应具备便利的、公平的和健全的公共服务设施,人人都能享受到医疗、教育、购物等生活设施带来的便利;

(6)出行便捷的城市要以公交系统优先发展为核心,倡导绿色出行。换言之,宜居城市应该是一个安全的、环境宜人的、公共服务设施方便的、社会和谐的、地域特色鲜明的城市。

2我国城市空间发展的特点与问题

我国目前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用地及空间发展迅速,而这种过快的用地发展又多表现为粗放的、外延式为主的土地利用模式,主要表现是在以各类“开发区”建设为主的郊区,非城市建设用地迅速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伴随着开发区的建设,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各城市又兴起一股建设大学城的浪潮,而且发展迅速。我国城市除了表现出粗放的、外延发展为主的空间发展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城市空间发展体现出强烈的道路设施为先导的特点。根据土地使用价值和可达性的关联效应,道路扩张必然带来沿道路两侧的土地利用,在缺乏公共交通的前提下,必须通过修建更多的道路满足不断增加的交通需求,而新增加的道路又会引发两侧新的开发,从而形成循环,最终导致开敞空间被城市用地填满。

3宜居城市建设的基本理念

3.1倡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宜居城市建设首先应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城市开发和建设要遵循城市自然环境的格局,不破坏自然本底的基本特征,将城市经济和社会活动有序融入城市的山、水和绿地等自然系统中,最大限度地尊重城市自然机理。其次要确保城市经济的高效和稳定,城市的发展应在资源最小利用的前提下,使城市经济朝着更富效率、稳定和创新方向演进。第三要要促进城市社会的公平和共享,城市社会发展要让人人都感到自己生活的环境是安全的、愉悦的,每个人被赋予相应的权利和自由,城市中每个居民都能共享发展带来机遇和成果。

3.2追求以人为本

宜居城市建设要凸显人在城市的主体地位,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想。换言之,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首先是把城市发展和建设从重视经济增长转向为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从重视物质和实体空间的建造转向为城市精神和城市人文思想的塑造。其次,城市规划和建设要围绕“人”展开,人既是城市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的实施者,也是直接的服务对象,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置、交通道路设计等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行为活动规律和特征。

3.3城市管理要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

城市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城市的各种设施和机构有序运转,能够给不同群体居民提供和谐相处、平等发展的机会,满足居民物质和文化需求。

4TOD模式下的宜居城市空间发展

4.1香港新市镇“TOD”开发经验

(1)以站点为中心高强度土地开发

以站点为中心进行高强度土地开发。香港地铁的成功同车站和车辆段上的高密度物业开发密不可分。港铁公司在修建轨道时,积极与其他开发商共同开发车站及车辆段的上盖空间,兴建大量的住宅及商用物业,并管理已经建成的物业,保留部分商用物业作投资用途,从而实现增值。

(2)以站点为中心构建步行系统。

香港地铁开发非常强调缩短居民自居住区步行至地铁车站的出行时间。港铁公司在地铁站周边地块的开发过程中,始终将步行交通与地铁车站的便捷接驳放在首要位置,并将一这理念推广至全港所有车站。

(3)以站点为中心构建多交通形式无缝衔接.

通过与其他交通方式“无缝衔接”的轨道车站,提高轨道车站覆盖范围。依托轨道车站,专门规划了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将轨道交通与公共交通巴士、专线巴士、的士等整合在一起,并规划了轨道交通与小汽车和自行车的“P+R”换乘设施。

4.2瑞士斯德哥尔摩–星状规划

斯德哥尔摩所推行的"星形城市"发展规划成为TOD策略的典范。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欧洲低碳型城市,它曾在2010年被欧盟委员会评为"欧洲绿色之都。"该城市规划发展的特色之处在于,围绕市中也在周边建设了大量的卫星城,通过完善的轨道交通将市中也与卫星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城市形态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必的转变,有效的抑制了城市开发过程中的无序扩张,实现了人口的合理分流。

斯德哥尔摩在公共开放空间的总体规划中确定了T0D引导下的用地布局策略,对市中心和新建卫星城站点周围的止地进行了立体化和综合性开发,通过良好的设计形成了集商业、办公、住宅、公共休闲一体化的用地布局,特别是围绕着站点周围开发了大量高品质的公共开放空间,作为人们日常休闲娱乐和开展社交活动的公众开放型场所。

4.3丹麦哥本哈根–指状规划

哥本哈根对TOD理念的推崇主要体现在它"指状城市"的发展规划上。在TOD开发区内,由核必城区向外呈放射状布局的交通线与周边的止地开发结合起来。同时,混合式的土地开发策略形成了大规模的城市综合体,满足广大市民日常对居住、办公、购物、休闲娱乐的一体化需求。哥本哈根一直倡导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开发理念,强调在每个"手指"之间营造大面积包括自然和人工改造的绿色开敞空间,其目的是增强公共空间的活力和吸引力。

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城市土地资源过度浪费的现状,借鉴上述香港紧凑混合型的城市用地布局经验,一方面,可加大我国土地开发的集约化程度,最大程度的发挥土地有效能;另一方面,可实现土地利用形态的多元化发展,进而带动周围止地价值的提升。因此,打造一个功能复合的紧凑型TOD社区。

结束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城市空间是宜居城市的物理实现要素之一,为了建设宜居城市,就必须因地制宜建设一个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而在这个过程中,TOD模式的运用能更好的推动整个城市的发展进程,并对市场的自发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明白建设城市公共空间是为了满足人交流的需求,从而更好的提升整体宜居性。

参考文献

[1]朱才斌,陈勇.试析土地有偿使用与城市空间发展[J].人文地理,1997(3):43-46.

[2]洪世键,张京祥.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背景下中国城市空间发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9(3):89-94.

[3]张明,刘菁.适合中国城市特征的TOD规划设计原则[J].城市规划学刊,2007(1):91-96.

[4]黄建中.特大城市用地发展与客运交通模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罗伯特?瑟夫洛.公交都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陈行-.从香港新市镇开发看“TOD”规划理念[M].重庆:重庆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重庆4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