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阻滞治疗腰腿痛100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硬膜外阻滞治疗腰腿痛100例分析

张鸣

张鸣

(甘肃省礼县第一人民医院742200)

【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注药治疗腰腿痛的效果分析。方法:采用硬膜外阻滞治疗,穿刺点多在病变的上一间隙,选12号硬膜外穿刺针进行,穿刺成功后分别注入曲安奈德注射液,2%利多卡因,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结果:100例腰腿痛患者经硬膜外阻滞治疗结果如下:16~39岁年龄段患者显效、有效率之和为98.3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0%;40~59岁年龄段患者显效、有效率之和为95.2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0%;60~85岁年龄段患者显效、有效率之和为92.8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0%,以年轻、病程短、腰椎间盘突出者治疗效果最佳。结论:硬膜外阻滞治疗腰腿痛是目前比较确切和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关键词】腰腿痛硬膜外阻滞曲安奈德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3-0176-01

研究表明,人一生中,大约有80%的人群经历过腰腿痛,其中95%的人可在疼痛出现后的几个月内自行恢复,而部分患者则转变为慢性疼痛(疼痛时间持续≥3月或6月)。

在慢性腰腿痛患者中,23~48%可自愈,但高达30~70%一年后症状则明显加重,其中5~15%的患者需接受手术治疗。外国有一项研究显示参与调查的84个风湿病专科实施硬膜外腔注射治疗比例高达65%,而在1994~2001年间美国接受硬膜外腔隙注射治疗人数则由553/100000上升至2055/100000,硬膜外腔注射治疗已成为美国治疗慢性腰腿痛最常用的微创手术。

2011年至今我院疼痛门诊诊治腰腿痛100例,注射后疼痛消失76人,疼痛缓解,16人,总有效率92%,疼痛无缓解,6人,为无效,占6%。

硬膜外阻滞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入硬脊膜外间隙,阻滞脊神经根部,使其支配的区域产生暂时性麻痹,对严重贫血、高血压及心脏代偿功能不良者慎用,严重休克病人禁用,穿刺部位有感染病灶者及药物过敏者视为禁忌。

硬膜外间隙穿刺一般采用直入法进行穿刺,选择病患部位椎间隙或者附近椎间隙进行定位,在皮肤做深层侵润,局麻必须完善,否则疼痛引起反射性背肌紧张,增加穿刺困难。先用15G锐针刺破皮肤和韧带,再将硬膜外穿刺针沿针眼刺入,刺入的位置必须在脊柱的正中矢状线上,针尖穿透黄韧带时有阻力骤然消失感,提示进入硬膜外间隙,再用负压现象确定。置入硬膜外阻滞导管,回抽确定导管是否正确插入。

1资料分析

腰腿痛患者100例,男50例,女50例,年龄18—73岁,病史5天—20年,本组病人以腰腿痛,腰活动受阻,疼痛放射到单下肢或双下肢,以一例较突出,部分出现下肢麻木,有一例出现触地异感,由家人抬出,本组患者全部在中医科进行过针灸,理疗,按摩,牵引等治疗,症状未好转。

体查,腰部棘突,椎旁,骶部有明显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X线,CT,及核磁共振诊断的病种有:腰椎骨质增生18例,椎管狭窄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急性腰扭伤8例,腰椎间盘摘除术后腰痛2例,椎间盘变性并滑脱4例。

阻滞定位点:(1)按腰椎X线,CT片选在病变上一个椎间隙进针;(2)明显压痛点邻近椎间隙进针;(3)局限臀部骶尾部取骶管入路,大部分选侧入法穿刺,9号腰穿针针尖稍磨钝,以增加突破感,小针可减少再损伤机会。

硬膜外阻滞按硬膜外麻醉操作常规严格无菌操作。准备麻醉机,备急救装置,如气管插管,氧气,呼吸机,急救药品等。单下肢痛取患肢向下位,双下肢痛推药后平卧5分钟,留观30分钟无异常后离去。

2药物选择

曲安奈德注射液40mg,2%利多卡因2ml,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1.0mg,0.9%NS加至10ml,单次硬膜外腔注射,注射速度以病人能耐受胀痛为度。

3结果

单次硬膜外阻滞的症状消失76例,占77.1%需二次阻滞12人占12.5%,三次阻滞治疗4例占4.16%,6例因首次治疗及第四次治疗效果不佳而去外院治疗占6.25%。

4讨论

硬膜外阻滞治疗腰腰腿痛的机制是阻断痛觉神经的传导通路,阻断疼痛的恶性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消除炎性反应,松解粘连组织,本组配方中药物配伍妥当,曲安奈德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反应浸润和渗出,使细胞间质水肿消退,从而解除神经根受压,同时还能降低细胞膜通透性,减轻炎性反应。B族维生素具有营养神经组织的作用,消除炎性粘连修复神经鞘和促进组织再生。利多卡因注入后可直接侵润神经根,使疼痛立刻减轻,在松解血管平滑肌的同时还能使神经支配区的肌肉痉挛得以缓解,改善局部微循环,阻断疼痛传导的恶性循环,使受损组织得以恢复。

硬膜外阻滞不良反应少,有少数患者发生血压轻度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个别患者出现眩晕、胸闷,可让患者平卧休息,必要时吸氧,一般不用特殊处理;还有一些中年妇女由于激素作用可出现暂时性月经紊乱,疗程结束可恢复正常;但硬膜外阻滞有穿破蛛网膜下腔的危险(老年人多见)。导致治疗失败或药物误入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阻滞必须按硬膜外麻醉操作常规进行,硬膜外阻滞后不应忽视病情观察,预防出现并发症,本组病人有三例出现心悸,头痛,经观察处理后正常离去。

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操作体位的选择,患者为侧卧位,髋膝关节尽量屈向腹部,症状重的一侧在下方,有利予药物先流向患侧神经根,效果好。(2)不宜粗针穿刺,一般选用7号针头,其优点是进针时损伤小,既无痛又不易发生感染,患者容易接受。(3)注药速度不宣过快,要循序渐进,保持一定速度与压力,易使药液扩散,若快速加压注入,会造成颅内压暂时升高,出现眩晕、耳鸣、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4)选准穿刺点,有时穿刺不到位,穿刺易刺破静脉丛而出血,若药液直接误入血管,还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及应。故穿刺部位应选准确。(5)掌握好适应证,对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脊柱畸形、穿刺部位有感染者禁用。保守治疗效果差,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由以上所述,硬膜外阻滞治疗腰腿痛简易、方便、有效、安全,是一种保守治疗中较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腰及下肢痛,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36页).

[2]谭冠先疼痛诊疗学,腰部痛及下肢痛,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8页).

[3]王福根腰腿痛病临床治疗方案选择,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5(109—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