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

纪长军王微微刘家骥牛文斌

纪长军王微微刘家骥牛文斌(齐齐哈尔市富裕精神病人疗养院161232)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0-0005-02

【摘要】目的讨论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对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主要涉及对原发疾病的诊断,对精神障碍的诊断以及对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之间的关系做出判断。应选用能有效地控制精神症状、副作用小的短效药物,且用量宜小。待精神症状缓解后即应停药。

【关键词】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治疗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是指由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各种躯体疾病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导致的精神障碍的总称。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又根据躯体病变分为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内脏器官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营养代谢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内分泌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染色体异常所致精神障碍等。此外,饥饿、疲劳、手术所致的精神障碍也属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的范围。这里所描述的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不包括与某些躯体疾病并存的精神疾病,也不包括个体对躯体疾病所出现的心理反应。

【可能的发病机制】

由于各种躯体疾病所引起的躯体变化不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不同,所产生的精神症状也不同。躯体疾病之所以会导致患者出现精神症状主要是因为躯体疾病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躯体疾病常可以有以下的途径造成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进而出现精神症状:①代谢障碍,某些躯体疾病可以引起机体代谢障碍,从而造成机体能量供应不足,中枢神经系统是对能量变化最敏感的器官,从而导致功能紊乱。②中枢神经系统缺氧,许多躯体疾病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缺氧,如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引起氧的吸入不足,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可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疾病可造成携带氧能力下降等均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缺氧,进而导致功能障碍。③毒性物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外源性有毒物质,如细菌、病毒、寄生虫以及许多化学毒性物质侵入体内以后,其本身或中间代谢产物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功能紊乱。④躯体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和各种营养物质的缺乏均可出现上述情况。⑤神经生化改变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些有害物质或某些药物可以直接引起中枢神经生化改变,如舍利平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改变。某些重金属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某些酶的活性受到影响。这些改变都可以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⑥躯体对各种外源性有害因素发生应激反应,可引起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免疫、内分泌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影响到脑功能。

以上是根据在躯体疾病中所发生的各种变化时对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原因和发病机制的推测。但不应该将以上所列举的因素单独考虑,而是应该综合分析。在考虑出现精神障碍原因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到患者的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当时的功能状态以及患者的家庭、社会环境等。尤其是注意情绪因素对躯体疾病产生精神障碍的作用。

【临床表现的共性】

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对这些共性因素的掌握有利于对这类精神障碍的认识。

1.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严重程度及其转归等情况与所患躯体疾病的病程变化相一致。即随躯体疾病的发生而出现、随躯体疾病的加重而明显、随躯体疾病的缓解或治愈而消失。此外,在起病形式上,精神障碍也与相应躯体疾病相一致,即如果躯体疾病急性起病、精神症状的出现一般也为急性,若前者为慢性起病,后者的出现也是逐步和缓慢的。

2.精神症状多表现为夜间加重、突出,白天减轻或消失的所谓“昼轻夜重”的情况。

3.应该有相应躯体疾病的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的阳性发现。

以上的特点是一般而言的,具体的情况也有例外。例如,有的患者或有的躯体疾病可以以精神症状作为疾病的首发症状,往往会被误诊,有的患者精神症状没有“昼轻夜重”的特点。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对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主要涉及对原发疾病的诊断,对精神障碍的诊断以及对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之间的关系做出判断。主要依据如下:

1.通过病史、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发现躯体疾病的证据。

2.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及病程与原发躯体疾病相关,并至少有下列1项:①意识障碍(如谵妄);②智能损害;③遗忘综合征;④人格改变;⑤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紧张综合征等);⑥神经症性症状;⑦以上症状的混合状态或不典型表现。

3.缺乏精神障碍由其他原因导致的足够证据(如酒精或药物滥用、应激因素)。

4.排除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的严重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

(二)鉴别诊断

在对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进行诊断时,应该注意对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并存的情况以及对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所致精神障碍的鉴别。对于前一种情况的鉴别,主要是根据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固有特点,如精神障碍随躯体疾病的加重而加重、随其减轻而减轻、随其迁延而迁延;有相应的躯体疾病存在的躯体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证据等。对于后一种情况的鉴别,主要是根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证据的存在与否。原发疾病在脑部时,可查知明显的脑部病理改变、脑CT、脑脊液检查等阳性所见及定位性神经系统体征等。

【治疗对策】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关键要针对病因及时彻底地治疗躯体疾病,在此基础上再采取如下治疗措施:

(一)躯体支持疗法

如补充营养水分、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保持心血管系统功能、给予大量维生素及神经营养物质,以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如给予谷氨酸、三磷酸腺苷、辅酶A、烟酸等。

(二)控制精神症状

1.精神药物治疗应选用能有效地控制精神症状、副作用小的短效药物,且用量宜小。待精神症状缓解后即应停药。对伴有幻觉、妄想及兴奋不安的患者应采用奋乃静(Trilafon)、舒必利(Sulpiride)或利培酮(Risperdal)等药物治疗。对处于抑郁、焦虑状态的患者可服用小剂量抗抑郁药,以毒副作用较小的新型抗抑郁药氟西汀(Fluoxetine)、帕罗西汀(Paroxetine)、万拉法新(Venlafaxine)和抗焦虑药如罗拉西泮(Lorazepam)、丁螺环酮(Buspirone)等为宜。应注意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副作用,特别要禁用于心脏传导阻滞、前列腺肥大或青光眼的患者。对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应慎用或禁用催眠药及抗精神病药物,以免导致意识障碍的加剧。对出现脑衰弱综合征的患者可给予有振奋作用的药物,如舒必利、氟西汀等。对失眠患者可给予易于排泄且毒副作用小的催眠剂,如唑比坦(Zolpldem)或佐匹可隆(Zop—iclone)等。

2.心理治疗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有必要助以心理治疗。如支持性心理治疗,即针对患者的病情和顾虑进行耐心解释、劝慰和鼓励,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和疑虑。要对患者体贴和照顾,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以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认知疗法,即加强患者对自己疾病的认识、消除不适当的猜测、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各项治疗计划的实施。对有幻觉、妄想的患者,其解释应审时,往往需要等待药物起效后或患者在稍能接受的条件下才进行。

3.护理安静的环境和良好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当患者有意识障碍出现恐怖性幻觉或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时,更应加强护理,以防自伤、摔倒、冲动和发生意外。对有抑郁心境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加强防范、防止自杀。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态度和蔼、言语温和、动作轻柔、避免较强的不适刺激。

参考文献

[1]李之有.精神障碍的信号[J].心理与健康2002年04期.

[2]沈渔邨,主编.精神病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45.