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护理

/ 2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护理

洪海燕

洪海燕(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医医院163311)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7-0264-02

1护理评估

1.1健康史

1.1.1病原菌致病菌随地区和年代而各异。我国以葡萄球菌最多见,其次为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近年来由于NICU的建立,各种侵入性医疗技术的开展、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的提高,使机会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即绿脓肝菌)、厌氧菌、耐药菌株感染有增加趋势。

1.1.2感染途径①产前感染:孕妇菌血症时致病菌经胎盘侵入血循环而感染胎儿;羊膜囊穿刺术等操作不慎亦可致胎儿感染。致病菌以大肠杆菌多见。②产时感染:胎膜早破、产程延长时阴道细菌上行导致胎膜、脐带和胎盘炎症,胎儿吸入污染的羊水;产时医疗操作污染。致病菌以大肠杆菌多见。③产后感染:细菌经脐部、皮肤、黏膜或呼吸道、消化道侵入血液,以脐炎所致者最常见。近年来医源性感染亦有增多趋势。致病菌以葡萄球菌多见。

1.2身体状况

新生儿败血症无特征性表现。产前、产时感染多在出生后3日内发病;产后感染多发生在出生3日以后。一般表现为反应低下、嗜睡、拒食、不哭(所谓“四不”症状即不吃、不哭、不动、体重不增)和体温不稳定。若出现病理性黄疸、休克表现、肝脾肿大、出血倾向的同时有皮肤感染病灶,应高度怀疑新生儿败血症。严重者可并发肺炎、化脓性脑膜炎等。

1.3心理、社会资料

评估患儿家长对本病病因、性质、预后的认识程度;病情轻者,家长易忽视,重者可引起死亡,而且治疗时间长、费用高,家长会产生自责、恐惧及焦虑心理;或是在就诊中患儿所出现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致使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使家长对医护人员感到不满意及不信任,出现抱怨情绪。故应注意评估患儿居住环境、家庭卫生习惯、经济状况及家长的心理反应等。

2护理措施

2.1维持体温稳定的护理①发热时,调节环境温度,松开包被,供给充足的水分,或温水浴,体温即可下降。新生儿不宜用退热药、温水擦浴、冷盐水灌肠等刺激性强的降温方法,否则易出现体温过低。②体温过低时,及时保暖或置入暖箱,使体温恢复正常。③体温波动大时,1~2小时测体温一次,物理降温后半小时复温,体温平稳后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病情稳定每天测体温2次,并记录。

2.2清除局部病灶促进皮肤早日愈合,防止感染蔓延扩散。脐部感染时先用3%H2O2清洗,再涂碘伏;皮肤小脓疱可用无菌针头刺破(刺破前后用75%的乙醇消毒);口腔溃烂时用4%硼酸水冲洗,并多喂开水。

2.3营养不足的护理感染可导致摄食不足(拒乳)和消化吸收障碍(呕吐、腹泻)以及代谢消耗过多,极易发生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出现营养不足。故应坚持母乳喂养,少量多次,耐心哺喂。体弱者,鼻胃管喂乳或静脉高营养液或输入血浆、清蛋白、鲜血等,以补充能量;每日测体重1次,可作为观察疗效和喂养情况的评估标准。

2.4预防化脓性脑膜炎(或肺炎)的护理

控制感染的护理:①清除局部感染病灶,如脐部感染、皮肤脓疱疮、尿布皮炎等;②按医嘱静脉输入有效抗生素,杀灭病原菌,控制感染。抗生素应联合应用,静脉给药、疗程足够。病原菌不明者一般选用氨苄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病原菌已明者可按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对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或出生3日内发病(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可能性大)者,联用氨苄青霉素和氨基糖苷类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或出生3日后发病(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可能大)者,联用耐酶的青霉素和氨基糖苷类,其他如万古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头孢唑啉亦可选用。对绿脓杆菌可用丁胺卡那霉素;厌氧菌可用甲硝唑;衣原体、支原体用红霉素;链球菌用青霉素G。并发脑膜炎时应选用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本病用抗生素疗程约需10~14日或更长,故应注意保护静脉。同时应保证抗生素有效进入体内,尤其是青霉素类药物,一定要现配现用,确保疗效;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注意药物稀释浓度及对肾脏的影响,按时检查尿液;③按医嘱输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免疫球蛋白(早产儿)、换血(极重症者),以提高患儿抗病能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健康指导

3.1防治孕母感染,分娩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羊膜早破超过12小时时可给孕母抗生素,预防新生儿产前和产时的感染。

加强新生儿护理,注意皮肤黏膜的清洁,保护皮肤黏膜的完整,勿用不清洁的布擦拭或挑割新生儿口腔。注意脐部的清洁与护理,如皮肤或脐部有化脓性感染时,及时用抗生素。新生儿接触的物品均应消毒。与有感染者隔离。

3.2告诉家长若孩子发生脐部、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时,应及时、彻底医治。向家长解释使用抗生素治疗本病需较长时间才控制感染,对患儿康复应有耐心及信心。

参考文献

[1]曹莎丽.新生儿的特点及其护理[J].健康天地,1995年05期.

[2]汪建娟,赵颂秋.新生儿败血症38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年05期.

[3]李华.新生儿综合护理的体会[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